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护理学 > 17
编号:10298666
心理护理干预技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1. 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近40年来国外常用于自杀患者和自杀企图者的一种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强调干预的紧迫性和干预的效果,即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水平,肯定其优点或长处,确定已经采用过的有效的应对技巧,寻找可能的社会支持系统,明确治疗目标。帮助自杀者认识到自杀不过是一种解决危机或逆遇的方法而非目的,如果有解决目前逆遇或危机的其他方法,则可以避免自杀。20世纪50年代末国外开展了危机干预的热线电话,成立了国际心理救援组织。国内在香港、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也陆续开展了该项工作。上海的心理健康热线开通于1990年,处理各类咨询8万多人次,在帮助、支持患者和在对自杀患者的社会、心理预防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一般具备三个条件:①有造成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②能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③当事人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应对或应对无效。危机干预的最低目标是帮助患者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状态。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是提高患者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水平。
, http://www.100md.com
    危机干预技术包括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支持和干预技术。

    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注意消除内外干扰,以免影响双方诚恳的沟通和表达;避免矛盾的信息交流,对患者关切、理解的表达要言行一致;避免过多的保证,避免应用专业术语,利用可能的机会改善患者的内省和自我感知。

    ②支持技术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危机,稳定当事者的情绪。在危机开始阶段,焦虑水平很高,可通过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等方法使之减轻,必要时短期住院。

    ③干预技术又称解决问题的技术。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者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有利于以后的适应。危机干预中护士的职能在于帮助当事者正视危机,学习应对的方法,获得新信息和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可能的帮助,回避应激性境遇,避免不恰当的保证,敦促当事者接受帮助和治疗。

, 百拇医药     危机干预的步骤包括问题的评估、制定干预计划、治疗性干预、解决危机和随访四个阶段。在干预初期,应全面了解和评估当事者有关的逆遇的诱因或事件,以寻求心理帮助的动机,建立良好的护患合作关系。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和目前的危机水平制定干预计划。治疗性干预是处理危机的最主要阶段,需要先让有自杀危险的当事者避免自杀的实施,帮助当事者认识到自杀不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已,并非将结束生命作为一个目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危机者在面临重大的生活挫折时,缺乏应对、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迫不得已才选择自杀作为回避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一旦能够解决问题,或者还有其他方法可供选择,相当部分的当事者会放弃自杀企图的。故围绕改变认知这一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患者:①认识危机;②释放心情;③学习应对方式;④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

    2.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所谓的不良认知主要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这些信念或思想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认知治疗的目的在于矫正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认知治疗的特点在于强调发现和解决意识状态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定量操作化、制订治疗目标、检验假设、学习解决问题的技术和家庭作业练习。认知治疗的技术干预分为4步:
, http://www.100md.com
    ①通过与患者的治疗性交谈,让患者每天记录下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出现前和发生时的想法,以确定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

    ②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病人识别不恰当思维的逻辑基础。

    ③鼓励病人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方式来思考问题。

    ④识别错误认知后,应与患者一起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即检验并诘难错误信念或想法以及消极认知。

