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奇谈医: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口疳”。
“诸疮疡毒,皆属于心(火)”。而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由饮食积滞,或烟酒过度,辛辣厚味,脾胃积热化火,熏灼口舌而致,也有肝郁气滞化火,挟胃热上冲引起的。虚火多属阴虚火旺,但也有气虚、阳虚而致阴火上浮者,兹分述之。
实火口疮患者多为中青年,身体较壮实,口疮一个或多个,此伏彼起,疡面呈鲜红色,周围黏膜色黄,伴见心烦易怒,口臭口渴,腹胀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或夹黑苔而干,脉象洪大滑数。治宜清泻,常用凉膈散(栀子、黄芩、连翘、薄荷、竹叶、大黄、玄明粉、生甘草)加减。
病案举例:
蒋和平,男,34岁,北大教师。患口疮已年余,以其病久而反复发作,前医遂从中虚脾胃治,始终用甘草泻心汤,服药已逾百服,察患者饮食享用过丰,且常饮酒,动辄半斤,脾胃积热可知,口渴,心烦,舌赤如血,苔黄厚腻而干,脉滑数,无一非实热之象,甘草泻心汤内虽有黄芩、黄连,而不敌参、姜、枣、甘之温补,所以其效欠佳。改拟清泻之方,药予大黄10g,黄芩15g,黄连6g,连翘15g,大青叶20g,天花粉15g,栀子10g,丹皮10g,滑石20g,升麻6g,竹叶10g,芦根30g。6服。药后上半身发出热疖甚多,其大者数枚,有脓头,患者复诊时说他有洁癖,每天洗澡换衣,如何会生疮?是不是用药有差?我说此热毒自里发外,病将愈矣。原方去大黄,合五味消毒饮(银花、连翘、野菊花、紫地丁、冬葵子),又6服,口疮与热疖果愈。嘱饮食清淡,少饮酒,避免复发。随访一年余,有时还会起口疮,但不几天只要注意饮食,不饮酒,即自愈。
, 百拇医药
实火口疮可配合外用药,常用枯矾研细外抹,一日数次。或用青黛、黄柏、冰片、枯矾、人中白、儿茶等份研末,蜜调外抹。
虚火口疮以阴虚火炎最为多见,但多挟热湿,其原因多因素体阴虚,或常熬夜,或多忧思郁怒,而致营阴暗耗,也有因肠胃长期有实火劫烁津液伤阴的。其证心烦、口舌干燥、口臭,舌质红,脉细数,兼见乏力、纳差、大便干结或初头硬,尿黄。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黄芩、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为常用之方,我常用玄参易熟地,因玄参善清无根浮游之火;清热可加绿豆衣、银花、蒲公英,不可过用苦寒;口干渴酌加石膏、天花粉。此外,可加牛膝以引火下行。不效,可用肉桂2g反佐,往往有效。唐人方含煎(升麻、大青叶、射干、竹叶、栀子、黄柏、生地、玄参、蔷薇根皮、蜜)也是阴虚心胃有热的适用方。
段秀兰,女,49岁。1984年1月6日初诊。患复发性口腔溃疡两年余,常因生气、感冒而发作,此次发作已历两周,服清热解毒中药七、八剂无效。检见上、下唇各有一黄豆粒大小溃疡,表面呈黄白色,周围黏膜色红。自诉口腔疼痛,遇热食疼剧,口臭,口干,但饮不多,饮食尚可,大便干结,尿黄,舌边尖红,脉细数带滑。证属脾胃阴虚,虚火上炎,兼挟湿热,拟养阴以治其本,清利以治其标。方用甘露饮加减:北沙参、细生地、石斛、枇杷叶、枳壳、滑石、丹皮、川楝子、白芍、升麻、生甘草、黄芩、淡竹叶。服四剂,口腔疼痛明显减轻,已不渴,饮食增进,大便转畅,但溃疡未见愈合。复诊仍用原方,少加砂仁、黄柏,4服而愈。后因生气又复发作,用初诊方加蒺藜、钩藤、蒲公英、生麦芽,又4服即平复。
, 百拇医药
虚火口疮亦有因气虚、阳虚、阴火上浮而致者,笔者于此究心多年,我认识到:此类口疮,多长期反复发作,病程最长者甚至数十年之久;追溯患者病史,大都属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其中尤以乏力、易于疲劳汗出、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为多;发作时的诱因,与工作、学习劳累,紧张或郁怒有明显关系;溃疡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黏膜颜色淡红或灰白(如其色由白转红,即接近愈合);舌淡并有明显齿痕,脉虚细或大而无力;服一般清热解毒剂效果多不佳。
