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
脑血管病(CVD)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在我国年发病率为217/10万,与日本相近,高于西方。脑血管病的病死率较高,在我国城市中常占死因的第一、二位,其患病率则为719/10万。按人口粗算,我国患脑血管病的病人总数将达600~700万。脑血管病后常可有肢体瘫痪、言语、记忆、思维等一系列障碍,有时还会有精神、行为异常。如治疗、康复不当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其致残率极高。我国大约有3/4的存活者可留有残疾。
一、脑血管病后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
CVD后的运动恢复,Brunnstrom将它分为六个过程,简单的说是:
第一期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第二期 在共同形式下的活动,出现痉挛
第三期 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动形式时,痉挛增强
, http://www.100md.com
第四期 在共同形式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减轻
第五期 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
第六期 恢复致接近正常活动控制
大多数病人可按上表形式恢复但许多病人可因不同原因,如“误用”治疗、病变大小、部位、年龄、康复开始时间、由谁康复和病人精神状态等使康复在某一时期不再延续好转。所见到的瘫痪上肢屈曲,下肢强直,划圈步行的病人,就可能仍处于第三期和第四期间的病人。一般说第一期持续时间7~10天,不超过二周。第二、第三期时间由二周到一个月末。所谓早期康复应只包括床上这个阶段,即病后二周内的康复。
二、CVD后肢体瘫痪的性质
神经科大夫都知道,瘫痪可分为上运动和下运动神经元性二种。CVD病人的瘫痪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抑制释放阶段。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开始只是被释放的脑干和脊髓的活动,如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等。它们都是原始性的、低级的活动,仍属于病态模式。只有大脑功能恢复,肢体的运动才可恢复正常。对这种病态模式的活动,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它的出现和减少其严重变。从临床意义上说还应该利用它来促进康复。
, 百拇医药
(一)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表现是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在上肢呈现为对称性;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伸为相反的。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二) 共同运动(Synergic movement)
由意志引起的但只能按一定模式的运动称之共同运动。其组成部分为随意,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云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运动模式。此时要注意不要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三) 姿势反射
体位改变引起的四肢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改变称姿势反射。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时的特征性变化。在瘫痪的早期出现,随着病情好转,姿势反射逐渐减弱,但很少完全消失。
, 百拇医药
1. 紧张性颈反射
(1)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颈部转向: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
故CVD病人卧位时头多偏向患肢侧。
(2)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颈前屈: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后伸: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故CVD病人不宜多采取卧位与颈屈位。
2.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延髓
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
, 百拇医药
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
3. 紧张性腰反射— 脊髓
当上半身向右扭转时:右侧:上肢屈肌优势;左侧:上肢伸肌优势。
故CVD病人卧位时上半身应扭向健侧。
4. 其他:
侧卧位:上侧上下肢屈肌优势,下侧上下肢伸肌优势
站立位:上侧屈肌优势,下侧伸肌优势
上述反射虽说都是病理性,但也可以加以利用,如在卒中早期摆放良肢位时就可参考(已如上述),用以预防痉挛的发生。卒中偏瘫如恢复不好,后期常呈Wernnicke—Mann姿势,而在急性早期最忌仰卧位,如颈再前屈就强化了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优势的病态模式。最好肢位应该是健侧在下的侧卧位。当然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或压疮定时翻身还是需要的。
, 百拇医药
三、早期康复的目的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脑出血3天内死亡占多数,以后则多死于并发症。故发病后除及时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外,还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是指发病后的2周内,但什么时候开始,有学者主张只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体征48小时不再进展后即可进行。即在不影响病人的抢救措施,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等同步进行。 其目的在于:
1. 防止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与下肢伸静脉血栓等。
2. 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制动,一般3周后即可有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骨骼脱钙与疏松、血压降低,年迈患者就此卧床不起,心血管功能和精神意志衰退等情况出现。它不仅加重了病情,而且给以后康复带来困难,要纠正这些由瘫痪引起的继发性障碍,有时比康复瘫痪时间要长和困难。
, http://www.100md.com
3. 防止肢体痉挛产生:适当的肌肉张力是维持正常活动所必须,过低或过高(痉挛)的肌张力均会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共同运动及联合反应,其最后结果就是上肢以屈肌占优势,下肢以伸肌占优势的痉挛姿态(即Wernnicke-Mann姿态),严重影响上下肢功能。故在这种痉挛姿态未产生前就应采取康复治疗,预防或减轻其发生。
4. 要通过对头部、健侧肢体的施加抵抗运动,诱发联合反应,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利用支具保持手的对掌状态,尽可能使用患侧手,使康复刺激能输入中枢,反馈地提高运动功能。
四、早期康复的方法
现介绍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一些规范方法。它应用于患者病后至2周内的早期即病后卧床致立位,即由被动运动致辅助自身运动阶段的康复。
1. 要合理选用床垫:床太硬易发生压疮,太软,身体下陷,变换体位不易,下限臀部且易发生股关节屈曲挛缩。
, http://www.100md.com
2. 体位改变:应2~3小时定时翻身,侧卧或半侧卧,多卧向健侧。防止患侧上肢及肩关节牵拉受压损伤。
3. 保持良好肢位:可预防关节挛缩。
(1) 仰卧位:头正或向患侧,患侧上肢肩胛带尽量向前伸出,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在上臂与躯干间放一浴巾卷,防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为防止上肢屈肌紧张,应保持伸展位;患肢下垫软枕,其高度略高过于心脏位,以防止水肿;腕关节略背屈,手卧毛巾卷,掌心向上,以防止手指屈曲;患侧下肢、臀部亦应垫以软枕,使骨盘与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压紧或内旋,整个下肢外侧以软枕或沙袋垫压,使患侧下肢维持在中立位或稍内旋位,防止日后因股内收肌群乏力的划圈步态;膝关节下垫以软枕使稍屈起,踝关节使呈90゜,不使下垂与内翻;这是防止形成Wernnicke-Mann姿态而设计的一套抗痉挛方法。
(2) 侧卧位;应鼓励患者每日侧卧一定时间,以防止由仰卧带来的伸肌紧张,患侧与健侧卧位应交替进行,健侧位为主;患侧在上时,保持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诸指展开或卧一毛巾卷,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尽量背屈,健侧肢体则自然放置;患侧在下时,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患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开,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为避免受健腿压迫,健患腿间应放置软枕。
, 百拇医药
4. 被动活动:从发病当日起,患者不能在床上主动活动者应做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活动的肢体应放松,使关节活动充分;应先由大关节开始,后顺序到小关节,多做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要谨防肩关节因活动过度而受损,肩关节外展、屈曲不得超过90゜,是正常活动范围的50%,若病人出现痛楚表情时即停止活动,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
5. 坐位训练:坐位训练在脑血管病后5日即可进行,先取30゜~40゜位,每2~3天增加10゜,每天持续5~10分钟,达到能维持90゜,持续30分钟后就可训练坐位耐力,轻型病人可以免去耐力训练;训练前后注意观察病人反应,侧脉搏,必要时观察血压,防止意外;训练半坐位时宜同时保护不因上肢软瘫而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将患肢前臂以三角巾吊于颈部;坐位时,双上肢置于平台或床前移动餐桌上,以后再进入坐位平衡训练,即在坐稳后由两侧或前后交替推动患者,训练调整平衡,不使倒下,此时即具有躯干平衡能力。
6. 床上动作训练:与坐位训练同时应作床上活动训练,(1) 翻身:患者平卧屈肘,用健手托卧住患肘,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在躯干旋转同时,用健腿抬动患腿即可转向患侧,如患侧上肢尚能伸肘时,则由健侧手与患手对掌相卧,健侧拇指应在患侧拇指之下,以便能托举起两上臂,屈膝(可由他人帮助),先将上举的双手摆向健侧,再反摆向患侧,乘摆动惯性,就可翻向患侧。
, 百拇医药
(2) 移动:平卧,先将健足插向患足下方,用健足勾住患足向健足侧移动,后用健足和肩支住臀部将下半身移向健侧,后再将头顺移致健侧。
(3) 搭桥运动训练:两下肢屈膝,如不能立住,可由工作人员或家属一手扶持,使两膝屈起并拢,两脚心朝床面而立,另一手扶定臀部,以后嘱患者抬起臀部,如此形成桥形,可反复进行;如下肢已有力支持,尚可训练单腿搭桥运动,此动作有利于置入便盆,它压迫肩部使肩向前,上臂外旋,可对抗肩减退缩与上臂内旋,并可减轻下肢肌紧张与痉挛。
(4) 躯干活动训练:两下肢屈曲成90゜,膝部并拢,足底平立于床面,然后轻柔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当向左摆时,患者头、肩朝向右,向右摆时,头、肩朝向左;另一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工作人员一手扶持患肩,另一手扶持患侧髋部向相反方向轻柔,节奏地推动,使患者肩部与骨盆部向相反方向运动;此种髋、肩反向运动有利于减轻躯干的肌肉痉挛。
(5) 起坐训练:由仰卧位起坐可分四步骤,将健侧腿伸置于患腿下方,患腿带致床侧,病人转致侧卧位并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将头抬起致直立位,用健侧上肢推动支撑使躯干直立,坐于床边。