    认知治疗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神经性厌食、强迫观念、疑病症等。RUSH等曾用认知疗法和丙米嗪分别治疗抑郁症患者,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缓解,而认知疗法组患者在自我报告和临床量表评分上的改善更为明显,而且合作态度较好。对神经性厌食的认知治疗主要有二个阶段,第一注意鼓励病人重新建立正常的进食习惯(每日三餐)。记录每次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和当时进餐的情况,同时记录呕吐或暴食时的情景。该阶段的目的使病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自控。第二使用认知技术,在与病人的治疗性交谈中确定病人日记中不恰当的认知,并指出这些认知的逻辑性错误,然后鼓励病人学会运用新的观念或看法,并进行验证。有强迫观念的患者往往想得多做得少或光想不做,因此治疗策略在于告知患者多做少想、做什么想什么、先做后想、不做不想。同时,让患者将强迫观念讲或写出来,使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量化和自控。疑病症患者往往存在对健康或疾病的过分焦虑,可能有1-2分的疾病体征,而感觉有8-9分的躯体症状。因此,在治疗时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身体的感觉存在过分敏感,指导患者学会分散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减少对躯体的过分关注。并注意对强化源的控制,如减少去医院和看医生的频率,从客观上减少强化就医行为的可能。对于癌症患者侧重于处理消极的求治动机、缺乏心理应对能力等,以减轻焦虑、抑郁,改善应对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 百拇医药
    3.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又称行为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依据,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其理论基础是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形成经典的条件反射的方法是将一个中性刺激与通常产生某种反应(无条件反应)的刺激(无条件刺激)配对出现,这样重复多次后,这个中性刺激(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同样的反应(条件反应)。如以食物作为诱饵,导致实验动物分泌唾液;然而以光或铃声与食物同时呈现,实验动物也分泌唾液;强化若干次后,单出现光或铃声时,动物依然分泌唾液,这样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方法是在一个特定的反应后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特定的反应在以后的反应中就不断得到加强。如以声音为刺激源,实验动物出现反应A、B、C;然而单选择反应B时给予食物奖励,予以强化;重复若干次后,一听到声音,实验动物只表现反应B,而不出现反应A和反应C,这样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 http://www.100md.com     与之有关的学习理论研究者Hull、Tolmen等都提供了行为治疗的某些理论依据。这些观点都把异常行为看作学习的结果,即个体在生活环境中所经历的和精神创伤所引起的行为变化通过条件反射巩固下来。英国心理学家Eysenck曾指出,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都可看作是行为异常,同时可以通过学习来调整和改造。恰好指出了行为矫正的基本思想。不过这种“消除学习”必须设计为某些特殊的程序,通过条件反射等客观方法来进行。此外,Bandura通过实验法、观察法、控制组织等方法证明了模仿性学习行为的形成,只要情景适当,可以自然而然模仿一切行为,如道德观念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形成、情绪表达、知觉判断、自助和助人、友谊和捣乱等均可进行模仿性学习。Bandura认为,人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能够主动地指导、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积极地适应环境,使自己的生理状态和客观环境取得相容、协调和平衡一致。这一社会学习理论奠定了观摩示范疗法、社会技能训练等方法的理论基础。

    行为矫正的种类很多,适用于多种对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有的方法需在专门的机构内进行,也有更多的方法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即可实施。各种行为矫正的方法除了原理、目的、方式等各不相同外,仍有一些共同性质,如强调最近的而不是过去的决定因素,重视现在的各种症状,根据外在行为的改变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在分析评价和治疗时要求确定关键的问题,集中力量予以解决。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步骤和程序。
, 百拇医药
    行为矫正方法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① 确立问题:确定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病人对自己行为问题的主诉往往比较含糊,如“睡眠不好”、“经常吸烟”、“疼痛”等。在此应澄清这些问题的实质内容,如睡眠的质量、深度、睡几个小时?是入睡困难还是早醒?是否用过安眠药;吸烟一天几支?何时吸?有无伴随感觉;疼痛有无影响行为?是否存在止痛药依赖?有无一疼痛就上床休息等。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病人对行为矫正的愿望,必要时通过解释和劝告促使其积极参与。如果最终对行为矫正没有兴趣,暂时不必做以下各步工作。因为行为矫正的实施对病人是有要求的,第一要求病人必须有比较强烈的行为矫正的愿望,必须是诚意的合作者,因为行为矫正主要是训练病人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第二要求病人对自己的行为目标必须明确而坚定,不能含糊不清。第三行为矫正必须多次重复,不断训练和强化。