如就以上脉证而论,似与东垣所论脾虚阴火相吻合。李氏云:“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虽然原文中没有提及“口疮”这一病证,但其所论气虚阴火,与本病病机若合符节。因此我治疗这类患者,往往师法东垣“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之意处方用药:
1.复发性口腔溃疡兼见脾胃功能一般性衰减者,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加黄芪、山药、当归、升麻、乌贼骨、荷叶。
, http://www.100md.com
2.证见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
3.证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澄彻清冷或完谷不化,肢凉,脉弱,舌淡者,为中虚寒证,用附子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片);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中虚寒证为临床表现者,用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肉桂、炙甘草、饴糖、炮干姜)。应当指出,由于本病病程长,又易于为医者误认为实证口疮而用清热泻火,或以为“虚火”即指“阴虚火炎”而泛投凉润之剂,皆损伤脾胃之阳,并且往往因日久而累及肾阳,脾肾两虚,阴寒内盛,则逼阳上泛,证见口腔溃疡久不愈合,两足冰凉,下利清谷,舌淡,脉虚细或大而无力,两颧独红,故其治亟宜温补脾肾,破阴返阳,使火安其位,而口疮自愈。
4.病久气阴两虚者,可用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如再加升麻、玄参、当归、白芍,即《证治准绳·口舌门》之清热补气汤,日本学者矢数道明就常用此方治口疮、口糜。
, http://www.100md.com
病案举例:
邓巨悦,男,56岁,内蒙古乌兰察布后旗贲红公社玉印山村农民。1984年1月10初诊。
患者5年来,口疮反复发作,长期服用泻火解毒药。最近一年之久,口疮一直不愈合。1983年12月来京求治,××医院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予西药(不详)及清热解毒养阴中药内服,外用漱口药,治疗一月无效。
患者自诉舌、咽疼痛,妨碍进食,食欲差,经常泛吐清水、酸水,头皮发痒,时觉热气上冲头面,大便初硬后溏,尿时清时黄,小便后阴疼,少腹有拘急感,足底长期冰凉。检见:右侧舌缘有一沟状深在溃疡,其色淡红间白,咽腭弓亦有一条状溃疡;颊黏膜水肿。面部颧突处独红。脉象六部俱沉弱,舌胖嫩,色淡,齿痕,苔白滑。综合脉证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病史,认为病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迫火上浮,虚火上炎,熏于口舌所致。治拟温补脾肾,俾阴霾消而火归其位。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制附片15g(先煎40分钟),黄芪25g,当归10g,砂仁6g,山药20g,乌贼骨10g,牡蛎25g。4服。二诊:服完3服,舌缘溃疡开始愈合,已不觉疼痛,唯腭弓部在进食时仍有痛感。饮食增加,泛酸减少,大便仍先干后溏,颧红,足冷,尿时小腹拘急,阴疼如前。原方加肉桂3g、龙骨12g,黄芪增至35g。三诊:服药10服,两处溃疡均愈合,疼痛消失。每日主食1斤左右,不吐酸,头皮也不再发痒,大便基本成形,少腹拘急感及阴疼已愈,唯颧红仍在,晚间足心仍有凉感,久病初愈,患者及其子均欣喜过望,因春节将至,要求带药回家,拟方用参、芪、桂、附、砂仁、干姜、白术、山药、炙甘草、当归、龙骨、牡蛎、牛膝,一月后患者来信,告诸症悉愈,问善后治法,回信为拟补中益气丸6g晨服,金匮肾气丸9g晚服。
按:此案为鄙人平生治验中得意之案,曾报道于《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3期,有关气虚、阳虚、阴火的认识也同时刊出。近年读尤怡《金匮翼》及《静香楼医案》,云:“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发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宜附子理中汤,参、术、甘草补其中,干姜、附子散其寒,使土温则火自敛也。”可见古人早有这样的认识和经验了。, http://www.100md.com
