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护理(5)
要求:
■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
■截流分子量明确,中、小分子量物质能顺利通过,而蛋白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不能通过;
■具有高通透性,高滤过率及抗高压性的物理性能;
■血滤器内容积较小,一般血滤器的内容积为40-60ml。
4. 置换液
(1)置换液中溶质的浓度几乎与血浆相等。
(2)置换液的补充途径:
在滤器前的动脉管道中输入(前稀释法)。
优点:可降低血液粘滞度,从而使滤器内不易发生凝血,肝素的使用量相对减少,可控制静脉端的胶体渗透压不致过高。
缺点:置换液的使用量较大,滤过液中的溶质浓度低于血浆,当每天超滤量低于10L时,前稀释影响超滤效果。
在滤器后的静脉管道中输入置换液(后稀释法)。
优点:节省置换液的用量,滤过液中溶质的浓度几乎与血浆相同,清除率高。
缺点:血细胞压积大于45%时不宜采用,否则容易发生凝血。
(3)置换液输注的控制:
补充量计算方法:
置换液量(ml/h)=同期超滤液量-补充量+其他途径的液体丢失量(尿、引流、皮肤蒸发、呼吸等)。
5. 抗凝:
A. 抗凝剂的使用:APTT-R延长至正常的1.5-2倍。
B. 滤器凝血征象的判断:
(1)滤液尿素值/血尿素值〈0.7(正常1.0),表示滤液与血液溶质不完全平衡,提示滤器内凝血。
(2)在血流量恒定不变情况下,超滤量减少是滤器凝血的标志。如最大超滤〈600ml/h,应更换滤器。(雷红)
閻庣敻鍋婇崰鏇熺┍婵犲洤妫橀柛銉㈡櫇瑜帮拷
闂佺ǹ绻楀▍鏇㈠极閻愮儤鍎岄柣鎰靛墮椤庯拷
闁荤姴娲ょ€氼垶顢欓幋锕€绀勯柣妯诲絻缂嶏拷
闂佺懓鍚嬬划搴ㄥ磼閵娾晛鍗抽柡澶嬪焾濡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