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1755
论早期的蒙古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日 蒙医药信息网
     论早期的蒙古医药

    中国中医研究院 策·财吉拉胡

    早期的蒙古医药,这里泛指包括古代蒙古族祖先的北方游牧民族医药和从成吉思汗时代至元代灭亡这一历史阶段的医药卫生内容,虽然它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学科,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贯穿着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史,并在当时蒙古族游牧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学和其它学科领域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且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它的剖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尤其蒙古族历史的发展、医学的雏形和发展以及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舞台中蒙古民族对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有关早期蒙古医药的事迹,国内外史料记载很少,仅在一些中匡古代史书和蒙古史料,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蒙古秘史》、《元史》、《史集》以及一些中外使者游览蒙古帝国时所见所闻的风俗人情记载里发现古代蒙古医药述录。由于这些著作都不是医药学专著。因此它只能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古代的蒙古医药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史。

, 百拇医药     2 蒙古医药的雏形及其发展

    古代蒙古族及其祖先长期同自然界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发明并应用了许多适合于当时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特点的医疗方法,诸如灸疗、整骨、按摩、外伤、酸马奶疗法以及其它饮食疗法,这些疗法不仅在蒙古族兴盛时期在蒙古地区流传,而且在蒙古族统治欧亚大陆以前的北方游牧部落和氏族中已出现其雏形和发展。如《内经·异法方宜论》、《三国志》中记载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医术艾灸法热薰法、“决脉出血”以及按摩法等均是直接影响了蒙古医药的形成和发展。当时蒙古族医药文化主要表现在急救战伤的骨伤外科和饮食疗法方面。

    2.1 战伤与急救法:13世纪前,蒙古诸部落之间的交战和侵战,使士兵伤亡不断,导致了蒙古医药治伤技术不断发展,故在整骨,治伤、解剖以及急救方面颇有成就。元代时,政府专设“正骨兼金镞科”,说明创伤外科已受到重视,目的是适应战地处理伤亡的需要。将解剖术急救相结合并应用在战地临床上方面《新元史》赵匣刺传写道”……匣刺亦被三创,镞中左肩不出。钦察惜其骁勇,取死囚二人割其肩,视骨节浅深,知可出,凿创拔镞出之,匣制神色不动”。这能够说明当时士兵已掌握到初步的解剖知识,并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 百拇医药
    蒙古医药解剖知识来自于游牧和军事两个方面。放牧、狩猎使他们认识到野兽牲畜的肢体结构,对正确了解人体构造有了实践基础。征战中出现的人员伤亡,使他们不得不重视人体解剖,为人体解剖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古代蒙古医药急救法有着浓厚的游牧性质。其一是烙治法。《蒙古秘史》卷六云:“斡阔台项上中箭……成吉思汗见了……便用火将斡阔台箭疮烙了(节173)。”使用这种无菌性物理疗法去烙治伤口、能够达到止血、消毒、烙烤伤口、急救伤员的目的。蒙古人视火为圣物,相信“火能够消除一切有害的东西”。据《蒙古史》记载,“每一位外来者的以及进贡物品必须在两堆火之间通过,传染病死者曾用过的物品及其住处须用火消毒或烧毁”。这与消毒法有一种潜在的联系,就是用火能够消除一切物质。其二是热敷法。《元史》李庭传写道:“复中炮坠城下,矢贯于胸,气垂绝,伯颜命剖水牛腹纳其中,良久乃苏“。又《新元史》布智儿传中也记载了牛腹热血罨敷法。这些疗法机制可能是人体受重伤后流血过多而引起的严重缺血、休克、气血严重亏损以及血管痉挛等病态,经牲口腹内热血和热量罨敷或浸泡后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带动人体机能运转,并补充体内所需微量元素。蒙古民间的“瑟必素”疗法(用草食动物瘤胃内及刍物来热罨患处)很类似于此疗法,蒙医整骨师在接合骨错位时仍用“瑟必素”先热敷患处或用酒浸泡或喷到患处,然后进行复位或接位。热敷法,可加快人体血液循环,消肿以及刺激人体局部组织,促进气血通畅。
, http://www.100md.com
    2.2 饮食疗法:在古代蒙古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用饮食滋补身体,治疗疾病的经验,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大量吸收了饮食疗法。

    蒙古族的饮食主要分肉食和奶食。《蒙鞑备录》云:“鞑人…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这取决于“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的游牧生活,蒙古饮食中马奶酒、酸马奶、羊肉以及肉汤均是极好的营养品。《鲁不鲁乞东游记》写道:“忽迷思,即马奶,人在喝马奶时,感到象喝醋一样刺痛舌头;喝完以后,在舌头上留有杏仁的味道,并使胃感到极为舒服。它也非常利尿。”书中也写道了对人体最有营养而且有益于健康的羊肉和肉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饮食在当时有何等的影响力和重要性。《饮膳正要》从养生学的角度总结了牛羊肉的性味、功能和主治作用。

