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瘀论治急性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方向。本文谨从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基础研究及辨证施治的角度,对痰瘀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关系作一系统论述,希望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痰瘀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因病机
痰瘀是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这在古代医籍中已早有论述。痰瘀同时又是中风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中风患者多年迈体弱,脏腑功能下降,气血阴津不足,即所谓的“阴气衰半”。气虚,无力推动津血运行,则津聚成痰,血滞成瘀;阴虚,则脉失濡润,血泣不行,阳亢化火,灼津成痰。故气阴亏虚是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痰瘀即本虚的病理产物。同时痰瘀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反过来又会加重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导致痰瘀再生,推动病情进展。这与现代医学有关机体对损伤细胞因子调控失常,导致缺血瀑布启动的机制颇相一致。痰瘀互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机制,痰阻血瘀,则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通,致清窍百骸四肢失养,遂生蜗僻不遂诸症。而痰和瘀在中风发病中又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病情进展。急性缺血性中风在脑血管闭塞后,其相应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水肿,水肿的占位效应又压迫邻近脑组织缺血缺氧,如此反复,亦表现出与中医“痰瘀互阻,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相似的病理机制。
, http://www.100md.com
2痰瘀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风、火、痰、瘀、虚五大症候,而临床上较常见的往往是不同症候的组合。签于中医辨证量化概念缺乏,近年来,有不少中医学者在不违背中医辨证原则的前提下,运用客观的量化方法与标准,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分型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研究,多数研究揭示痰瘀证是其主要证候。
较具权威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梁伟雄教授等所做的研究,该研究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1986年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首次中风发病72小时以内的221例患者逐次进行了每一证候各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症候分布规律作了相应研究,最后结果提示:中风症候中血瘀证和痰证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67.5%和52%,两证组合的发生频率同样以痰证+血瘀证最高占43.1%,另外以痰瘀证为主夹杂他证者亦占相当比例,提示痰瘀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
, http://www.100md.com
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实质是高血脂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脂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高血脂参与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后者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基础。高血脂的形成,源于机体摄入的能量超出生理需要量,过剩的能量则以内源性脂肪的形式储存,表现为血脂升高,这与祖国医学“过食膏粱厚味,酿生痰浊”的机理是一致的;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亦体现了“痰为湿邪,其性粘滞”的特性,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即所谓的“痰瘀相关,痰瘀同病”。现代临床研究亦证实,缺血性中风痰浊证确与高血脂关系密切,其中血TC、TG、LDL升高是痰证的主要特征和生化基础,且痰瘀证较单纯的痰证有着更为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揭示了痰瘀相关的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的高粘、高凝性状普遍存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这是血瘀证辨证的客观指标,亦是痰性粘滞特性的体现。有研究证实痰瘀证患者血液的聚集性、粘滞性、凝固性及浓稠度较单纯痰证或瘀证均显著增高,提示血流变异常亦是痰瘀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 http://www.100md.com
4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痰瘀证治
痰瘀互阻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机制,临床多表现为标实的症候,临证当以祛痰活血为急务。现代医学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溶栓、脱水”等疗法,其实质也是祛痰化瘀治则的具体体现。现代名老中医王履秋先生总结自己多年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提出“化痰应贯穿始终”,“治风应首当治血”,“重调气以祛痰瘀”。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消退与否,与病情的传变及预后密切相关。若在急性期给予积极治疗,较易收效;若失治误治,则痰浊深重,瘀血结滞,难以速除,每使病情缠绵难愈或易于复中,多预后不良,或留为夙根,发为痴呆,或遇感引触,发为癫痫,故在急性期积极化痰祛瘀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中风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急性期虽以标实为主,但临证遣方用药不可一味攻伐,以防耗伤正气,使正不抵邪,无力抗邪外出,反致邪实更盛。对此,古代医家叶天士治疗中风病的用药经验颇有借鉴价值。叶氏主张“清上实,宜苦降、咸润、酸泻、微辛”,而慎苦寒,刚烈之品。概苦能燥湿化痰,咸味入血活血,降泻使邪有出路,酸润有节,不致祛邪过于峻猛而伤正,微辛则气血调和,脑府得养而无迫血妄行之弊。叶氏仅以八字撮药味药性之要,概病机病性之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可谓指导中风急性期用药的纲要,后世医家临证宗此施治颇多效验。
综上所述,痰浊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阻是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机制;痰瘀证或以痰瘀证为主兼夹他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谨据病机,辨证施治,从理法方药的不同角度灵活化痰祛瘀,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治方法。, 百拇医药(王明霞)
