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皮肤性病科 > 01
编号:10302321
犬小孢子菌及所致癣菌病的特征观察Character of Microsporum canis and Dermatophytoses due to Microsporum canis(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目前尚未见犬小孢子菌所致脓癣不经治疗而至青春期自行愈好的报告。脓癣经治愈后均留有萎缩性瘢痕或永久性秃发。

    3、 损害呈多样性

    由于个体对犬小孢子菌的反应性强弱不同、病程长短不一、局部用药及处理的差异,使脓癣的病程演变、皮损表现呈多样性特征,常见为:

    (1)大片痈样脓肿 有11例大多因未予以及时治疗或因误诊错治及局部刺激所致。顶部或枕部成片由多个小脓肿融合而成的大脓肿,界限清楚,覆有棕黄色混合痂;有少量已松动的断发。质地尚软,但基底有炎性浸润;各小脓肿之间可有窦道相通,压之溢脓且有压痛,并可见擦压的棉竿上粘有断发。但若手术切开排脓则无脓液流出,反而会加重病情,将留下显著萎缩性瘢痕。大脓肿周围可有同样特征的小脓肿呈卫星状排列。耳后和枕部等处淋巴结肿大、压痛。

    (2)蜂窝状毛囊炎性红肿块 本组有16例。顶枕部大片隆起性浸润性红斑块,界限清楚,上有密集的蜂窝关毛囊性脓疱、丘脓疱疹及少许断发,间杂小片脱发斑。压之从毛泽东囊口溢出少量稠脓、且感压痛。周围可有少数小片同样特征的皮损。枕部和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 http://www.100md.com
    (3)点片状毛囊炎有6例。此类皮疹不典型,很象脂溢性湿疹,极易误诊。表现为头皮散在性毛囊性红丘疹、丘疱疹;有的簇集成片,略隆起呈现淡红色斑块,基底炎性浸润。表面散在点状和小片状脓血痂及鳞屑;断发参差不齐,易拔出;间杂小片状脱发斑;有的右见毛囊性黑点。颈淋巴肿大、压痛。

    4、鳞屑性脓疱性红斑块 有16例,其皮损兼有白癣和脓癣的特征,可称为白脓癣(Tinea alba and kerion)。病初为白癣,病情加重而发展成脓癣的过度阶段。皮损表现为灰白色鳞屑斑、鳞屑性红斑块和毛囊性脓疱性红斑同时并存,共同并成一大片轻度浸润性红斑块 ,略高出皮面,界限清楚,上有参差不齐的断发;前二者还有典型的菌鞘,后者的毛囊性脓疱和丘脓疱疹可间杂少许细屑,其中心可有小片脱发斑或萎缩性瘢痕。大片斑块周围或远离部位的小片皮损,有的为密集毛囊炎性红肿块,有的是鳞屑性红斑块,有的和大片红斑块特征相同。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五、 治疗中的特殊措施
, 百拇医药
    (一) 分阶段用药

    1、第一阶段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合用类固醇皮质激素1周左右,以减轻炎症,减轻瘢痕;但不得超过2周。若并发化脓感染,则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用有效抗生素5-7天。

    2、第二阶段只用抗真菌药物至真菌学转阴为止。

    (二) 治疗体癣以外用药为主,且涂药范围应超出皮损外2cm[6]。

    (三) 治疗脓癣切忌手术切开引流,以免造成自体接种使皮损扩展、加重瘢痕或引发癣菌疹。

    六、 讨论

    (一) 病原菌

    大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 Bodin, 1902),也称为羊毛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nosum Sabouraud, 1907);其有性世代称为太田矮小菌(Nannizzia Ota, Hasegowa);本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网——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小孢子菌属,为发内外型、亲动物性皮肤癣菌。犬小孢子菌存在于自然界[7]及猫、狗、兔、羊等动物的皮毛上[8]。1993年联合王国学者Sparkes AH等[9]报告自1956至1991年共8349份猫、狗皮肤癣菌病标本作培养,结果92%的猫和65%的狗标本为犬小孢子菌。通过动物身上的腐食酪螨(Mite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的叮咬和粪便造成动物之间犬小孢子菌的感染和传播[[10]。
, 百拇医药
    犬小孢子菌在培养基上除生长出典型的大分子孢子以外,还可有异型和变种。

    1991年金学洙等[11]应用显微操作法单孢子培养技术,发现一株异型犬小孢子菌的大分生孢子较细长且呈各种弯曲型。国外学者报告犬小孢子菌有大分生孢子扭转变种(M. C. Var, distortum macroconitia)[12]。

