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泌尿外科 > 06
编号:10301173
前列腺癌的骨转移(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二、不同治疗后发生骨转移癌的自然病程

    1.等待观察 有统计,T1/T2期和T3/T4期患者10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几率分别为3%~41%和12%~55%;肿瘤分化良好、中等及不良者10年内危险几率分别为2.7%~10%、13%~57%和42%~80%。

    2.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根治手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很少见,如同时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则更为少见。统计1997名单纯根治术后的患者,5年生化复发率为15%,骨转移为5%,从生化复发到出现转移的平均间隔8年,由出现转移到死亡平均是5年。5年PSA复升高的患者,无转移的可能性达63%。根治术后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Gleason分级≥7、存在精囊或淋巴结转移、术后2年内发生生化复发等。

    3.放射治疗 Zagars等对938名接受放疗的前列腺患者随访45个月,29%出现生化复发,其中20%(占全部的6%)发生骨转移。放疗后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Gleason分级≥8、放疗前PSA>20ng/ml、临床T3/T4期、淋巴结有转移、放疗后PSA最低点> 4.0ng/ml等。
, 百拇医药
    4.内分泌治疗 单纯接受内分泌治疗,或放疗或根治术后复发再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失败,一般在1.5~2年内会发生骨转移。已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如果PSA开始升高,则一般在11~52个月内会出现新的病灶。

    三、治疗

    1.内分泌治疗

    早在1940年,Huggins和Hodges率先倡导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开创了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先河。内分泌治疗属于姑息性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

    (1)双侧睾丸切除术 自1941年Huggins等报道双侧睾丸切除术,该术式成为标准的内分泌治疗方式。去势手术能迅速去除血循环中95%的雄激素,又无乙烯雌酚对心血管的毒性作用,术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缺点是可引起阳痿和骨质稀疏。与药物治疗的区别是其作用不可逆转。
, 百拇医药
    (2)雌激素 乙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虽然能有效地抑制血辜酮水平,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体液潴留、血小板凝集,甚至动脉、静脉栓塞等心血管的严重毒副作用。DES 5mg/d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极高;3mg/d,约70%患者并发心血管并发症。

    临床应用DES每日1mg治疗D2期前列腺癌患者,和去势手术或最大雄激素阻抑治疗的生存期相同,对心血管的毒性无明显增加,价格极为低廉。

    1994年已有报道阿司匹林能明显减少血小板凝集,能减少因肺阻塞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死亡率,阿司匹林并不防止静脉栓塞,如果阿司匹林和和DES联合应用,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经济有效的方法。

    (3)LHRH激动剂 LHRH激动剂抑制垂体释放LH,使睾酮降至去势水平。LHRH激动剂治疗的第1周,睾酮暂时释放,症状突然加重,产生骨痛反弹现象(称为“flare”),如有脊柱骨转移,可能发生脊髓损伤。因此,骨转移患者既使有最轻微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应避免直接应用LHRH激动剂,首先应用缓退瘤数人后,再应用LHRH激动剂,可避免症状加剧。临床常用的LHRH激动剂有抑那通,诺雷德,每月注射1次。

    (4)抗雄激素治疗 抗雄激素是指阻断或减少雄激素产生作用。

    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有:缓退瘤(flutamide)、康士德(casodex)等。类固醇抗雄激素有:cyproterone acetate等。, http://www.100md.com(侯树坤)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