1痰瘀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因病机
痰瘀是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这在古代医籍中已早有论述。痰瘀同时又是中风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中风患者多年迈体弱,脏腑功能下降,气血阴津不足,即所谓的“阴气衰半”。气虚,无力推动津血运行,则津聚成痰,血滞成瘀;阴虚,则脉失濡润,血泣不行,阳亢化火,灼津成痰。故气阴亏虚是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痰瘀即本虚的病理产物。同时痰瘀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反过来又会加重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导致痰瘀再生,推动病情进展。这与现代医学有关机体对损伤细胞因子调控失常,导致缺血瀑布启动的机制颇相一致。痰瘀互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机制,痰阻血瘀,则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通,致清窍百骸四肢失养,遂生蜗僻不遂诸症。而痰和瘀在中风发病中又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病情进展。急性缺血性中风在脑血管闭塞后,其相应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水肿,水肿的占位效应又压迫邻近脑组织缺血缺氧,如此反复,亦表现出与中医“痰瘀互阻,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相似的病理机制。
, http://www.100md.com
2痰瘀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风、火、痰、瘀、虚五大症候,而临床上较常见的往往是不同症候的组合。签于中医辨证量化概念缺乏,近年来,有不少中医学者在不违背中医辨证原则的前提下,运用客观的量化方法与标准,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分型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研究,多数研究揭示痰瘀证是其主要证候。
较具权威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梁伟雄教授等所做的研究,该研究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1986年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首次中风发病72小时以内的221例患者逐次进行了每一证候各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症候分布规律作了相应研究,最后结果提示:中风症候中血瘀证和痰证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67.5%和52%,两证组合的发生频率同样以痰证+血瘀证最高占43.1%,另外以痰瘀证为主夹杂他证者亦占相当比例,提示痰瘀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
, http://www.100md.com
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实质是高血脂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脂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高血脂参与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后者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基础。高血脂的形成,源于机体摄入的能量超出生理需要量,过剩的能量则以内源性脂肪的形式储存,表现为血脂升高,这与祖国医学“过食膏粱厚味,酿生痰浊”的机理是一致的;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亦体现了“痰为湿邪,其性粘滞”的特性,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即所谓的“痰瘀相关,痰瘀同病”。现代临床研究亦证实,缺血性中风痰浊证确与高血脂关系密切,其中血TC、TG、LDL升高是痰证的主要特征和生化基础,且痰瘀证较单纯的痰证有着更为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揭示了痰瘀相关的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的高粘、高凝性状普遍存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这是血瘀证辨证的客观指标,亦是痰性粘滞特性的体现。有研究证实痰瘀证患者血液的聚集性、粘滞性、凝固性及浓稠度较单纯痰证或瘀证均显著增高,提示血流变异常亦是痰瘀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 http://www.100md.com
4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痰瘀证治
痰瘀互阻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机制,临床多表现为标实的症候,临证当以祛痰活血为急务。现代医学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溶栓、脱水”等疗法,其实质也是祛痰化瘀治则的具体体现。现代名老中医王履秋先生总结自己多年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提出“化痰应贯穿始终”,“治风应首当治血”,“重调气以祛痰瘀”。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消退与否,与病情的传变及预后密切相关。若在急性期给予积极治疗,较易收效;若失治误治,则痰浊深重,瘀血结滞,难以速除,每使病情缠绵难愈或易于复中,多预后不良,或留为夙根,发为痴呆,或遇感引触,发为癫痫,故在急性期积极化痰祛瘀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中风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急性期虽以标实为主,但临证遣方用药不可一味攻伐,以防耗伤正气,使正不抵邪,无力抗邪外出,反致邪实更盛。对此,古代医家叶天士治疗中风病的用药经验颇有借鉴价值。叶氏主张“清上实,宜苦降、咸润、酸泻、微辛”,而慎苦寒,刚烈之品。概苦能燥湿化痰,咸味入血活血,降泻使邪有出路,酸润有节,不致祛邪过于峻猛而伤正,微辛则气血调和,脑府得养而无迫血妄行之弊。叶氏仅以八字撮药味药性之要,概病机病性之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可谓指导中风急性期用药的纲要,后世医家临证宗此施治颇多效验。
综上所述,痰浊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阻是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机制;痰瘀证或以痰瘀证为主兼夹他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谨据病机,辨证施治,从理法方药的不同角度灵活化痰祛瘀,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治方法。, 百拇医药(王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