“诸疮疡毒,皆属于心(火)”。而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由饮食积滞,或烟酒过度,辛辣厚味,脾胃积热化火,熏灼口舌而致,也有肝郁气滞化火,挟胃热上冲引起的。虚火多属阴虚火旺,但也有气虚、阳虚而致阴火上浮者,兹分述之。
实火口疮患者多为中青年,身体较壮实,口疮一个或多个,此伏彼起,疡面呈鲜红色,周围黏膜色黄,伴见心烦易怒,口臭口渴,腹胀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或夹黑苔而干,脉象洪大滑数。治宜清泻,常用凉膈散(栀子、黄芩、连翘、薄荷、竹叶、大黄、玄明粉、生甘草)加减。
病案举例:
蒋和平,男,34岁,北大教师。患口疮已年余,以其病久而反复发作,前医遂从中虚脾胃治,始终用甘草泻心汤,服药已逾百服,察患者饮食享用过丰,且常饮酒,动辄半斤,脾胃积热可知,口渴,心烦,舌赤如血,苔黄厚腻而干,脉滑数,无一非实热之象,甘草泻心汤内虽有黄芩、黄连,而不敌参、姜、枣、甘之温补,所以其效欠佳。改拟清泻之方,药予大黄10g,黄芩15g,黄连6g,连翘15g,大青叶20g,天花粉15g,栀子10g,丹皮10g,滑石20g,升麻6g,竹叶10g,芦根30g。6服。药后上半身发出热疖甚多,其大者数枚,有脓头,患者复诊时说他有洁癖,每天洗澡换衣,如何会生疮?是不是用药有差?我说此热毒自里发外,病将愈矣。原方去大黄,合五味消毒饮(银花、连翘、野菊花、紫地丁、冬葵子),又6服,口疮与热疖果愈。嘱饮食清淡,少饮酒,避免复发。随访一年余,有时还会起口疮,但不几天只要注意饮食,不饮酒,即自愈。
, 百拇医药
实火口疮可配合外用药,常用枯矾研细外抹,一日数次。或用青黛、黄柏、冰片、枯矾、人中白、儿茶等份研末,蜜调外抹。
虚火口疮以阴虚火炎最为多见,但多挟热湿,其原因多因素体阴虚,或常熬夜,或多忧思郁怒,而致营阴暗耗,也有因肠胃长期有实火劫烁津液伤阴的。其证心烦、口舌干燥、口臭,舌质红,脉细数,兼见乏力、纳差、大便干结或初头硬,尿黄。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黄芩、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为常用之方,我常用玄参易熟地,因玄参善清无根浮游之火;清热可加绿豆衣、银花、蒲公英,不可过用苦寒;口干渴酌加石膏、天花粉。此外,可加牛膝以引火下行。不效,可用肉桂2g反佐,往往有效。唐人方含煎(升麻、大青叶、射干、竹叶、栀子、黄柏、生地、玄参、蔷薇根皮、蜜)也是阴虚心胃有热的适用方。
段秀兰,女,49岁。1984年1月6日初诊。患复发性口腔溃疡两年余,常因生气、感冒而发作,此次发作已历两周,服清热解毒中药七、八剂无效。检见上、下唇各有一黄豆粒大小溃疡,表面呈黄白色,周围黏膜色红。自诉口腔疼痛,遇热食疼剧,口臭,口干,但饮不多,饮食尚可,大便干结,尿黄,舌边尖红,脉细数带滑。证属脾胃阴虚,虚火上炎,兼挟湿热,拟养阴以治其本,清利以治其标。方用甘露饮加减:北沙参、细生地、石斛、枇杷叶、枳壳、滑石、丹皮、川楝子、白芍、升麻、生甘草、黄芩、淡竹叶。服四剂,口腔疼痛明显减轻,已不渴,饮食增进,大便转畅,但溃疡未见愈合。复诊仍用原方,少加砂仁、黄柏,4服而愈。后因生气又复发作,用初诊方加蒺藜、钩藤、蒲公英、生麦芽,又4服即平复。
, 百拇医药
虚火口疮亦有因气虚、阳虚、阴火上浮而致者,笔者于此究心多年,我认识到:此类口疮,多长期反复发作,病程最长者甚至数十年之久;追溯患者病史,大都属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其中尤以乏力、易于疲劳汗出、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为多;发作时的诱因,与工作、学习劳累,紧张或郁怒有明显关系;溃疡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黏膜颜色淡红或灰白(如其色由白转红,即接近愈合);舌淡并有明显齿痕,脉虚细或大而无力;服一般清热解毒剂效果多不佳。
如就以上脉证而论,似与东垣所论脾虚阴火相吻合。李氏云:“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虽然原文中没有提及“口疮”这一病证,但其所论气虚阴火,与本病病机若合符节。因此我治疗这类患者,往往师法东垣“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之意处方用药:
