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呼吸内科 > 05
编号:10298784
上呼吸道炎症的治疗的突破口(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上呼吸道粘膜炎症分为:感染性炎症、变态反应性炎症、霉菌性炎症、萎缩性炎症、非特异性炎症等多种,每一种炎症都有其共同性与特殊性。这些炎症性疾病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粘液纤毛系统的形态学损害与功能紊乱。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慢性鼻窦炎的纤毛系统损伤,以及纤毛系统功能改善和恢复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临床意义。

    早在1683年,意大利Heide首次描述了纤毛的运动,1773年由德国学者Muller将其命名为纤毛,直到1830年以前这漫长的150年中,对纤毛的观察只限于低等动物的鞭毛。1830年,英国Purkinje和Valentin开始研究教高级动物的纤毛,并在1834年提出纤毛运动的概念。1836年,Sharpy发现鼻腔的纤毛都是向着咽部、鼻窦内的纤毛都是向着窦口运动的,以此提出了:"鼻粘液纤毛系统与输送分泌物和异物有关",奠定了粘液纤毛系统作为一种鼻腔鼻窦非特异性保护功能的理论基础。

    1)、鼻纤毛形态和存在方式
, http://www.100md.com
    鼻腔鼻窦粘膜的大部分属于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表面有从纤毛细胞生长出来的纤毛,每个纤毛细胞大约有250-300根纤毛,大部分纤毛的长度为5-6微米,根部稍粗,尖端稍细,平均直径0.3微米。在纤毛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由杯状细胞和其它分泌型细胞分泌的粘液,其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粘多糖、粘蛋白和溶菌酶。这层粘液是纤毛运动的必要条件并对纤毛和粘膜上皮产生保护作用,因此称之为粘液纤毛系统。

    鼻纤毛横断面在透射电镜下呈"车轮状"。在纤毛的中心部,有2个并列纵行的微丝,称为中心微小管。在纤毛的周边,有9对纵行的周边微小管,每对周边微小管又分为a、b两个小管,从a小管伸出两条弯曲的短臂(纤毛蛋白臂)朝向另一对周边微小管的b小管。包绕中心微小管的是中央鞘,由此伸出放射状轮辐与周边微小管连接,每个纤毛横断面可有8-9个轮辐。这种典型的正常人鼻纤毛称为"9+2"结构。a小管伸出的蛋白臂中含有ATP酶,其产生的能量可使周边微小管滑动,导致纤毛摆动。

    鼻纤毛纵断面在透射电镜下象一柄"短剑"。两侧是纤毛的外膜,紧贴外膜内层是纵行的周边微小管,正中纵行的是中心微小管。中心微小管和周边微小管从纤毛根部基底一直延伸到尖端。
, 百拇医药
    2)、鼻腔、鼻窦纤毛的分布

    作者(1987、1988、1992)采用扫描电镜对人鼻粘膜表面纤毛分布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鼻腔和鼻窦内,纤毛的分布密度和纤毛的长度都是有差别的。在鼻腔的下部(下鼻甲上缘以下),纤毛排列密集,几乎看不到分泌型细胞。在鼻腔中部(中鼻甲上缘至下鼻甲上缘的区域),纤毛呈分散状,在纤毛丛中分布着大量分泌型细胞,纤毛也稍短,约5微米。在中鼻甲上端以上的部位,纤毛更加稀疏,成散在分布,长度也明显缩短,仅有2-3微米左右。在上鼻甲以上的嗅区附近,已见不到纤毛和微绒毛生长,只有嗅上皮。据此观察可以推测鼻腔纤毛密度是以鼻腔下部最为密集,长度最长,随着向鼻腔上部推移,纤毛密度逐渐减低,长度也逐渐缩短。在鼻窦内,以窦口周围的纤毛比较密集,窦内粘膜表面为纤毛细胞与分泌型细胞混合存在。

    3)、鼻粘液纤毛系统功能和调节机制

    鼻粘膜粘液纤毛系统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纤毛活性,二是纤毛通过纤毛传输速率。纤毛活性是指纤毛自身摆动的特性,正常人鼻粘膜纤毛摆动频率为每分钟700-1200次。纤毛传输速率是指通过纤毛摆动而形成的一种规律的波浪式运动运送液体和微颗粒物质的速度,正常人鼻粘液纤毛系统的传输速率为每分钟7-11毫米距离。纤毛活性和纤毛传输速率从不同角度反映着纤毛系统的功能。一般认为,虽然纤毛传输速率是以纤毛活性为基础,但是纤毛传输速率比纤毛活性更具有临床意义。因为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并不是纤毛摆动的频率越快其传输速率就越高,如果在纤毛摆动不变的情况下传输速率减慢,多为纤毛运动紊乱引起,例如当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双侧粘膜接触的时候,最常出现这种纤毛运动紊乱。, 百拇医药(许庚)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