    ② 分析相关因素:通常必须用几天或几周时间对有关行为问题进行详细的治疗前的基础测量和分析,可记行为日记或绘制基础性反应图表。通过基础测量和分析,掌握病人矫正前的行为水平,为疗效评价提供参照点,同时也对病人行为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制定目标,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③ 制定目标: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快地将重点从问题转移到目标上,包括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的目标选择和制定,以及为适应环境所需要学习的技巧。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主动参与目标的制定,可提供直观的演示,征求病人的意见、希望和设想,并鼓励病人与护士一起挑选目标。目标要合理、明确,从短期到长期,以功能为主,并且是可以达到的。行为矫正的目标得到护患双方认可后,要检查病人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④ 选择方法:病人的行为问题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没有一个单一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一类的所有病人。因此,行为矫正特别强调方法的选择与具体病人的匹配。选择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病人具有配合治疗的能力和条件;第二,选择的方法已经被证明对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第三,已经考虑了基础测量中所发现的各种影响因素;第四,病人有治疗动机。在开始矫正之前,应对病人作有关目的、原理的教育和指导,包括介绍行为病史、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已收集到的各种影响因素、指出其中的某些因素与行为问题的维持和发展的密切联系、讨论行为矫正的必要性;说明将要采用的行为矫正的目的和原理,说明矫正的成败取决于新的行为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反复训练,取决于不断完成规定的任务和掌握强化的原则等。应当指出,在指导过程中应不断注意对交谈内容的信息反馈,允许病人提出问题并及时作进一步的解释,这不但有利于病人认识问题,而且更能提高病人的参与感,使各种矫正指令确实得到贯彻和执行。
, http://www.100md.com
    ⑤评估:矫正治疗开始后,护士应将注意力转移到考虑是否有效方面。如果一段时间后无效,就要考虑病人是否执行了矫正指令,然而考虑病人执行得是否正确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要求病人继续完成行为日记和行为图表。以此作为依据,判断治疗的进展情况和确定治疗的终止时间。如果确信无效,可改选另一方法。例如肌肉疼痛者采用放松训练无效时,可考虑改用肌电生物反馈法。如成功则病人可形成新的行为反应模式,心身症状将会减轻或消失。为防止复发,可通过保持定期随访来实施维持期的矫治。随着疗效的巩固,可逐渐延长随访期直至终止。例如,用松弛训练治疗头痛,当症状缓解乃至消失后,还必须坚持1~2年的维持治疗,才能避免复发。继续维持治疗的计划必须事先与病人共同制定,并嘱其严格按计划实施,而不能等症状复发以后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应当指出,评估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局限在治疗的初期,而是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行为矫正的适应症:

    ①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恐怖、强迫等。
, 百拇医药
    ②人格障碍的适应不良性行为。

    ③药物依赖、酒精依赖。

    ④精神分裂症等病人的获得性适应不良行为。

    ⑤精神发育迟滞的行为问题。

    ⑥心身疾病。

    ⑦其他获得性适应不良性习惯,如口吃、拔毛、拔指甲、夜尿等。

    行为矫正的方法很多,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系统脱敏方法,适用于恐怖症病人以及某些行为障碍者,如口吃、强迫症、心理生理障碍和某些性问题等。一般来说,如果能够确定引起焦虑的诱因,而这种焦虑又可引起适应不良行为的话,就可采取此法。基本方法是让病人按事先设计的恐怖事件分级表逐步暴露脱敏,直至最后消除恐怖,并结合放松训练和想象技术。

, http://www.100md.com     快速暴露法或满灌法,适用于各类恐怖症、有特定情境的惊恐发作和强迫性动作者。基本方法是鼓励并接触引起恐怖或焦虑的情境,一直坚持到紧张感消失。快速暴露法对于有强烈焦虑反应的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是禁忌的,逐级暴露法正好适合这类病人,它可避免突然发生的强烈焦虑反应。基本过程与快速暴露法相似,不同的是焦虑情境是通过由轻到重逐步进行,但又不像系统脱敏,它没有特别的放松训练,而且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不做想象训练。

    厌恶疗法也称去条件反射法治疗,适用于酒精依赖、药瘾和性变态,也适用于消除某些获得性不良行为。基本原则是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出现时,同时或随后给予一种厌恶刺激(如电击、催呕剂、体罚等),经过反复训练,使不良行为与不愉快体验建立条件联系,从而使适应不良行为得到抑制和消退。具体有经典条件反射法、惩罚法和回避训练法。操作性行为改造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运用强化方法,当适应性行为出现时给予奖励,当出现异常行为时则不予奖励,或予以忽略,从而使适应性行为增强,异常行为减弱或不再出现。也称之为正性强化与消退法。适用于神经性厌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获得性不良行为和精神发育不全病人的异常行为。代币法是正性强化疗法的一个特殊形式,给病人一定数量可以代币的筹码来奖赏其适应性行为。注意一些原则:避免惩罚,及时强化,代币兑换,事先规定,不失信。奖励品必须是病人喜爱的东西,物质奖励结合语言赞赏,强化要有规律,新的行为习惯建立后,强化次数可逐渐减少,时间间隔要长,无规律的强化更能维持人的动机,使行为持续下去而不易消退。特殊形式的行为矫正有治疗协议或临床合同以及自控法等。

    参考文献

    1. 季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徐俊冕主编。临床实用心理护理。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王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