    其生长繁殖规律随培养基成份的油同而异,本研究发现在米饭培养基上,菌丝顶端长出分生孢子器,发育成大分生孢子;这大分子孢子内生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器。这新一代分生孢子器发育成新的大分生孢子。如此循环往复、生长繁殖。而1992年金学洙等[13]报告了对犬小孢子菌生长繁殖规律进行研究的成果,认为在1/10沙氏培养基上犬小孢子菌主要靠大小分生孢子发芽形成菌丝及分技,并不断增生、产生新的大分生孢子和小分生孢子,如此反复、不断循环形成菌落。

    既是发内型又是发外型亲动物皮肤癣菌,原来认定犬小孢子菌是发外型亲动物性皮肤癣菌;然而,本组发现11例的发干内有菌丝。系犬小孢子菌侵袭头皮角质层后,菌丝顶端沿毛囊下行;至毛球上方即毛小皮成熟水平低的部位,穿透破坏毛小皮侵入毛发内;此时菌丝向下行进的速度减慢,并被毛发生长的速度抵销,所以一般情况下菌丝很少达到毛乳突;发根内的菌丝也就随着毛发的生长而上移到发干内。故此认为犬小孢子菌为发内外型亲动物皮肤癣菌。
, 百拇医药
    (二) 流行病学特征

    犬小孢子菌病的传染源是患犬小孢子菌病和带菌的猫、狗、兔、羊等动物。人们通过与这些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染[14,15,16];或者接触了病猫、病狗等留在饮料、家具、衣物、土壤、地毯及地板等上的带菌皮毛而传染[7,8];也可通过理发工具间接传染[17]。本组病例中接触猫狗等动物的占84.51%(60/71)与国内学者报告的(71.70%~82.46%)[18, 4]相似;饲养宠物可致家庭内的流行[16,19],本组有14例。由人传染给人的虽然少见,但美国有由托儿所护理员传染给婴儿引起爆发流行的报告[20];本组集体生活传染6例;国内也有报告[17]。易感人群是儿童,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9]。本组儿童占91.55%(65/71),学龄前患儿占66.15%(43/65)。大连孙亦新等[19]报告儿童占所有患者的84.62%,其中学龄前儿童为43.50%(93/214),学龄儿童为41.12%(88/214)。大多在夏初秋末发病[16];也有报告在1月和9月最多见[19]。本组头癣于冬春季发病者占70%,而体癣大多在夏季发病。犬小孢子菌主要是引起头癣,占87.33%(62/71),全都是儿童。重庆曾庆玉等[18]报告1991年至1993年106例儿童头癣中80.20%(85/106)是由犬小孢子菌所致,与卡他尔学者EL Benhawi MO等[21]的报告相似。从近10年来的文献报告看出,犬小孢子菌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较多见,南方及沿海地区较少见[22]。
, 百拇医药
    (三) 发病率逐年升高, 不同部位的发病率不同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随之改变,猫、狗等宠物广泛与人类密切接触,致犬小孢子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张豁达等[14]报告,1986年7月至1989年8月犬小孢子菌病占所有浅部真菌病的15.08%(128/849);而紧接着的1989年9月至1991年6月,其百分比升高至19.03%[14, 4]。特别是犬小孢子菌所致头发和头皮深层的感染(脓癣)发病率急剧增加,宁夏喻昭、徐平等[23,24]报告,1980年至1988年的8年间,76例脓癣中没有1例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而1989年至1991年的3年间,51例脓癣中就有11例(占21.57%)是犬小孢子菌所致。我科1985年至1989年间,73例头癣病原菌中,犬小孢子菌占26%(19/73)[25];而1992年至1996年间40例脓癣中犬小孢子菌所占百分比就增至47.50%(19/40)。吉林傅爱华等报告在1989年到1992年间,犬小孢子菌病的发病数逐年增多,分别为19例、26例、34例、46例[3]。
, 百拇医药
    本组发病率以头癣最高,为 87.32%(62/71),也有报告为55.14%(118/214)[19];其次为体癣,占12.68%(9/71),国内的学者各家报告不一,为43-68%不等[3,15];手癣(0.93-2.04%)[3,26]、股癣(0.93-1.60%)[19,3]和足癣(0.47%)[21]少见;尚未见国内有关犬小孢子菌所致甲癣的专文报告,国外报告也少。

    不同部位的犬小孢子菌病的发病率不同,原因之一是各部位直接接触病猫病狗的频率不同,接触多的发病率就高,所以发病率以头癣最高,体癣次之,手癣更次;而其他皮肤癣菌所致的多发病股癣和足癣等均较少见。原因之二是犬小孢子菌所含角蛋白酶消化人体不同部位的角蛋白的量不同,以头皮头发最多,以掌跖部较少[26],所以头癣发病率在犬小孢子菌病中占首位或第二位。虽然双手直接接触病猫病狗的频率很高,但其发病率却较低。其原因就在于此。原因之三是儿童皮脂腺发育不完全,皮鞋脂分泌量少,缺乏抑制犬小孢子菌的功能,所以儿童多患犬小孢子菌性头癣,特别易患脓癣。
, 百拇医药
    (四)、炎症显著,治疗特殊

