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0306186
原料药行业进入利润“冬季”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1日 中国金药网
     ■ 第三季度原料药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2003年第三季度原料药行业政策面相对平静,而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青霉素和VC价格走出了跳水行情。

    ■ 青霉素价格跌至成本附近

    这次青霉素价格下跌来势凶猛,可以用“跳水”二字形容。上半年青霉素的价格为每十亿单位90元以上,现在只有60元上下了。据了解,目前我国青霉素行业的平均成本为45-50元,可见市场价格已接近厂商成本。这次价格跳水对行业内企业打击很大,被业内称为“第六次青霉素大战”。

    上世纪90年代,青霉素市场进入一个相对饱和状态,价格开始下降。在此期间,生产量也大幅减少。经过1999年的价格战,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从1995年的18美元/10亿单位狂跌至1999年的8美元/10亿单位,主要生产厂家也仅剩华药、哈药、石药、鲁抗。直到2000年第四季度,青霉素行业才开始回暖,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开始上扬,一度上升到10美元/10亿单位以上。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回升,国际国内厂商纷纷扩产,导致供过于求。据了解,国内产量为22000吨时可基本达到供求平衡,但今年山西同领增产3000吨、河南华星增产3000吨,华药、鲁抗、石药和哈药等“四大家”也不同程度扩产,加上一些原来停产的企业重新投产,全年预计产量超过30000吨,远远超过了需求。产品降价在上半年就应发生,只是由于国际市场反应滞后,加上非典时期中间商大量屯集才导致青霉素价格直到下半年才急速下滑。
, http://www.100md.com
    ■ 维生素C的价格从高位急跌

    中国维生素C的产量举足轻重,是目前中国原料药行业惟一可以主导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原料药。据了解,维生素C出口价格每提高0.1元,就会给中国维生素行业增加400万元左右的收益。经历了1996年及2001年两次降价大潮之后,中国的维C企业上半年终于有了利润增长的喜悦。根据上海海关9月16日的最新统计,2003年1-8月,上海口岸累计出口维生素C达到8143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8%,而平均出口单价与总出口价值却分别增长了1.1倍和1.3倍。遗憾的是这一数字为前8个月的平均数,并不能反映最新的情况。据了解目前的市场价格为每公斤4美元不到,较最高峰的10多美元跌了一半以上。和青霉素市场的情况相似,受维C出口大好形势的影响,有不少原已停产或减产的国内厂家开始把重心重新转移到维C市场,一些新兴企业也纷纷投入维C生产行列。据统计,1-8月份在上海口岸出口维C的78家企业中有20家(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在去年同期没有出口记录。随着更多企业参与竞争以及跨国公司恢复生产,维C供过于求的局面重新出现。
, 百拇医药
    ■ 第四季度原料药行业发展展望

    第四季度相关企业的青霉素业务利润将十分微薄。首先,青霉素价格大战短期对行业内每个相关企业都有不利影响。价格下降了30%以上,已接近生产成本,相关企业这一块的利润在第四季度将变得十分微薄;其次,青霉素大战将导致市场的重新洗牌。今年国内青霉素的扩产是全方位的,既有“四大家”扩产,又有后起之秀加入,还有黄石等地的中小企业“起死回生”。通过价格跳水,可以将规模小和技术水平低、又无成本优势的企业淘汰出局。但据了解,山西同领和河南华星属合资或民营性质,经营灵活、所在地环保水平要求低、劳动力成本也相对低廉,具有成本上的相对优势,估计可以在青霉素大战中存活下来。这样包括华药在内的“四大家”就多了两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市场版图可能要重新划分;第三,这次价格下跌来得快,跌得深,价格可能一步到位见底。据了解,进入九月份以来,虽然新低偶现,但总体上价格已较平稳,业内已开始讨论减产保价事宜,库存减少较多。一般认为价格低位运行至少还要延续半年,即便反弹其力度也有限,能顺利挺过的企业将在未来受益。
, http://www.100md.com
    ●2003年第三季度原料药行业政策面相对平静,而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青霉素和VC价格走出了跳水行情。

    ●这次青霉素价格下跌来势凶猛,可以用“跳水”二字形容。上半年青霉素的价格为每十亿单位90元以上,现在只有60元上下。据了解,目前我国青霉素行业的平均成本为45-50元,可见市场价格已接近厂商成本。

    ●据统计,1-8月份在上海口岸出口维C的78家企业中有20家(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在去年同期没有出口记录。随着更多企业参与竞争以及跨国公司恢复生产,维C供过于求的局面重新出现,价格已较最高点下跌一半以上。

    ●尽管第四季度相关企业的青霉素业务和VC业务利润将十分微薄。但仍可重点关注华北制药和鲁抗医药两家医药上市公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