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中医科 > 08
编号:10302383
拔罐疗法概述(9)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九)刮痧罐法 是对刮痧和走罐的补充和加强。走罐受部位的限制,所以可以使用刮罐。用水牛角刮板或罐口将施术部位涂润肤油后刮红,甚至有暗红或紫斑,然后再行拔罐术。扩大了治疗范围。对体瘦颈短、病变范围稍大,又难于走罐和排罐的病症,采用刮罐,无疑提高了疗效。

    (十)按摩罐法 是将按摩手法有机的根据病情、病位而结合起来。或先拔罐后按摩,或先按摩后拔罐,或拔罐与按摩同时进行。在同一部位施术,必须互为补充,辨证参合,提高疗效。如摇罐、转罐、提罐等都是其中之一。点罐是将按摩的点穴与拔罐结合,由于拔罐多为吸拔和向上牵拉,通过点罐对深层肌腱、韧带产生作用,从而对肌痉挛、紧张起到良好缓解和止痛作用。

    (十一)水罐法 罐内盛1/4的水(热证用凉水、寒证用温水)横置将罐吸拔于有效穴位。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喘咳、阴亏便秘等病症。由于操作复杂,已不常用。

    (十二)发泡罐法 通过延长时间和增大吸拔力量等使罐内产生水泡(皮下充水)而达到治疗目的,与灸法的疤痕灸、发泡灸相类似。发泡与吸力、留罐时间、疾病性质等有关。如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膻中穴,酒精中毒患者的中脘穴易起水泡。临床多用于感冒、水湿、湿温、酒毒等寒湿为患的疾病。起罐后可见大小不等微小水泡,晶亮在皮下,无痛苦,不必挑破,1~2天自行消退;亦可用灭菌针挑破放水,涂龙胆紫消毒即可。本法忌用于水肿、疤痕体质的患者。
, http://www.100md.com
    (十三)针罐法 是将针刺和拔罐合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见的可有罐内针、针后罐、梅花针罐等。

    1.罐内针亦叫留针罐法,即针刺特定穴位"得气"后,再在针外吸拔相应的透明罐,便于观察罐内情况,针柄不宜过长,以免吸拔后罐底挤压针体深入,伤及内脏组织器官等。此法禁用于胸背部位,防止气胸形成。

    2.针后罐亦叫针外罐,即针刺留针,待起针后,再用罐吸拔针孔部位,留罐后,可见针孔出现小血珠、滴,多为暗红色。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忌用于出血性疾病。

    3.梅花针罐选定部位消毒(酒精棉擦净),用梅花针叩击,直到皮肤潮红或有花红豆点血渗物为佳,再用透明罐吸拔,留罐5~10分钟,多用于瘫痪,麻木等病证。

    4.血罐亦叫刺络罐法、挑痧罐法或针挑罐法。即在选定的部位消毒后,用灭菌三棱针或钩针挑破皮肤或血络,直接拔罐,吸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宜用透明罐具,手法快捷准确,刺入不宜过深,出血量控制在20ml左右,起罐后消毒棉球按压擦净,必要时涂龙胆紫等消毒药水。该法要求无菌操作,多用于热证,瘀血证以及风寒、风热表症,丹毒,乳痈,扭伤瘀血等证。出血性疾病或疤痕体质忌用本法。
, 百拇医药
    (十四)灸罐法 是将拔罐与艾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目的在于增强拔罐的刺激作用,以艾灸的药物和产生的温热作用来加强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温化气血、祛除外邪等作用。一般是先行灸法再行拔罐。根据灸法的不同而分为单纯艾灸罐法、姜艾灸罐法、蒜艾灸罐法和药艾灸罐法四种。

    1.单纯艾灸罐法 选用艾条支架、框架和竹筒等方法(其中框架和竹筒中层由金属筛网做成),使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皮肤产生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直到皮肤潮红,温灸10分钟左右,然后拔罐。

    2.姜艾灸罐法 将艾绒捻成根据病情需要大小不同的上尖下大的园锥柱状,将生姜切成厚约2毫米的薄片,用针刺小孔,贴在欲拔罐的穴位上,放艾炷其上点燃,患者逐渐觉热并烧灼难忍时取走姜片,反复换姜艾,直到皮肤潮红为止,然后再行拔罐。

    3.蒜艾灸罐法 将大蒜切成厚约2mm的薄片,如姜艾灸罐法操作,多用于痤疮、气管炎、肠炎等感染性和风湿痹证

    4.药艾灸罐法 根据病情在艾绒中加入适量药物粉末或易挥发药液,使药物燃后产生局部治疗或气味吸入的治疗作用,然后再行拔罐。其目的略同于药罐法。, 百拇医药(王敬)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