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07061
五脏功能节律与辨证施治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脏腑功能括动常随其季节、昼夜而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内经》指出:心气通于夏而旺于午,肺气通于秋而旺于日哺,肾气通于冬而旺于夜半,肝气通于春而旺于早晨,脾气通于长夏而旺于午后。同时还具体论述了五脏之发病,加剧、好转的节律性变化,如:病在肺,愈于春,甚于夏, 起于秋,” “心病者, 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3——4)”等。张介宾认为五脏疾病出观节律性变化的病理为:必以藏气之所不胜者胜,以其所胜时者起,如脾病畏木,值其时日其病必甚,肺病喜土金,值其时日其病当起(4)。近年来的研究亦证明五脏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节律性,国外发现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之高峰在冬季(5),,又证明了

    “病在心,甚于冬,”原发性肝癌在上半夜死亡最多(6),证明了“肝病者, 平旦慧, 下哺甚、夜半静”的节律;李氏根据现代时间医学有关各生理变量的昼夜节律峰值相位及

    95%的可信限为基础,认为五脏病“慧”、“甚”, “静”的节律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9)。花氏等人的研究表明骨髓细胞DNA的合成率最高值是在子时,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肾旺于亥子(8)。诸所及与《内经》揭示的节律基本一致。因此临床施治应辨时求脏。
, http://www.100md.com
    l 顺应脏腑四时节律

    1.1 治从主时之脏

    脏腑功能活动随时出现节律性的变化。大凡诸病者皆因脏腑四时节律失调所致病,以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肾主冬、脾主四季,由是而谨守病机治肝、治心、治肺、治肾、治脾。如唐容川治血证时复,其发于春者以肝经血虚火旺治之;发于夏者以心经火旺治之;发于秋者以肺气不收治之,发于冬者以肾水不足,虚阳上浮治之(9)。李氏亦曾治一患者,五年来每夏季午时头痛如裂,以夏季乃心主之时,午为君火司命,遂用泻心汤而愈(10)。

    1.2 注意兼顾被克之脏

    因五脏循五行生克关系,疾病往往因其转变,如《伤寒论》有: “见肝之病,知肝传,当先实脾”的既病防变的治疗思想。因此临床辨时施治亦应除重视调治主时之脏外,有时还应兼顾被克之弱脏。刘河间提出因其不胜而助之,以春木旺应助脾,夏火旺应助肺,金用事助肝,水用事助心(11)。万密斋治小儿疹疮,初发汗解肌后若于肝木主事之春日,主张以四物汤加味与四君子汤加味二方相间服之,以折风木之胜,又补脾土而制肝用之动(12)。
, 百拇医药
    李时珍则从药之五味上更为具体地提出了顾护被克之脏的方法:“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13)。其云这种用药“既无伐天和,又防其太过,所以体天之大德”。

    2 顺应脏腑昼夜节律

    2.1 直治主时之脏

    疾病主症不能确定其属何脏腑者,可以根据发病时间直治主时之脏。以病发寅卯者从肝治,巳午者,从心治,申酉者,从肺治,亥子者从肾治,辰戌未丑者从脾治。如赵氏治一患者,每晨五时左侧腰髋部呈闪电样疼痛,约九时许痛止如常人,以寅卯属肝,为肝胆气滞、投流气止痛汤加味病瘥(14)。

    2.2兼治主时之脏

    疾病主症已提示脏腑之病位可根据主症发作时间,兼调相应主时之脏。如顾德华曾治一女人,每寅卯呛咳,伴五心烦热,缠绵不愈,其以咳嗽因不离于肺,寅卯乃肝旺木强之时,故用治肺调肝之属病廖(l5)。
, 百拇医药
    周慎斋亦治一人,每子时吐泻发作,然吐泻总责之脾胃,子时肾主之时系肾阳虚衰,木反侮土,遂以培土健中伍补火制水之品而病痊(16)。

    2.3 分别不同主时之脏腑而调之

    疾病发展往往可以累及多个脏腑而出现脏腑合病,治之以相应主时之脏而调之。清代医学家叶天土根据五脏主时节律来确定治疗法则,如早温肾阳,晚补肺气,晨滋肾阴午健脾阳,晨补肾气,晚滋胃阴;早服摄纳下焦,暮进纯甘清躁;早温肾利水,昼健脾利水;早滋肾水,卧宁心安神等(17)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以上从脏腑节律概要阐述了辨时求脏的施治法则和运用。然而脏腑节律失调发病仅是其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病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不得处处以辨时施治而限制用药,必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方可得心应手,药到病瘳。

    参 考 文 献
, 百拇医药
    (1)、张年顺: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 6 1987. (2):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 第159、168页 435——437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0

    (3)、朱进忠:天人相应与辨证沦治 第21、25页 广西科教出版社 1985

    (4)、张介宾:类经 第452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5

    (5)、吴今义等: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5): 9 1981

    (6)、王榕平:浙江中医杂志 (3):126 1988

    (9)、李莱田:云南中医杂志 (6): 1 1985

    (8)、花美君:辽宁中医杂志 (11):44 198S
, 百拇医药
    (9)、斐正学等:血证论注释 第267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

    (10)、李继贵:云南中医杂志 (3):39 1985

    (11)、刘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7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

    (12)、证治准绳·幼科:第288页 上海科技出版社

    (13)、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 第73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14)、赵满华:辽宁中医杂志 (4):32 1983

    (15)、珍本医书集成·花韵楼医案 第25,26页,世界书局 1936

    (16)、张年顺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 3 1987

    (17)、转引罗颂平:新中医 (3):52 1983

    返回《我的医学论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