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症相似于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症,在起立、步行时疼痛加剧,双腿麻木,出现从脚到大腿根部移动的感觉异常,易感疲劳,有压重感。在步行时,中途跪下来休息就转轻、可重新走路。
作者在疼痛科诊治156例腰痛病人的观察结果,腰痛原因和特性如下(表5、6、7)。
2、腰痛的发病机制
人的腰椎是猛受重力的运动的器官。腰椎的周围有很多感觉神经,当这些神经(1)受压迫、伸展等机械性刺激(2)发生炎症;(3)出现水肿、充血、缺血等循环障碍;(4)内因性或外因性毒素(即代谢障碍、中毒等)作用时,即可发生腰痛。
解剖学上看脊柱周围神经如下(图5):
前根和后根合成一个脊髓神经,出离椎间孔,在汇合前于椎间孔部形成脊髓神经节。离开椎间孔的脊髓神经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除背部的四肢和躯干上形成神经丛(除胸神经),分布在要梢。后支分布于背部的皮肤、肌肉,支配该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前支、后支以及交感神经之间的交通支、回返支对脊椎很重要。即脊髓神经根出离椎间孔后,分出后支和回返支(回返髓膜神经、脊髓洞神经Sinu-Vertebral nerve),后内侧支分布于椎间关节包、椎弓骨膜、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支配后纵韧带、后部纤维轮最外层、脊髓硬膜的感觉。
椎体两侧的腰部交感神经干,则包括后根系向心感觉纤维在内,于各髓节水平上,与脊髓神经之间分出交通支,支配脊椎椎体骨膜、前纵韧带、前侧方椎间盘周围的感觉。
从上述解剖关系归纳腰痛机制,可大体作两种解释:一是通过椎间孔的神经根被压迫、伸展,受机械性刺激而发生腰痛;一是因分布于脊柱和周围组织的神经而发生腰痛,这些神经有脊神经后支、肌支、内侧支、回返神经一分布于椎间盘、椎体周围的脊椎洞神经。当这些神经受刺激时引起腰痛,通过脊椎洞神经、椎间盘性洞神经而发生的疼痛,称为椎间盘性疼痛(discogenic pain),不属神经根刺激而是由于椎间盘变化、变性而致的疼痛,可成为突出症以外的椎间盘症病因(disc lesion)。
前后屈曲是腰椎的主要运动。此时L5S1间运动占70%,L4、L5间运动占20%, L1、L2及L3、L4间运动占10%,由此可知大部分的运动在下位两个腰椎和骶椎之间进行,因此椎间盘突出,高龄性退行改变一般均在下位腰椎中多见。
腰痛的发生中,椎间盘也起重要的作用。椎间盘的机能是:(1)相互连接椎体之间的机能;(2)缓冲椎体间冲击的机能(shock absorber);(3)椎体间的运动机能;(4)靠椎间前后缘厚度之差保持脊柱弯曲的机能。
椎间盘的构成物:以凝胶和有弹性的髓核为中心,周围由坚固的层状纤维轮构造物包围。其上下夹着终极软骨,纤维间盘的物质有粘多糖类、胶元蛋白纤维,髓核里有很多水分,随年龄的增加,此水分逐渐减少,纤维轮的胶元蛋白也逐渐老化,失去弹性,体积减少。
椎间盘后方及后外方有神经根、马尾神经、后纵韧带,在这些韧带里分布着回返髓膜神经,因而这是对疼痛敏感的部位,椎间盘性疼痛,除根性疼痛之外,还包括因后纵韧带所致的深部痛。
3、腰痛的诊断
腰痛的诊断须先考虑是单纯腰痛还是伴下肢痛的腰痛,诊察病人时要识别除了疼痛还有没有麻木感、凉感、相应的神经根障碍之外尚有无中局限的症状。 (严相默)
作者在疼痛科诊治156例腰痛病人的观察结果,腰痛原因和特性如下(表5、6、7)。
2、腰痛的发病机制
人的腰椎是猛受重力的运动的器官。腰椎的周围有很多感觉神经,当这些神经(1)受压迫、伸展等机械性刺激(2)发生炎症;(3)出现水肿、充血、缺血等循环障碍;(4)内因性或外因性毒素(即代谢障碍、中毒等)作用时,即可发生腰痛。
解剖学上看脊柱周围神经如下(图5):
前根和后根合成一个脊髓神经,出离椎间孔,在汇合前于椎间孔部形成脊髓神经节。离开椎间孔的脊髓神经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除背部的四肢和躯干上形成神经丛(除胸神经),分布在要梢。后支分布于背部的皮肤、肌肉,支配该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前支、后支以及交感神经之间的交通支、回返支对脊椎很重要。即脊髓神经根出离椎间孔后,分出后支和回返支(回返髓膜神经、脊髓洞神经Sinu-Vertebral nerve),后内侧支分布于椎间关节包、椎弓骨膜、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支配后纵韧带、后部纤维轮最外层、脊髓硬膜的感觉。
椎体两侧的腰部交感神经干,则包括后根系向心感觉纤维在内,于各髓节水平上,与脊髓神经之间分出交通支,支配脊椎椎体骨膜、前纵韧带、前侧方椎间盘周围的感觉。
从上述解剖关系归纳腰痛机制,可大体作两种解释:一是通过椎间孔的神经根被压迫、伸展,受机械性刺激而发生腰痛;一是因分布于脊柱和周围组织的神经而发生腰痛,这些神经有脊神经后支、肌支、内侧支、回返神经一分布于椎间盘、椎体周围的脊椎洞神经。当这些神经受刺激时引起腰痛,通过脊椎洞神经、椎间盘性洞神经而发生的疼痛,称为椎间盘性疼痛(discogenic pain),不属神经根刺激而是由于椎间盘变化、变性而致的疼痛,可成为突出症以外的椎间盘症病因(disc lesion)。
前后屈曲是腰椎的主要运动。此时L5S1间运动占70%,L4、L5间运动占20%, L1、L2及L3、L4间运动占10%,由此可知大部分的运动在下位两个腰椎和骶椎之间进行,因此椎间盘突出,高龄性退行改变一般均在下位腰椎中多见。
腰痛的发生中,椎间盘也起重要的作用。椎间盘的机能是:(1)相互连接椎体之间的机能;(2)缓冲椎体间冲击的机能(shock absorber);(3)椎体间的运动机能;(4)靠椎间前后缘厚度之差保持脊柱弯曲的机能。
椎间盘的构成物:以凝胶和有弹性的髓核为中心,周围由坚固的层状纤维轮构造物包围。其上下夹着终极软骨,纤维间盘的物质有粘多糖类、胶元蛋白纤维,髓核里有很多水分,随年龄的增加,此水分逐渐减少,纤维轮的胶元蛋白也逐渐老化,失去弹性,体积减少。
椎间盘后方及后外方有神经根、马尾神经、后纵韧带,在这些韧带里分布着回返髓膜神经,因而这是对疼痛敏感的部位,椎间盘性疼痛,除根性疼痛之外,还包括因后纵韧带所致的深部痛。
3、腰痛的诊断
腰痛的诊断须先考虑是单纯腰痛还是伴下肢痛的腰痛,诊察病人时要识别除了疼痛还有没有麻木感、凉感、相应的神经根障碍之外尚有无中局限的症状。 (严相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