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麻醉科 > 05
编号:10302133
高血压病人术后恢复期的监测与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二、高血压术后恢复期的监测

    ㈠ 动脉压监测

    动脉压即血压,是临床麻醉、重病监测的基本参数,是反映后负合、心肌氧耗与心肌作功以及周围循环的指标之一,是判断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因组织灌除取决于血压外,还取决于周围血管阻力。若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虽血压不低,但组织血流仍不足。因此术后适当地扩张血管、降低动脉压能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准确及时的动脉压的监测不但能判断病人重要脏器的血流量,而且能指导扩血管药物的应用及判断药物使用的效果。对于危重高血压病人可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该方法能提供正确、可靠和连续的动脉血压数据并可提供动脉压波形分析。

    ㈡ 中心静脉压监测

    对于重症高血压病人中心静脉压监测能指导补液,控制和指导血管收缩药及血管扩张药的应用。CVP监测,对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十分重要,有助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㈢ 心电图监测

    高血压病人中冠心病、肺心病的患病率以及异常心电图的出现率可高达正常健康人的10倍以上,在异常心电图中多见心律失常,以早搏、房颤和束支及其分支阻滞最为常见,动态长时程心电图的研究提示,其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高4~5倍,有些病窦综合征患者,是通过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后才得到确诊。高血压病人心电图改变中其次多见的是ST-T改变,约占15%左右。围术期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约为10~20%,这其中75%患者没有症状,临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心电图监测发现。在所有导联中,II导联P波清晰,主要监测心律失常。V导联显示缺血性改变阳性率为86%,II 、V 3、V 5导联结合监测,阳性率可达96%。高血压病人术后恢复期常用改良双极胸导联,CM5的正极在左胸第4肋间腋中线处,负极置于胸骨上缘,CB5的正极与CM%相同,负极在右锁骨下。术后恢复期有心肌缺血者,其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术后5~18%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无心肌缺血发生心肌梗死者仅0.1~0.4%。围术期心肌梗死是高危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血压病人术后恢复期持续监测心电图,可监测和诊断心肌缺血,防治心肌梗死,降低围术期的并发征和死亡率。
, 百拇医药
    ㈣ 呼吸功能的监测

    呼吸监测除一般之外,主要是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通气效应的变化,SpO2、PetCO2是两极有特异性的指标,通过这两指标观察调控呼吸能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防治因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代偿性高血流动力学,防治高血压的发生。

    ㈤ 体温监测

    严密的体温监测能防止病人因体温过低而寒颤,寒颤不但能消耗机体内大量的氧而且使心血管应激增加,诱发心肌缺血、高血压的发生。

    三、预防和处理

    ㈠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不仅镇痛良好,且能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有效控制手术时及术后伤害刺激的传入。另外还有利于病人早期拔管,病人清醒后,手术区无痛,可保持病人安静合作。不但对减轻术后疼痛有效,而且抑制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可行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具有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对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我们应首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http://www.100md.com(曹建国)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