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药剂科 > 04
编号:10303065
化学中毒的临床基础(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三)排泄状况

    肾脏是外来化合物的主要排出途径,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将有助于毒物的排泄,但化合物如与蛋白质结合,则因分子量过大而难从肾脏排出;排入原尿的化合物还可为肾小管重吸收,使用葡萄糖醛酸、谷胱甘肽等可与之结合的化合物使其吸收,碱化尿液则可明显减低此种重吸收。

    肝胆系统亦是外源性化合物的重要排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化合物排入肠道后又可被重吸收,形成所谓“肝肠循环”,这时以肝胆为主要排出途径的化合物是一十分不利的因素,如能克服,将对中毒治疗有重要帮助。呼气、胃肠液、唾液、汗液、乳汁等也均可是毒物的排泄途径,根据化合物的性质而有不同主次,并可成为毒性的损伤部位。

    上述情况还提示,排泄不仅是一个解毒方式,也是侦检毒物的重要窗口,但应注意选择“窗口”的时间性,如中毒早期,血液检测乃最佳侦检窗口,尿液有时尚难检出毒物;数日后尿液则为毒物侦检的重要途径,血中则难再检出毒物。
, http://www.100md.com
    (四)代谢转化状况

    外来化合物均需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目的在于提高其水溶性,降低透过细胞膜的能力,以加速其排出。经生物转化后,多数外来化合物毒性减弱或消失,但少数化合物代谢后可转化为另一种有毒物质(如萘可转化为二羟基萘、萘醌等),或毒性更强的物质(如四乙基铅可在肝内转化为三乙基铅等)甚至发生所谓“致死合成”(氟乙酸可转化为氟柠檬酸而阻断整个三羧酸循环)。

    转化一般分二步进行:Ⅰ相反应是指在微粒体酶为主的酶类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经引入-OH、-COOH、-NH2、-SH等基团,提高水溶性并便于下一步反应;II相反应是指在其他酶类催化下,使前步反应物中的极性基团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等结合,形成水溶性更强的化合物,以利从细胞及机体排出。临床上如能加强上述转化过程,无疑可使不少化合物的毒性得以下降、排出增加。

, http://www.100md.com     三、化学中毒的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由于多数毒物毒性损伤常波及各个组织器官,故中毒的临床症状不具特征性,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仅少数毒物可引起具有诊断价值的特殊临床表现,称为“中毒综合征”,如砷化氢中毒之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有机磷中毒之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等。

    (二)具有量-效关系

    中毒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毒物摄入量呈密切正相关,这是化学中毒的重要特征。但有些化合物引起的损伤并不具量-效关系,甚至极少量化合物即能诱起机体的严重损伤,此主要见于以下三种情况,应注意鉴别:①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乃具有抗原或半抗原性质的外来化合物进入敏感个体所引起,即便极少量该类化合物亦能诱发严重反应,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可诱发过敏性哮喘,汞可诱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甚至急性肾小球肾炎等;②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乃遗传因素使机体对化合物某一代谢转化过程缺乏正常反应所致,如先天性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还原功能,故少量具氧化能力的化合物如砷化氢、苯肼、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磺胺、伯氨喹啉等进入此类个体,即能引起明显溶血反应;③营养物质摄入失常,如硒、锌、钾、钙等,摄入不足有害于健康,摄入过量则引起中毒,其剂量-效应曲线常呈抛物线状,十分特殊。, http://www.100md.com(赵金垣)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