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骨科 > 07
编号:10298647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变化,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的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种症状复杂的综合症候群。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周围韧带及纤维结构,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好发于40~60岁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一、颈椎病的致病因素

    1、性别

    与颈椎病无明显关系,但与职业、劳动强度等综合考虑时可能有一定意义。

    2、年龄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患病高峰在40~60岁之间,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3、职业
, 百拇医药
    颈椎病好发于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如会计、打字员、刺绣工人为高患人群。胡嘉彦1982年调查某大厂矿1064人,患病率为17.19%。而丹麦学者通过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司机患病率最高。

    4、外伤

    颈椎病患者中,病因为外伤者从10.29%至32.6%不等,日本人报道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

    5、生活习惯

    ①高枕睡眠,我国曾有学者调查发现高枕睡眠5年后出现症状。②头顶重物,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比汉族妇女的患病率高4倍。③饮酒,胡嘉彦调查了1064例,其中饮酒者359例,提示饮酒者更易患颈椎病。

    6、解剖变异

    如颈2颈3椎体融合,椎弓根和椎板骨突,颈肋、第7颈椎横突肥大,颈椎隐裂,颅底凹陷等。
, 百拇医药
    7、气候

    颈椎病的发病与高海拔、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较强等自然因素有关。颈性眩晕的产生与高原地区老年人植物神经功能稳定性差、颈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而导致颈椎动脉痉挛有密切关系。

    8、遗传因素

    有学者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颈椎病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道型及混合型。

    1、颈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颈部僵硬、不适,颈后部、上肩部、肩胛部、肩胛骨内侧缘、肩部、上臂、前臂及手、胸前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酸痛或隐痛,可有阵发性加重。查体有颈部强直、活动受限,可伴有椎旁压痛,神经系统无感觉、肌力和腱反射异常。
, 百拇医药
    2、神经根型:亦较常见。其临床特征详见后文。

    3、椎动脉型:根据其临床特征的不同又可分:①眩晕型。②肢体无力型。③意识障碍型或晕厥型。④猝倒型。⑤头痛型。⑥视力模糊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常与其它类型颈椎病合并存在。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不全发作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一边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每次病情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脊髓型:主要由颈段脊髓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主要的征状有:进行性双下肢或双上肢无力,走路蹒跚,容易跌倒,可伴有上升性麻木和感觉异常。这类型的病人,早期不易发现。

    5、交感神经型:由交感神经受压或受刺激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可有椎神经刺激症状、星状神经节综合症或(和)神经营养不良综合症的表现。

    6、食道型:是由椎体前缘骨质增生过长,压迫食道或引起食道炎症,或刺激食道神经引起食道痉挛所致。表现为咽部及胸骨后异样感或刺痛,头部后仰时明显。
, 百拇医药
    7、混合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类型的表现。临床表现复杂而常见,应予注意。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颈椎病较公认的发病原因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后,椎间韧带松弛致脊柱不稳,发生松动,椎体周围骨赘形成,钩椎关节、椎间关节肥大,黄韧带肥厚、钙化或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其周围组织,并引起临床症状。此外,外伤、颈部过多活动也是引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正常椎间孔其空间相对较为固定,当各种原因导致椎间孔变窄或有异常物质占据椎间孔时,就可因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神经根性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就是在椎间盘退变发生突出、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钩椎关节或(和)椎间关节增生肥大、黄韧带增厚、钙化等压迫颈神经根后,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综合症。

    四、临床症状与体征
, http://www.100md.com
    1、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与感觉异常,主要表现在颈、肩、臂和手指范围内。因下位颈椎相对较固定,承重又大,故下颈椎较易受累,临床以C5~6、C6~7最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起病较慢,偶因外伤而急性起病。早期多为睡醒后手臂部和肩部的活动不适、酸麻和钝痛,可因变动头颈位置或用力而加剧,有时可出现剧烈的根痛或麻木,经休息多可好转。急性发病者常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痛,表现为刀割样或针刺样放射痛,常因咳嗽、喷嚏、屏气、用力等腹压增高而加剧,可伴有感觉过敏。病程长的患者常有感觉异常,疼痛性质主要为钝痛。

