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儿科 > 01
编号:10301672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占第二位,约为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5~20%。其发生机制为房室结内存在纵行分离的a和b径路。a径路(慢径路)传导慢,不应期短,b径路(快径路)传导快,不应期长。由于双径路之间传导性和不应期的不同,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诊断:在电生理检查中通过程序期前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如果以A-H间期对应于期前刺激联律间期(S1S2间期),随S1S2联律间期的不断缩短,可见正常房室结A-H间期逐步延长形成的典型圆滑曲线。而在房室结双径路则表现为不连续曲线,在临界期前刺激处发生A-H跳跃现象(360ms),即由快通路传导变为慢通路传导。

    四、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 药物分类与电生理作用

    根据蒲氏纤维离体实验所得的药物电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作为分类的依据,以Vaughan williams分类系统较为通用,分为I、II、III及IV类。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钠通道阻滞剂 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Na+的通透性。根据抑制钠通道的强度,药物对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及复极作用,进一步分为IA、IB和IC类。代表药物有I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B类:利多卡因、美西律;IC类:恩卡尼、氟卡尼、普罗帕酮。

    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b肾上腺素能受体(b-AR)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滞b-AR,从而抑制儿茶酚胺所产生的各种生理效应,抑制由儿茶酚胺引起的4相自发性除极,降低其自律性,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从而减慢传导速度。代表药物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的药物 主要抑制钾通道,延长APD。对钠、钙通道亦有轻度的抑制,减少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及减少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降低自律性。本药尚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代表药物有胺碘酮、索他洛尔。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钙通道阻滞剂 阻滞Ca2+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通过降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4相坡度,抑制其自律性;抑制慢反应细胞0相上升速率,使传导速度减慢,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阻断折返。主要药物有维拉帕米。

    2. 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在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为尽快控制病情,多选用静脉用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因持续心动过速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见下表。

    (二)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射频(Radiofrequency, RF)导管消融自1987年由Borggrefe、Kuck等首先用于临床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并获得成功。1991年开始广泛用于临床。同年在我国全国范围开展了RF消融,迄今治疗病人已逾万例。作为根治性手术,目前RF消融已成为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 http://www.100md.com(李小梅)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