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麻醉科 > 04
编号:10302112
心血管病人的手术室外麻醉(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在心血管病人进行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成人及学龄儿童均可在局部浸润麻醉或辅用镇静药(如安定、咪唑安定或氟哌啶等)下完成。学龄前儿童,婴幼儿或精神特别紧张的成人及有精神障碍者则需给予适当的基础麻醉或全麻,以保证诊断检查及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第一节手术室外麻醉的特点、设备及人员要求

    一、 工作特点

    手术室外麻醉主要是指诊断性检查特别是一些创伤性检查的麻醉,其中心导管检查的麻醉所占比例较大。心导管检查一般都在拥有大型X线设备的心导管室内进行,其具有(1)室内光线较暗、大型造影设备工作半径大,对麻醉医生的观察与操作带来不便;(2)工作环境陌生,麻醉监测、抢救设备、药品不及手术室完备;(3)缺乏专业人员配合;(4)工作环境密闭,不利于麻醉废气的排放;(5)工作时常伴有对人体有害的X线,麻醉医生相对远离病人。

, 百拇医药     二、 病人特点

    1. 年龄小。 手术室外麻醉的工作对象绝大多数为学龄前儿童,各生命器官处于生长发育期,病情变化快,心脏及机体储备功能差,术中易发生意外。

    2.病情重且病变复杂。目前心血管造影(包括心导管检查)用于其他无创性影像学手段无法明确或诊断受限的患者,以明确其具体的病理解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程度,以便为外科提供患者有否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因此,病人的病情一般都偏重。例如复杂畸形的确诊、肺动脉高压的评估和某些介入治疗等。

    三、设备要求

    患者入室麻醉前应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抢救药品常用应用剂量和浓度配好备用。手术结束后及时添加补充。

    1.麻醉机

    心血管造影室中应常规配备有空气、氧气和负压吸引器及普通麻醉机,有条件的还可配备有多种气体麻醉机,气源应采用中心供氧系统,从而减少占地空间及避免使用中氧气用完之虑。
, 百拇医药
    2.监测设备

    常规监测设备应包括:心电图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无创血压或有创血压监测仪、血气分析仪。

    3.抢救设备

    体外除颤器、负压吸引器、各号气管导管、直接喉镜、加压呼吸面罩及简易呼吸囊。

    4.药物应包括有麻醉药物及各种抢救用药。

    四、 人员要求

    心脏病人的手术室外麻醉由于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承担负责,其工作环境一般都远离手术室,所以应由具有独立进行麻醉及抢救经验丰富的高年住院医生或初年主治医生担任。如果条件允许人员应相对固定。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影像学检查及射介入性治疗的麻醉
, 百拇医药
    先天性心脏病人的诊断性检查及放射介入治疗的麻醉一般要求患者能配合手术,精神和躯体创伤小麻醉对诊断或治疗无影响或影响小,同时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由于检查中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如心率紊乱、呕吐误吸、急性缺氧发作,以及大血管及心室穿孔立即行急诊心脏手术。故其术前检查及准备同心脏手术的麻醉。

    一、右心导管检查及左、右心室及主、肺动脉造影

    右心导管检查主要实施于房、室间隔缺损和/或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通过股静脉插入导管到右心房、室及肺动脉依次取血测量氧饱和度差别来,并通过测量肺动脉压力的高低判断有无手术指征及预后。因此为了准确获得各种数据,麻醉时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对其数据有影响的药物。左、右心室及主、肺动脉造影将通过导管置于上述部位注入造影剂并录象、摄影来诊断心脏畸形所在。因此导管置入过程中对患者的心脏刺激较大,会出现心律紊乱、恶心、呕吐等,注药后为获得满意图象应尽可能保持患者稳定。

    术前准备好麻醉机、负压吸引器、备好喉镜及各号气管导管。患儿入室后接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并予面罩吸氧。

    方法: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静注阿托品0.01-0.03mg/kg,或东莨菪碱0.005-0.01mg/kg,, 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肌注氯氨酮6-8mg/kg+ 氟哌啶0.15-0.3mg/kg,若检查时间长,术中给予静注氯胺酮1-2mg/kg.

    由于此检查方法多用于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复杂畸形的患儿,其病情重,检查中应密切注意各种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液体。紫绀的患儿应注意补充碳酸氢钠。, http://www.100md.com(王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