    2、体征

    查体可发现颈部活动受限,颈项部肌肉僵直,斜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胸大肌、颈神经根出口处等的压痛。腱反射减弱,被损神经根支配肌肉的肌力减低和肌肉萎缩。

    3、特殊检查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以牵拉试验和压颈试验较常用。神经根型颈椎病时此二试验常为阳性。

    ①牵拉试验:一手扶病人头部患侧,另一手握患侧上肢,并将其外展900,两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加重为阳性。

    ②压颈试验:病人坐立,颈部后伸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托其下颌,右手自其头颈渐用力下压,有患侧颈、肩、上肢放散痛为阳性。

    ③颈肌对抗试验:病人端坐,头颈部向患侧后方倾斜。检查者一手掌贴于病人患侧之下颌部,用力作对抗,顶住下颌。此时出现同侧神经根支配区软组织疼痛,为阳性。常见于颈肩综合征。

    4、颈神经根病变定位检查

    颈神经根受压或有病变时,常表现为颈肩、肩胛、肩峰、上臂至手指疼痛麻木,而且与该神经支配区感觉、温度觉异常以及肌腱反射减弱相一致。例如:颈4~5椎间隙病变,为颈5神经根受累,可引起颈、肩、肩峰、三角肌及上臂外侧疼痛、麻胀,感觉减退;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反射减弱。颈5~6椎间隙病变,为颈6神经根受累,可致颈、肩、上臂外侧、桡侧、拇指、食指疼痛麻木,感觉减退;肱二头肌与胸大肌的肌力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颈6~7椎间隙病变,为颈7神经根受累,可致颈、肩、肩胛、胸壁外侧、上臂桡侧、中指(有时食指)出现疼痛、麻木、感觉减退;肱三头肌、旋后肌的肌力减弱,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颈7-胸1椎间隙病变,为颈8神经根受累,可致颈、肩、胸壁、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尺骨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有时可出现Horner氏征。
, 百拇医药
    被损神经根与腱反射、肌肉萎缩和肌力改变及皮肤感觉异常的位置关系如表:

    (点击图片可放大)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颈椎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弯曲的改变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狭窄,钩突变尖。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上下关节突增生肥大。颈椎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或脱出,黄韧带、后纵韧带肥厚或钙化,椎间孔变形或狭窄,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上下关节突增生肥大。在MRI有时可见颈神经根水肿。但对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往往较为复杂,如有典型的颈肩臂放射性疼痛,当伴有手臂无力、沉重或持物不稳等时,应注意脊髓有无受压;伴有耳鸣、眼花、头痛、恶心、视物不清等时,可能合并有椎动脉受压,应进一步检查。此外,还应与臂丛神经损伤、肩周炎、颈椎的肿瘤、结核、颈神经根炎等相鉴别。
, http://www.100md.com
    六、颈椎病的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改变不良的工作、生活姿势,如选用大小适中的保健枕,不选大枕、硬枕、平枕,睡觉时不取俯卧位;在寒冷季节注意颈部保暖;在工作学习的间隙进行颈部多方向活动。这些都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

    2、加用颈围,可以限制头颈部活动,对神经根行径椎病的急性发作可达到止痛作用。

    3、头部牵引,常使用4~6kg重物作头部牵引,可使颈部肌肉松弛、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开大,有利于早期膨出椎间盘的还纳。

    4、按摩和头颈部的体育锻炼 有助于颈部肌肉松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的肌力和头颈部的稳固性。

    (二) 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1、神经营养药物

    对损伤炎性变的神经可起到营养、修复作用。常用的药物有B族维生素,可长期应用,如维生素B1 20mg日3次、弥可保0.5mg日3次、腺苷辅酶B12 0.5mg 日3次等。神经妥乐平是一种较新型的神经营养药,既可对损伤神经有营养作用,又有止痛作用,适用于神经元性慢性损伤疼痛和有异样感觉者。神经妥乐平既可口服又可静脉注射,口服为8u日2次,至少连续应用4周以上;静脉点滴3.75U 日2次,至少连续应用2周以上。

    2、镇痛药物

    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有消炎镇痛类和中枢性镇痛药物。消炎镇痛类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止痛作用。如消炎痛 20mg,日2~3次。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多50~100 mg,每12小时一次。

