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hn病的诊断与治疗(4)
药物治疗
(一)皮质类固醇:是中、重度患者、活动期病例的主药,其机理包括通过抑制磷酸脂酶A2,减少IL一1、LT、PAF等介质生成,从多个步骤影响炎症反应,同时缓解毒性症状。一般口服使用强的松30~40mg/日控制发作,或以0.5~0.75mg/kg计算用量,疗程一般控制在6~8周。缓解后逐渐减量,维持时间各家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该药物并无维持效果。晚近研制的各种分子量大、局部浓度高、吸收后经肝脏首过清除迅速的药物,亦可达到局部抗炎作用强而全身副作用少的目的。间苯磺酸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metasulphobenzoate)及丁地去炎松(布地奈德,budesonide)在欧洲早已投放市场,后者因其分子中含16、17a缩醛基,与激素受体结合能力较强的松龙强15倍,抗炎作用强,口服后经肝脏迅速而完全代谢,仅10%进入循环,结肠给药可直接经门脉至肝脏清除,避免了全身副作用,加之局部活性较全身为高,有利于左半结肠病变的局部使用。口服控释剂可选择性在末回和回盲部发挥抗炎作用治疗CD,副作用发生率不到1/3,一般用量为9mg/日,疗程可较一般皮质类固醇药物长,甚至有主张用于维持治疗者,(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治疗轻、中度病例的主药,也是维持缓解最为有效的一类药物。药效学研究证实5一ASA在肠粘膜局部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的合成而显效,最近研究尚发现可降低IL一1、IL一2,抑制TNFa及PAF的活性,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抑制炎症。由于SASP需被结肠细菌分解为5一ASA和SP之后,5一ASA才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对小肠CD基本无效,对结肠CD有效。美国国家克隆病研究协作组应用1g/15kg共4月,对结肠及回结肠CD有中度效果。新药研制着重在病变局部发挥治疗作用:(1)以无毒副作用的载体取代磺胺,如用苯丙氨酸取代SP,而有ba1sa1azide;用甘氨酸基因取代SP而有ipsalazide;(2)双分子5一ASA化合物:o1sa1azine在结肠可释放二个分子的5一ASA,用量减半,副作用减少;(3)缓释或控释剂型的研制,可在限定时间或pH在回肠开始释放5一ASA,对小肠CD特别有用。该类药物维持治疗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2年,部分病例可间日或间隙给药以减少服药量和药物副作用。由于药物干扰叶酸吸收,宜同服叶酸5~15毫克/d,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三)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othioprine)及6一巯嘌呤(6一mereapeopurine,6-MP):为特异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药物,主要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发挥抗炎作用。1962年Sean首先报告用硫唑嘌呤治疗本病,结果令人鼓舞。1969年Korelitz报告6一MP治疗顽固的CD获得良效,对瘘管的愈合效果尤佳,此后陆续有100余篇报告,为该病治疗积累了较多经验,在控制发作及维持缓解方面均有效(约60~70%的有效率),约75%的患者由于应用硫唑嘌呤而减少激素用量。但是,由于一般用药3~6月才显效,对急性期患者帮助不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应用的指征是:(1)顽固的CD用激素、SASP及灭滴灵等无效者;(2)长期依赖激素(如强的松15mg/d半年以上)而出现严重副作用者;(3)并发各种瘘管;(4)存在肛周病变;(5)作为维持缓解,可与激素并用;(6)外科手术前应用,可使病变稳定;木后应用可防止复发。环胞霉素A(cyc1osporin A):因其抑制T细胞产生IL一2,使之失去其对Th一细胞刺激作用,尚抑制IL一3、IL一4、IL一6、IFN一γ等,从而抑制免疫性炎症。1978年Lithtiger开始使用,曾被誉为“皇冠上的新钻石”。但随后报告不够理想,小量无效,大量又致中毒,肾脏毒性最为明显。静脉滴注用于重症暴发型病例,可收到及时缓解效果(8),对激素无效的病例可以一试,尤CD顽固而活跃者,可推迟手术时间,但不降低手术率,副作用有多毛、感觉过敏及肾毒牲,卡氏肺囊虫病及肺纤维化等。氨甲碟呤(Methotrexate,MTX):为一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而影响IL一1的产生,具有免疫调节及潜在的抗炎作用。, 百拇医药(欧阳钦)
