心脏移植远期存活多因素分析(1)
器官移植从上个世纪初以心脏移植为开端进行研究,经过一个世纪到现在,尽管还有少数国家由于某种特殊因素而尚未开展以外,在科学观念上都已经肯定他的医疗作用和社会效益。美国食品医药管理部门(FDA),终于在1987年正式公布:心脏移植不再是临床实验性手段,为治疗终末期心脏衰竭的有效方法,并推动了肺、肝、脾、胰等器官移植的发展。
至今全球注册登记的心脏移植总例数已超过5万例次,在先进国家的一些医院已列为常规手术病种,个别医院的年手术例数最多达百例,虽然术后1年存活率的统计数仍仅为80%,小组报道有高达90—95%,但远期统计死亡率以年4%的速度递减。手术早期0--30天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移植心脏非特异性衰竭,中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及机会性感染,远期主要死亡原因为冠状血管内膜增殖性狭窄导致心功能衰竭或猝死。![](/Images/2003/9/26/13/91/16/67_1.GIF)
图1 国际器官移植术后存活率, 百拇医药(臧旺福)
至今全球注册登记的心脏移植总例数已超过5万例次,在先进国家的一些医院已列为常规手术病种,个别医院的年手术例数最多达百例,虽然术后1年存活率的统计数仍仅为80%,小组报道有高达90—95%,但远期统计死亡率以年4%的速度递减。手术早期0--30天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移植心脏非特异性衰竭,中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及机会性感染,远期主要死亡原因为冠状血管内膜增殖性狭窄导致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图1 国际器官移植术后存活率, 百拇医药(臧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