    3、扩血管、活血药物
, http://www.100md.com
    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来达到营养神经、减轻或消除神经根水肿和修复作用。如丹参、烟酸、颈复康等。

    (三) 神经阻滞疗法

    是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消除神经或病灶局部的炎症、水肿,解除肌肉痉挛、打断疼痛恶性循环机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目的。常用的神经阻滞液配方:1%利多卡因、维生素B120.5~1mg、醋酸氢化可的松12.5~25mg(或复方倍他米松4~7mg),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可用赖氨酸阿司匹林0.9替代糖皮质激素制剂。

    1、颈部硬膜外阻滞

    (1) 后入路硬膜外阻滞

    适用于各型颈椎病、肩臂痛、颈神经根炎、眩晕、颈肩胛骨痛、上肢痛等。操作方法:患者体位同一般硬膜外阻滞,确定穿刺部位(一般为颈6~7或颈7~胸1间隙),严格消毒、铺单后按硬膜外穿刺步骤逐步进行,当确认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回抽无血后注入配置好的神经阻滞液5~8ml。通常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颈部硬膜外阻滞穿刺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http://www.100md.com
    ①颈部脊髓由于有颈膨大的存在,椎管相对较为狭窄,因而在操作时应谨慎、小心、缓慢进行,逐层体会穿刺所到部位,以防损伤颈髓。

    ②在注射药液时应缓慢,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变化(血压、脉搏、呼吸及患者的不适主诉等),如遇特殊立即停止注射,并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

    ③有穿刺失败及麻醉意外等可能,应预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④对患者不合作、有凝血机能障碍、低血容量、严重全身感染或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应禁作该法阻滞。

    (2) 颈高位硬膜外阻滞

    适应于高位颈椎病、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枕下痛等患者。该操作应在X线引导下进行,操作方法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头略抬高;在乳突下、后各1.2cm处选好穿刺点。选用5号细针在侧位X线引导下,缓慢刺向颈1~2间隙后部,以阻力消失法边进针、边试验,当压力突然减低,或有突破感时,立即停止进针,回抽确认无血或脑脊液时,即可慢慢推注配制好的药液3~5ml。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视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电、呼吸等。
, 百拇医药
    2、颈神经根阻滞

    对于颈椎病、肩臂外侧痛、颈神经根炎、眩晕、颈肩胛骨痛(C2~4)、颈肩臂痛(C4~5)、拇指部位疼痛等,可视情况选用第2~6颈椎横突部位阻滞。操作方法为: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注射前应先进行定位,定位方法为:①自乳突至第6颈横突尖作一联线,在其线前方约0.5cm处,自上而下沿胸锁突肌后缘摸下,可依次摸到自颈2~5的横突尖。②距乳突下端沿线1.5~2.0cm处骨突,相当于颈2横突,以下每隔约1.0~1.5cm所摸到骨突,即为相应的颈3-5横突;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的骨突为颈4横突;再下一个为颈5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项端,相当于环状软骨上1.5cm处。在欲注射横突尖部皮肤作标志,以5号细针进行穿刺。当针尖触及横突时即停止进针,回吸确认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入神经阻滞液3~5ml。拔针后密切观察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注射针固定,防止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或血胸。

    3、星状神经节阻滞
, http://www.100md.com
    适用于各型颈椎病、颈神经炎、钩椎关节炎、颈肩痛、冻结肩胸出口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膈神经痛等患者。操作方法:病人仰卧位,面向正前方,颏部微前抬,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阻滞右侧者术者位于病人右侧,阻滞左侧者术者位于头侧。在环状软骨水平,用左示指或示、中指指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将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向外侧推压,下压即可触及第六颈椎横突,垂直进针,针尖触及横突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5~8ml。如阻滞成功则阻滞则多出现Horner综合征、面颈及手臂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终止等体征。

    七、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小心防范有助于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避免俯卧位睡觉,枕头不宜过高、过硬或过平。

    2、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3、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清除,潮湿阻碍皮肤蒸发。

    4、积极治疗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应适当进行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参考文献

    (略)

    责任编辑:王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