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人物信息
编号:10305167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曼斯菲尔德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9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按照惯例,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汉斯·约恩瓦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用瑞典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宣布了今年获奖者的名字及获奖理由。两位科学家将分享共为130万美元的奖金。他说,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奖者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曼斯菲尔德

    曼斯菲尔德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59年获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理学士,1962年获伦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2年到1964年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助理研究员,1964年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系担任讲师,现为该大学物理系教授。
, 百拇医药
    除物理学之外,曼斯菲尔德还对语言学、阅读和飞行感兴趣,并拥有飞机和直升机两用的飞行员执照。

    他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在稳定磁场中使用附加的梯度磁场的理论,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从理论到应用奠定了基础。

    曼斯菲尔德:谁料大奖落我家

    当他第一次用磁场来观察晶体时,彼得·曼斯菲尔德从未料到自己会在30年后摘得世界医学桂冠上的明珠。“从来没有企及诺贝尔奖,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堆满资料的一间办公室内,从事了一辈子物理研究的曼斯菲尔德表现出自己的坦然。“回头看走过的路,我从没有想过会有数亿人借助我们的研究而得益。每天你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仅仅就是工作。”这位70岁的老人语速缓慢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涉足医学界,”曼斯菲尔德说,他儿时的愿望是制造火箭,可惜15岁那年就辍学打工。所幸的是后来又上了大学,此后就一直对火箭抛光术深感兴趣。
, 百拇医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曼斯菲尔德开始利用磁场研究晶体。他还记得自己那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于观察固体的纵切面影像,“那确实就是我后来将研究转向医学的开始。”

    此后,曼斯菲尔德及其工作组便将观察对象转向动物组织的切片影像。当时,他们中没有人有任何的生物基础或经验,一切从尝试开始。“我想,如果是今天,没有人会同意我们在动物身上进行这样的实验,毕竟,它有损健康,无论是实验员还是试验品,”曼斯菲尔德说,当时几乎没有医疗器械厂家愿意为他们制造设备,因此,他们自行研制的许多机器后来都获得了专利权,也为工作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30年后的今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已经广泛成为人体内部器官诊断的最安全手段之一。截至2002年,全球共有6000万人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查。

    解读: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百拇医药
    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普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这种方法精确度高,可以获得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像。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诊断以前无法诊断的疾病,特别是脑和脊髓部位的病变;可以为患者需要手术的部位准确定位,特别是脑手术更离不开这种定位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跟踪患者体内的癌变情况,为更好地治疗癌症奠定基础。根据现有实验结果,它对身体没有损害。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奠基性成果。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一现象如同拉小提琴时琴弓与琴弦的共振一样,因而被称为核磁共振。1946年美国科学家费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珀塞尔首先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他们因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百拇医药
    核磁共振现象为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的主要部分是原子核。如果把物体放置在磁场中,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精确立体图像。如果把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可获得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然而从原理到实际应用往往有漫长的距离。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才取得了突破。197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发现,把物体放置在一个稳定的磁场中,然后再加上一个不均匀的磁场(即有梯度的磁场),再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这一物体,这样根据物体释放出的电磁波就可以绘制成物体某个截面的内部图像。随后,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又进一步验证和改进了这种方法,并发现不均匀磁场的快速变化可以使上述方法能更快地绘制成物体内部结构图像。此外,他还证明了可以用数学方法分析这种方法获得的数据,为利用计算机快速绘制图像奠定了基础。

    在这两位科学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于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后来,为了避免人们把这种技术误解为核技术,一些科学家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核”字去掉,称为其为“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缩写即MRI。,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