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麻醉科 > 06
编号:10302148
围术期体温监测和调控(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二、低温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围术期维持正常体温对于预后有重要作用,进入麻醉后监护室的手术病人可能有不为人注意的低温(中心温度36℃),围术期轻度低温与心肌缺血、切口感染、延迟恢复等不良预后有关。

    低温时出血时间延长,除了其他的一些凝血活性降低的因素外,低温时血小板滞留于肝脏,这种现象在复温后可完全改变。低温时血液粘滞性增高从而增加了低灌注的危险。同时氧解高曲线左移导致更少的氧释放到组织中由于氧溶解度增加而引起之PaO2降低,故低温时需整血气值。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增高与体温过低有关,术后低温与蛋白质衰竭和负氮平衡及低钾有关。

    轻度低温时,机体就动员多种调节机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表现为寒战、血糖增高、延髓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性增强。体温低时,氧利用率减少,但恢复期则短时间内氧耗量可达静息时的4~5倍,此时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
, 百拇医药
    低温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和氧耗增加,引发心脏并发症。清醒患者由于寒颤和增加代谢率以维持正常体温,寒颤使组织氧耗量增加400%-500%,且分钟通气量需要增加以维持足够的气供,心排血量也须增加以保证将氧输送到组织中,血管在体温下降早期因寒冷反应而收缩,往往掩盖体液不足所致的循环不稳定,但当体温恢复时则由于血管舒张而出现低血压易导致复温体克,复温期间循环系统容量增大,故需补充血容量以防止低血压。

    低温下因机体代谢,肝肾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改变、以及某些麻醉药与其特殊的受体亲合力的改变等,从而对药物的代谢、分布、排泄和药理作用具有影响,因此低温状态下用药应酌情减量。

    低温引起寒颤,使组织氧耗量增加,并引起不适,延长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影响其质量。术后切口感染多见于术中发生低温者,可能因为低温削弱了巨噬细胞氧化杀伤力,加之血管收缩导致组织氧含量减少。低温抑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术中出血和输液量增加。
, 百拇医药
    低体温时许多常用的麻醉药效能延长,Hallet证实,体温过抵时内脏血流减少,肝脏功能降低,依赖于肝脏代谢、排泄的药物,如吗啡的半衰期明显延长;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依赖于血浆清除的药物,如d-筒箭毒碱的神经肌肉阻滞时间延长,低温时泮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因其代谢(肝脏)及排泄(肾脏)的减慢而延长。34.3℃的低温可使维库溴铵的时效延长1倍多(29min~69min),其四个成串刺激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11min~23min)。

    三、体温监测技术与测温部位

    目前电子温度计在体温监测中较为常见,其中两种最常用的类型是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红外传感器外观上像个耳镜,可用来探测鼓膜的温度。液晶温度计是一种可贴于患者额头的液晶贴带,从而在液晶色带上读出变化的温度。这项技术有人推荐为术中体温过高和麻醉期连续体温监测,液晶温度计是一项新技术,其可靠性仍在研究中。

    身体各部的温度并不一致,理想的测温部位因具备体温不易散失,温度测量精确、可靠、无痛,实施方便等优点,但目前尚无一测温方法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 百拇医药(王祥瑞)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