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心血管内科 > 11
编号:10299318
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二)操作形式对比

    古代的医学注重于实践性,从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科赫跟着农民去看患了病的羊,终于发现了炭疽杆菌及它的繁殖芽孢形成过程;巴斯德亲自去看狂犬病患儿,观察患儿每次治疗的变化。祖国医学的记载更是如此,战国时的扁鹊是一位民间医生,到处为人民治病并且带着徒弟四处从事实践学习。汉朝时的华佗更是走遍千家万户,不管路远路近都要亲自看病,详细询问病情。隋唐时期的孙思邈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区,采药为贫苦人民治病。记载华佗曾为症状一样的两人治病,而一个采用了泻药,另一个则给服了发散的药,学生问其原因,华佗回答说一个伤食(多食)、一个外感,病症相同而病源不同,因此给药也不一样。古人治病离不开病人的背景和情景,从实践中了解疾病的起因以确定诊治的对策。而现代医疗中不少医生在医院的诊室诊断疾病,根据诊断学中规定的症状去进行推理,并过于依靠实验室诊断数据,而削弱了对病人的患病背景和情景的关注。

    (三)服务的内容对比
, http://www.100md.com
    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在不分年龄、性别和科别来为百姓治病,历史记载华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科等各科的疾病,孙思邈在治疗疾病中还非常关注妇女儿童的保健问题及预防的重要性。而现代医疗分科过细,使医生的思维局限入人体的某一脏器或某一细微结构,因而忽视了人体的细微结构是受整个人体机能的制约,而且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

    (四)医疗形式的对比

    古代的医疗行为淳朴而自然,医生以家庭服务为主,能够洞察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易于进入病人的世界,对疾苦的感受很深,并根据患者的处境(家境)来处理病患的疾病,富有极大的照顾色彩。而现代医疗,均在医院诊治,缺乏情景的感受,只是根据医院的医疗原则进行诊断、查房和常规治疗,很少去考虑患者的感受、患者家庭的需求,体现的是医生至上,而不是患者至上,忽视了病人是主体,医生服务于病人这一重要原则。

    (五)照顾模式的比较
, 百拇医药
    古代医疗充满了对病人的情景照顾,医生参与了大量的医疗活动,他们都具有一种高尚的品质,那就是良好的医德和医疗态度,“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是他们的行为准则,在治病中精力集中、不贪私利、爱护病人、对患者寄予无限同情,给患者和家庭以周全的照顾,医病没有时间地点之分,对患者没有贫贱高低之分,一视同仁,不单治已病,还要治未病,甚至涉及到健身指导和病残康复。而现代的医疗过程主要在医院进行,这种照顾模式墨守成规和等级森严,封闭了医生的视野,促使了他们的循规蹈矩和缺乏情感,妨碍了对疾病的连续照顾,且忽视预防、保健、康复,因而不能提供完整的医疗照顾。

    (六)不同的理论依据

    在20世纪中期以前,人类的疾病谱表现了以传染病猖獗流行为主,因而孕育了本体论。这种理论常把疾病与环境分割开,并认为疾病是由于单一的病原体引致了某一脏器的病理、或生化反应紊乱的单因单果关系。本体论促使人们努力寻找引致疾病的病原体、特异性抗生素、疫苗,因而成功地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但对各种慢性病则无法用单因单果的本体理论解释其病因,使得人们必须站在更高的水平来认识问题,那就是整体论。整体论者认为,疾病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强调除生物因素以外还存在环境和精神因素对人的致病作用,应用它能够完善的解释各种慢性疾病的病因是由于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多种结果。整体论克服了本体论的局限性,扩大了认识范围,现代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的防治,促使医学必须采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复杂的健康问题。全科医学的历史使命就是运用整体论的方法,超越疾病的范围,观察研究人们的环境,精神与机体的健康问题。因此,描述生命的开放系统,则要借助整体的系统理论把事物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宏观洞察,暴露所有有关联的因素,以便全面的了解其内在的因果关系。, http://www.100md.com(王改兰)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