在患者顺利完成上述康复进程并取得成效后,就可进入恢复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如言语功能、认知功能、ADL能力等的康复训练。还有站立、转移、行走等的训练。训练不可间断,使患者能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责任编辑:刘爽平, 百拇医药
一、脑血管病后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
CVD后的运动恢复,Brunnstrom将它分为六个过程,简单的说是:
第一期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第二期 在共同形式下的活动,出现痉挛
第三期 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动形式时,痉挛增强
, http://www.100md.com
第四期 在共同形式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减轻
第五期 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
第六期 恢复致接近正常活动控制
大多数病人可按上表形式恢复但许多病人可因不同原因,如“误用”治疗、病变大小、部位、年龄、康复开始时间、由谁康复和病人精神状态等使康复在某一时期不再延续好转。所见到的瘫痪上肢屈曲,下肢强直,划圈步行的病人,就可能仍处于第三期和第四期间的病人。一般说第一期持续时间7~10天,不超过二周。第二、第三期时间由二周到一个月末。所谓早期康复应只包括床上这个阶段,即病后二周内的康复。
二、CVD后肢体瘫痪的性质
神经科大夫都知道,瘫痪可分为上运动和下运动神经元性二种。CVD病人的瘫痪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抑制释放阶段。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开始只是被释放的脑干和脊髓的活动,如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等。它们都是原始性的、低级的活动,仍属于病态模式。只有大脑功能恢复,肢体的运动才可恢复正常。对这种病态模式的活动,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它的出现和减少其严重变。从临床意义上说还应该利用它来促进康复。
, 百拇医药
(一)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
表现是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在上肢呈现为对称性;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伸为相反的。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二) 共同运动(Synergic movement)
由意志引起的但只能按一定模式的运动称之共同运动。其组成部分为随意,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云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运动模式。此时要注意不要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三) 姿势反射
体位改变引起的四肢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改变称姿势反射。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时的特征性变化。在瘫痪的早期出现,随着病情好转,姿势反射逐渐减弱,但很少完全消失。
, 百拇医药
1. 紧张性颈反射
(1)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颈部转向: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
故CVD病人卧位时头多偏向患肢侧。
(2)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颈前屈: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颈后伸: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故CVD病人不宜多采取卧位与颈屈位。
2.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延髓
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
, 百拇医药
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
3. 紧张性腰反射— 脊髓
当上半身向右扭转时:右侧:上肢屈肌优势;左侧:上肢伸肌优势。
故CVD病人卧位时上半身应扭向健侧。
4. 其他:
侧卧位:上侧上下肢屈肌优势,下侧上下肢伸肌优势
站立位:上侧屈肌优势,下侧伸肌优势
上述反射虽说都是病理性,但也可以加以利用,如在卒中早期摆放良肢位时就可参考(已如上述),用以预防痉挛的发生。卒中偏瘫如恢复不好,后期常呈Wernnicke—Mann姿势,而在急性早期最忌仰卧位,如颈再前屈就强化了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优势的病态模式。最好肢位应该是健侧在下的侧卧位。当然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或压疮定时翻身还是需要的。
, 百拇医药
三、早期康复的目的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脑出血3天内死亡占多数,以后则多死于并发症。故发病后除及时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外,还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是指发病后的2周内,但什么时候开始,有学者主张只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体征48小时不再进展后即可进行。即在不影响病人的抢救措施,康复几乎与药物治疗等同步进行。 其目的在于:
1. 防止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与下肢伸静脉血栓等。