(一)皮质类固醇:是中、重度患者、活动期病例的主药,其机理包括通过抑制磷酸脂酶A2,减少IL一1、LT、PAF等介质生成,从多个步骤影响炎症反应,同时缓解毒性症状。一般口服使用强的松30~40mg/日控制发作,或以0.5~0.75mg/kg计算用量,疗程一般控制在6~8周。缓解后逐渐减量,维持时间各家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该药物并无维持效果。晚近研制的各种分子量大、局部浓度高、吸收后经肝脏首过清除迅速的药物,亦可达到局部抗炎作用强而全身副作用少的目的。间苯磺酸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metasulphobenzoate)及丁地去炎松(布地奈德,budesonide)在欧洲早已投放市场,后者因其分子中含16、17a缩醛基,与激素受体结合能力较强的松龙强15倍,抗炎作用强,口服后经肝脏迅速而完全代谢,仅10%进入循环,结肠给药可直接经门脉至肝脏清除,避免了全身副作用,加之局部活性较全身为高,有利于左半结肠病变的局部使用。口服控释剂可选择性在末回和回盲部发挥抗炎作用治疗CD,副作用发生率不到1/3,一般用量为9mg/日,疗程可较一般皮质类固醇药物长,甚至有主张用于维持治疗者,(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治疗轻、中度病例的主药,也是维持缓解最为有效的一类药物。药效学研究证实5一ASA在肠粘膜局部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的合成而显效,最近研究尚发现可降低IL一1、IL一2,抑制TNFa及PAF的活性,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抑制炎症。由于SASP需被结肠细菌分解为5一ASA和SP之后,5一ASA才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对小肠CD基本无效,对结肠CD有效。美国国家克隆病研究协作组应用1g/15kg共4月,对结肠及回结肠CD有中度效果。新药研制着重在病变局部发挥治疗作用:(1)以无毒副作用的载体取代磺胺,如用苯丙氨酸取代SP,而有ba1sa1azide;用甘氨酸基因取代SP而有ipsalazide;(2)双分子5一ASA化合物:o1sa1azine在结肠可释放二个分子的5一ASA,用量减半,副作用减少;(3)缓释或控释剂型的研制,可在限定时间或pH在回肠开始释放5一ASA,对小肠CD特别有用。该类药物维持治疗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2年,部分病例可间日或间隙给药以减少服药量和药物副作用。由于药物干扰叶酸吸收,宜同服叶酸5~15毫克/d,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三)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othioprine)及6一巯嘌呤(6一mereapeopurine,6-MP):为特异的核糖核酸合成抑制药物,主要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发挥抗炎作用。1962年Sean首先报告用硫唑嘌呤治疗本病,结果令人鼓舞。1969年Korelitz报告6一MP治疗顽固的CD获得良效,对瘘管的愈合效果尤佳,此后陆续有100余篇报告,为该病治疗积累了较多经验,在控制发作及维持缓解方面均有效(约60~70%的有效率),约75%的患者由于应用硫唑嘌呤而减少激素用量。但是,由于一般用药3~6月才显效,对急性期患者帮助不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应用的指征是:(1)顽固的CD用激素、SASP及灭滴灵等无效者;(2)长期依赖激素(如强的松15mg/d半年以上)而出现严重副作用者;(3)并发各种瘘管;(4)存在肛周病变;(5)作为维持缓解,可与激素并用;(6)外科手术前应用,可使病变稳定;木后应用可防止复发。环胞霉素A(cyc1osporin A):因其抑制T细胞产生IL一2,使之失去其对Th一细胞刺激作用,尚抑制IL一3、IL一4、IL一6、IFN一γ等,从而抑制免疫性炎症。1978年Lithtiger开始使用,曾被誉为“皇冠上的新钻石”。但随后报告不够理想,小量无效,大量又致中毒,肾脏毒性最为明显。静脉滴注用于重症暴发型病例,可收到及时缓解效果(8),对激素无效的病例可以一试,尤CD顽固而活跃者,可推迟手术时间,但不降低手术率,副作用有多毛、感觉过敏及肾毒牲,卡氏肺囊虫病及肺纤维化等。氨甲碟呤(Methotrexate,MTX):为一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而影响IL一1的产生,具有免疫调节及潜在的抗炎作用。, 百拇医药(欧阳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