    除侵入人体直接引起炎症以外,还由于犬小孢子菌是亲动物真菌,很不适应人类,以其代谢产物渗透到人体皮肤的深层生产毒性作用、引起炎症;人体对其反应性强烈的程度大大超过亲人性皮肤癣菌,使炎症更加显著。而且这些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能引发变态反应,加重炎症。故犬小孢子菌病的炎症特别显著;治疗需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要在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合用类固醇皮质激素,以抗炎,抗过敏、抗毒性,减轻炎症,缩短疗程,减轻脓癣瘢痕。而且外涂类固醇皮质激素还有收缩血管,延长抗真菌药物的代谢过程,起到了提高药物的组织浓度、增强坑真菌疗效的作用。第一阶段的时间,一般1周即可;若炎症尚未明显减轻,则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周;否则,将会使已被抑制失去活力的犬小孢子菌,有部分重新活跃致病。第二阶段就只单用抗真菌药物直至真菌学痊愈。

    参考文献

    1. 殷木强.皮性志(日)28:711,1930
, http://www.100md.com
    2. 黄维义,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猫皮下伪肿瘤中的皮肤真菌.中国兽医科技,1997,27(2):6

    3. 傅爱华,张林,刘喜福,犬小孢子菌所致癣病125例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3):174

    4. 张豁达,金学洙,王平凡.吉林省犬小孢子菌性真菌病171例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3):143

    5. 安欣燕,张民夫,丛艳华.羊毛样小孢子菌致体癣伴色素脱失一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5):317

    6. 程培华,廖耀玲,高秋恩,等.60例癣周正常皮肤区域癣菌的分离.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52

    7. Mancianti F, Papini R. Isolation of Kerationophilic fungi from the floors of private veterinary clinics in Italy. Vet Res Commun, 1996, 20(2):161
, 百拇医药
    8. Simpanya MF, Baxter M. Isolation of fungi from the pelage of cats and dogs using the hairbrush technigue. Mycopathologia, 1996, 134(3):129

    9. Sparkes AH, Gruffydd Jones TJ, Shaw SE,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diagnostic features of canine and feline dermatophytosis in the United Kingdom form 1956 to 1991. Vet Rec. 1993, 133(3):57

    10. Caretta G, Mancianti F, Ajello L. Dermatophytes and keratinophilic fungi in cats and dogs. Mycoses, 1989, 32(12):620
, http://www.100md.com
    11. 金学洙,张豁达.一株异型羊毛样小孢子菌的鉴定.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 24(1):26

    12. Everett Smith Benele, John Willard Rippon, Alvin Lee Rogers. Human mycoses. Eighth edition. United States: Upjohn Company, 1984.26~27

    13. 金学洙,张豁达.犬小孢子菌的生长繁殖规律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4):244

    14. 张豁达,金学洙,李雅琴.吉林省闰真菌的分离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 25(4):244

    15. Katoh T, Maruyama R, Nishioka K, et al. Tinea corporis due to Microsporum canis from an asymptomatic dog. J Dermatol, 1991, 18(6): 356 .
, 百拇医药
    16. Halmy K. Microsporum infections in Hajdu-Bihar County. Orv Hetil, 1997, 138(21):1329

    17. 罗挺,刘素琴,陈希亮,贵阳地区羊毛状小孢子菌性真菌病182例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5):369

    18. 曾庆玉,刘德明,何佳禧.重庆地区儿童头癣106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5,20(2):32

    19. 孙亦新,戴文英,孙涵秋,等.犬小孢子菌病214例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1989,18(2):105

    20. Snider R, Landers S,Levy ML. The ringworm riddle:an outbreak of Microsporum canis in the nursery.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3, 12(2): 145
, 百拇医药
    21. El Benhawi MO, Fathy S, Moubasher AH, et al.l Mycologic study of tinea capitis in Qatar. Int J Dermatol, 1991, 30(3): 204

    22. 吴绍熙,廖万清,郭宁如,等.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皮肤科,199,28(1):1.

    23. 喻昭,汪京峡,王刚,等.银川地区1193株致病真菌调查。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1):4.

    24. 徐平,喻楠,喻昭,等.银川地我162例脓癣临床及病菌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4):277.

    25. 谢建敏,祝姚如,郑岳臣,等。政治地区头癣病原菌的分离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1991,20(3):154.

    26. Sang Ju Lee, Kwang Hoon Lee, Won Jae Le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Keratinases From kifferent Kinds of Dermatophytes. Korean Journal of Medical Mycology, 1998, 3 (2): 95.,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