2. 防止废用综合征产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制动,一般3周后即可有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骨骼脱钙与疏松、血压降低,年迈患者就此卧床不起,心血管功能和精神意志衰退等情况出现。它不仅加重了病情,而且给以后康复带来困难,要纠正这些由瘫痪引起的继发性障碍,有时比康复瘫痪时间要长和困难。
, http://www.100md.com
3. 防止肢体痉挛产生:适当的肌肉张力是维持正常活动所必须,过低或过高(痉挛)的肌张力均会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共同运动及联合反应,其最后结果就是上肢以屈肌占优势,下肢以伸肌占优势的痉挛姿态(即Wernnicke-Mann姿态),严重影响上下肢功能。故在这种痉挛姿态未产生前就应采取康复治疗,预防或减轻其发生。
4. 要通过对头部、健侧肢体的施加抵抗运动,诱发联合反应,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利用支具保持手的对掌状态,尽可能使用患侧手,使康复刺激能输入中枢,反馈地提高运动功能。
四、早期康复的方法
现介绍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一些规范方法。它应用于患者病后至2周内的早期即病后卧床致立位,即由被动运动致辅助自身运动阶段的康复。
1. 要合理选用床垫:床太硬易发生压疮,太软,身体下陷,变换体位不易,下限臀部且易发生股关节屈曲挛缩。
, http://www.100md.com
2. 体位改变:应2~3小时定时翻身,侧卧或半侧卧,多卧向健侧。防止患侧上肢及肩关节牵拉受压损伤。
3. 保持良好肢位:可预防关节挛缩。
(1) 仰卧位:头正或向患侧,患侧上肢肩胛带尽量向前伸出,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在上臂与躯干间放一浴巾卷,防止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为防止上肢屈肌紧张,应保持伸展位;患肢下垫软枕,其高度略高过于心脏位,以防止水肿;腕关节略背屈,手卧毛巾卷,掌心向上,以防止手指屈曲;患侧下肢、臀部亦应垫以软枕,使骨盘与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压紧或内旋,整个下肢外侧以软枕或沙袋垫压,使患侧下肢维持在中立位或稍内旋位,防止日后因股内收肌群乏力的划圈步态;膝关节下垫以软枕使稍屈起,踝关节使呈90゜,不使下垂与内翻;这是防止形成Wernnicke-Mann姿态而设计的一套抗痉挛方法。
(2) 侧卧位;应鼓励患者每日侧卧一定时间,以防止由仰卧带来的伸肌紧张,患侧与健侧卧位应交替进行,健侧位为主;患侧在上时,保持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诸指展开或卧一毛巾卷,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尽量背屈,健侧肢体则自然放置;患侧在下时,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患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开,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为避免受健腿压迫,健患腿间应放置软枕。
, 百拇医药
4. 被动活动:从发病当日起,患者不能在床上主动活动者应做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活动的肢体应放松,使关节活动充分;应先由大关节开始,后顺序到小关节,多做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要谨防肩关节因活动过度而受损,肩关节外展、屈曲不得超过90゜,是正常活动范围的50%,若病人出现痛楚表情时即停止活动,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
5. 坐位训练:坐位训练在脑血管病后5日即可进行,先取30゜~40゜位,每2~3天增加10゜,每天持续5~10分钟,达到能维持90゜,持续30分钟后就可训练坐位耐力,轻型病人可以免去耐力训练;训练前后注意观察病人反应,侧脉搏,必要时观察血压,防止意外;训练半坐位时宜同时保护不因上肢软瘫而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将患肢前臂以三角巾吊于颈部;坐位时,双上肢置于平台或床前移动餐桌上,以后再进入坐位平衡训练,即在坐稳后由两侧或前后交替推动患者,训练调整平衡,不使倒下,此时即具有躯干平衡能力。
6. 床上动作训练:与坐位训练同时应作床上活动训练,(1) 翻身:患者平卧屈肘,用健手托卧住患肘,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在躯干旋转同时,用健腿抬动患腿即可转向患侧,如患侧上肢尚能伸肘时,则由健侧手与患手对掌相卧,健侧拇指应在患侧拇指之下,以便能托举起两上臂,屈膝(可由他人帮助),先将上举的双手摆向健侧,再反摆向患侧,乘摆动惯性,就可翻向患侧。
, 百拇医药
(2) 移动:平卧,先将健足插向患足下方,用健足勾住患足向健足侧移动,后用健足和肩支住臀部将下半身移向健侧,后再将头顺移致健侧。
(3) 搭桥运动训练:两下肢屈膝,如不能立住,可由工作人员或家属一手扶持,使两膝屈起并拢,两脚心朝床面而立,另一手扶定臀部,以后嘱患者抬起臀部,如此形成桥形,可反复进行;如下肢已有力支持,尚可训练单腿搭桥运动,此动作有利于置入便盆,它压迫肩部使肩向前,上臂外旋,可对抗肩减退缩与上臂内旋,并可减轻下肢肌紧张与痉挛。
(4) 躯干活动训练:两下肢屈曲成90゜,膝部并拢,足底平立于床面,然后轻柔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当向左摆时,患者头、肩朝向右,向右摆时,头、肩朝向左;另一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工作人员一手扶持患肩,另一手扶持患侧髋部向相反方向轻柔,节奏地推动,使患者肩部与骨盆部向相反方向运动;此种髋、肩反向运动有利于减轻躯干的肌肉痉挛。
(5) 起坐训练:由仰卧位起坐可分四步骤,将健侧腿伸置于患腿下方,患腿带致床侧,病人转致侧卧位并以健侧前臂支撑躯干,将头抬起致直立位,用健侧上肢推动支撑使躯干直立,坐于床边。
在患者顺利完成上述康复进程并取得成效后,就可进入恢复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如言语功能、认知功能、ADL能力等的康复训练。还有站立、转移、行走等的训练。训练不可间断,使患者能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责任编辑:刘爽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