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5959
白内障发病机制研究获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39期
     本报讯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严宏博士等,在一项由英国国际交流基金资助的“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中,成功地鉴定出早期被糖基化和氨甲酰化攻击的晶体蛋白质,从而找到了早期容易被损伤因子攻击的蛋白质。

    据了解,白内障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多危险因素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还无法有效预防,人工晶体置入仍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效果日臻完善,但随之带来的不容忽视的经济问题和不可避免的手术并发症仍十分严重。研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药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严宏等在研究中发现,如果能够从各种损伤因子对晶体蛋白质和酶的攻击作用入手,研究人体老化过程中晶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作用机制,寻找抑制这种修饰的因子,有可能抓住白内障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他们通过体外试验,模拟糖基化和氨甲酰化对晶体的作用,经过一系列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采用质谱分析和测序方法,鉴定出了早期被糖基化和氨甲酰化攻击的晶体蛋白质:被糖基化最早攻击的是γⅢ-晶体蛋白,而被氨甲酰化早期攻击的晶体蛋白质是α-和ξ-晶体蛋白,早期被攻击的晶体核的蛋白质是βA1-和γβ-晶体蛋白。

    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寻找保护因子将从根本上阻止各种损伤因子对晶体蛋白质的攻击造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抑制白内障的发生。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开始了深入研究Asp类药物抗白内障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物进一步的临床病例对照和眼科应用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