    马奶酒、酸马奶不仅有滋补,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外,而且在急救伤员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蒙古秘史》卷四记载了用酸马奶急救伤员的事例,说明马奶和酸马奶能够滋补失血者体内所需微量元素和液体以及营养成分。因此,《饮膳正要》写道:“马乳性冷味甘止渴治热。
, 百拇医药
    3 蒙古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的交流

    蒙古族游牧文化凝聚力的迫切需要,使他们扩大势力和土地,建立了中央政权,但游牧文化的开放性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逐渐成为多面性的多层次文化。蒙古统治者重视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对“工”和“医”都加以保护和重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元代蒙古士兵西征时为中央政权征集了各种药材。如麝香、大黄、樟脑均是当时西域人进贡的名贵药材。《南村辍耕录》中写道:“火失刺把都者,回回田地所产药也。其形如木鳖子而小,可治一百二十种症,每症有汤引。”这是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哈刺和林建立的“回回药物院”、政府医药机构设有的回回医生也都是蒙古族统治时期医药交流史上的产物。

    3.1 与藏医药的交流:成吉思汗出征西夏、西藏以及印度,开辟了蒙、藏文化交流的新纪元。从此藏传佛教徒在蒙古地区传教并教授医学,蒙古人也到藏区学习佛教和医学。据报道,藏医《四部医典》的蒙译工作在17世纪中叶完成的。但从元代文化交流史和《四部医典》清代敏珠尔道尔吉蒙译木刻版本序言“……以根据旧译本和学者们的注释,修订了其不如之处和错误之点…而译”的记载看,这项工作从14世纪时就开始了,目前仍未发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尚待考证。
, 百拇医药
    3.2 与汉族医药的交流:蒙古士兵打人中原,导致了蒙古高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广泛交流。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成吉思汗也特别注重养生之道,专门诏聘中原全真道教领袖长春真人邱处机到他在西域的行宫处去传授养生之道,于是邱处机花了3年的时间应召西游,与成吉思汗论道养生之法。元代蒙古族骨伤治术也传到中原,影响了中医骨伤学的发展。因此,《饮膳正要》、《瑞竹堂经验方》等元代医药、养生、饮食学著作是其医药文化交流的产物。

    4 蒙古医药与宗教以及其它文化关系

    文化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在牢固的文化基础前提条件下才有飞跃的科技发展,就早期蒙古医药而言,文化对其起到促进和充实作用。

    4.1 马的文化与早期蒙古医药:马的文化这一游牧民族有的文化范畴,它包括游牧文化和军事文化,由于有了马匹,蒙古人常食用由马乳制成的各种奶制品,以此滋补身体,解除疲劳,从而产生了酸马奶疗法,有些奶制品易带易食,适合于游牧生活和征战野营。《马可波罗游记》写道:“他们(指蒙古人)亦有干乳如饼,携之与俱。欲食时,则置之水中,溶而饮之,”由于有了马匹,蒙古人才能狩猎、游牧和交战,从而也就产生了创伤和各种外科疗术。
, http://www.100md.com
    4.2 蒙古医药与萨满文化的关系:萨满教自古以来在蒙古民间声望很大,做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们意识中存已久,在医巫不分家的古代社会,萨满文化一直促使早期蒙医药的发展。对此,古代史料也泛泛记载了萨满巫师治病的事迹,如《蒙古秘史》、《史集》等记载了在成吉思汗至蒙哥汗时代萨满巫师的特殊 权威以及占卜、医治等事迹。现今蒙古地区还存在的医巫、安代巫和正骨巫则是从古代萨满文化沿续下来,并一直享有治病救人的声誉。虽然它做为原始宗教,存在不少使人不解的行为,但它在古代文代中起到特殊作用。

    4.3 蒙古医药与佛教的关系:佛教对早期蒙古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元代、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各派宗教,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以及他子孙 后代西征时,居住在现今的阿尔泰一带、帕米尔高原以及往南的广阔地带的部分居民信仰佛教,所以难免与蒙古族发生文化上交流。在忽必烈时代开始,蒙古皇帝以佛教为国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蒙古医药及其文化,并且开始蒙译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以及《金光明经》的工作,后又相继蒙译了《四部医典》及其它医著,它们直接影响了蒙古医药的发展。另外,佛教哲学思想也相对影响了蒙古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蒙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早期蒙古社会,尤其元代统治者对文化实行了开放和保护的政策,蒙古族传统医药在当时有了空前的发展,并积极吸收了其它民族医药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说,元代促进了各民族医药发展,对当时医药学的发展起到纽带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