1.复发性口腔溃疡兼见脾胃功能一般性衰减者,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加黄芪、山药、当归、升麻、乌贼骨、荷叶。
, http://www.100md.com
2.证见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
3.证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澄彻清冷或完谷不化,肢凉,脉弱,舌淡者,为中虚寒证,用附子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片);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中虚寒证为临床表现者,用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肉桂、炙甘草、饴糖、炮干姜)。应当指出,由于本病病程长,又易于为医者误认为实证口疮而用清热泻火,或以为“虚火”即指“阴虚火炎”而泛投凉润之剂,皆损伤脾胃之阳,并且往往因日久而累及肾阳,脾肾两虚,阴寒内盛,则逼阳上泛,证见口腔溃疡久不愈合,两足冰凉,下利清谷,舌淡,脉虚细或大而无力,两颧独红,故其治亟宜温补脾肾,破阴返阳,使火安其位,而口疮自愈。
4.病久气阴两虚者,可用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如再加升麻、玄参、当归、白芍,即《证治准绳·口舌门》之清热补气汤,日本学者矢数道明就常用此方治口疮、口糜。
, http://www.100md.com
病案举例:
邓巨悦,男,56岁,内蒙古乌兰察布后旗贲红公社玉印山村农民。1984年1月10初诊。
患者5年来,口疮反复发作,长期服用泻火解毒药。最近一年之久,口疮一直不愈合。1983年12月来京求治,××医院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予西药(不详)及清热解毒养阴中药内服,外用漱口药,治疗一月无效。
患者自诉舌、咽疼痛,妨碍进食,食欲差,经常泛吐清水、酸水,头皮发痒,时觉热气上冲头面,大便初硬后溏,尿时清时黄,小便后阴疼,少腹有拘急感,足底长期冰凉。检见:右侧舌缘有一沟状深在溃疡,其色淡红间白,咽腭弓亦有一条状溃疡;颊黏膜水肿。面部颧突处独红。脉象六部俱沉弱,舌胖嫩,色淡,齿痕,苔白滑。综合脉证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病史,认为病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迫火上浮,虚火上炎,熏于口舌所致。治拟温补脾肾,俾阴霾消而火归其位。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制附片15g(先煎40分钟),黄芪25g,当归10g,砂仁6g,山药20g,乌贼骨10g,牡蛎25g。4服。二诊:服完3服,舌缘溃疡开始愈合,已不觉疼痛,唯腭弓部在进食时仍有痛感。饮食增加,泛酸减少,大便仍先干后溏,颧红,足冷,尿时小腹拘急,阴疼如前。原方加肉桂3g、龙骨12g,黄芪增至35g。三诊:服药10服,两处溃疡均愈合,疼痛消失。每日主食1斤左右,不吐酸,头皮也不再发痒,大便基本成形,少腹拘急感及阴疼已愈,唯颧红仍在,晚间足心仍有凉感,久病初愈,患者及其子均欣喜过望,因春节将至,要求带药回家,拟方用参、芪、桂、附、砂仁、干姜、白术、山药、炙甘草、当归、龙骨、牡蛎、牛膝,一月后患者来信,告诸症悉愈,问善后治法,回信为拟补中益气丸6g晨服,金匮肾气丸9g晚服。
按:此案为鄙人平生治验中得意之案,曾报道于《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3期,有关气虚、阳虚、阴火的认识也同时刊出。近年读尤怡《金匮翼》及《静香楼医案》,云:“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发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宜附子理中汤,参、术、甘草补其中,干姜、附子散其寒,使土温则火自敛也。”可见古人早有这样的认识和经验了。,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粘膜病 > 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