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放射科 > 06
编号:10301948
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胆管癌通常引起黄疸,主要应与其它慢性胆道梗阻疾病鉴别,其中多见于胆道结石和结石引起的炎症,可以根据PTC和ERCP的狭窄形态进行鉴别诊断;USG则见胆道结石多为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少数泥沙样结石回声较弱且后方无声影时较难鉴别,需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判断。但是由于结石、炎症、胆管癌互为成因,常常混合出现,鉴别诊断比较困难。

    二、介入治疗

    胆管癌的治疗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方法一直存在争论。1954年Brown和Myers率先报道了第一例胆管癌切除术,之后外科医生在探索胆管癌切除术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手术方法受到病人年龄、全身状况和肿瘤侵袭范围的诸多限制;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发病时一般已经侵袭肝内胆管,而非手术适应症。非手术介入方法则给胆管癌,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带来非常广阔的前景。介入治疗能够为病人提供一个相对缓解的机会,并且通过综合介入治疗和/或放疗相结合,将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百拇医药
    (一)引流术

    1.外引流 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在导丝的引导下,将有多个侧孔(侧孔的数量的多少、位置根据穿刺点和梗阻部位决定。)的引流管置入扩张的胆管内,导管头端放在梗阻的上方,即可将胆汁引流至体外,降低胆道系统内压力,缓解黄疸。经皮胆道系统外引流近期效果满意,并发症少,但长期引流易发生胆管炎和引流管阻塞。因此安置引流管后,应加强导管护理,及时观察与处理功能发生异常的引流管。并且由于外引流会丧失大量电解质,体外端导管有引发感染的危险,因此外引流主要用为内引流治疗打下基础或手术前胆道减压,待病情缓解平稳后,再治疗引起胆管狭窄的疾病。

    2.内引流 在外引流的基础上,或穿刺后在导丝的引导下,直接将引流导管头端要通过狭窄梗阻区,置于梗阻远端的胆管内或十二指肠内,胆汁即经引流导管之侧孔流入梗阻下端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内。同样侧孔的数量的多少、位置须根据狭窄部位决定。关闭留于体外的引流管即可达到内引流的目的。内引流避免丧失胆汁的弊病,对于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较为适宜,如引流管阻塞,流通不畅,可经原途径调换新引流管。随着内支架和内涵管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一般在内引流的基础上,进行内支架或内涵管留置,在内引流的基础上,可以拔除体外的引流管,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 百拇医药
    (二)成型术

    1. 永久性涵管引流 主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系统梗阻患者,作姑息治疗用。这是在内引流的基础上,将一段合成材料制成的内涵导管置于梗阻狭窄段的胆管内,以便胆汁经此管流入梗阻远侧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内。这种引流,体外无引流管,可进一步避免感染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正如上节所述,目前多已开始采用支撑器支撑方法,代替塑料导管引流。

    2. 金属内支架 留置适应症同永久性内涵管,留置支架要求在X线透视监视下完成,支架长度要求两端应超过狭窄段1cm左右,直径根据留置段胆道直径而决定,一般为正常胆道的1.1-1.2倍左右。胆道系统多采用自膨胀性支架,经导管放入后,靠金属弹性膨胀或记忆膨胀,支撑于胆管狭窄处,改善或恢复胆管形态,达到内引流目的。若肿瘤生长阻塞支架,可采用用于血管介入的旋切导管,切除肿瘤,使支架再通;或支架内再次留置支架,治疗再狭窄。单纯支架对于胆管恶性狭窄的治疗是不够的,应辅以放射治疗或其他介入方法治疗肿瘤本身,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郭启勇)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