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奇谈医:治疗骨质增生的体会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可见于人体任何部位的负重关节,以颈椎、跟骨、腰椎、膝骨关节最为常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处疼痛,伴酸胀麻木,患者颇以为苦,如跟骨骨刺每在初立、初走时剧痛难忍;颈椎骨刺可引起颈、肩、臂、背部放射性疼痛,头痛,恶心,眩晕,猝倒。
我治疗骨刺,是受20世纪70年代长春刘柏龄先生骨质增生丸的启发,他认为骨刺是由于肾虚,不能生髓充骨而致骨的退变,骨质增生丸(熟地、肉苁蓉、骨碎补、鸡血藤、淫羊藿、莱菔子)有抗增生和镇痛作用,既使骨质得到物质的填充而修复,又能使经络畅通而改善症状。很明白,刘先生是在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指导下拟定此方的。此方不仅对骨刺有效,对其他痹证也有效。80年代中期我去江西讲学,万兰清教授说她用骨质增生丸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也不错。
我临床师刘氏方之意而变通之。例如我常用的补肾壮骨药是鹿角片、鹿角胶、山甲珠,取以骨补骨之意;余如山萸肉、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续断、狗脊、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取其既能补肝肾,又能强筋骨。如续断,《本草汇言》说它“所断之血脉非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之关节非此不利”;狗脊,《名医别录》说它“坚脊,利俯仰”,《本草求真》说它“凡一切骨节诸疾,有此药则关节自强。”对骨刺单补不行,还必须补中有通。骨刺的疼痛有一个特点,即初立、初行即疼痛甚剧,活动一会儿就会好一些,活动后则气血流通,说明其病乃是瘀滞,所以要因势利导地使用活血行气药(反之,活动久了,如久立久行,而致酸痛加剧,则是虚的表现)。其中用于活血最有效的药是地鳖虫(虫)。黄宫绣说它“去血积,搜剔至周,主折伤,补接至妙”,余则三七、红花、赤芍、当归、乳香、没药、丹参。用于骨刺的行气药最好是威灵仙,《本草正义》说它“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药品化义》说它“性猛急,走而不守。”我家乡草药医说它的别名叫“九十九条根”,又有“铁脚”之称,可知其性通利善行。
, http://www.100md.com
以上用药,综合起来,我称作补肾化瘀法。疼痛较剧,夜甚,胃寒肢冷,舌质不红者,加制川乌、炮南星、细辛、桂枝、附子,则为补肾活血温阳散寒法。
病案举例:
病例一:袁某,女,50岁,北京145中教师,1998年12月19日初诊。髌骨软化,骨刺,上下楼时痛。舌淡,脉沉细。用补肾化瘀法:熟地15g,骨碎补15g,赤、白芍各20g,木瓜10g,续断12g,淫羊藿15g,红花10g,威灵仙12g,山甲珠3g(研粉二次冲),川芎10g,当归10g,怀牛膝10g,炙甘草6g。七服。1月9日复诊,膝已不痛,腰酸,食后腹胀。易方调理而安。
病例二:孙某,女,51岁,中国科学院。
初诊:2000年2月28日。颈椎、腰椎、胸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轻度脱出。疼痛,麻木,不能蹲下、弯腰。补肾化瘀何疑。淫羊藿18g,骨碎补12g,熟地12g,山萸肉10g,续断12g,当归15g,丹参15g,没药6g,制川乌10g,桂枝12g,肉苁蓉12g,巴戟天10g,赤、白芍15g,甘草6g,葛根30g,威灵仙10g。七服。
, 百拇医药
复诊:稍感轻松,心烦,失眠,每晚仅能睡4小时。原方加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合酸枣仁汤)、鹿衔草、鹿角片、木瓜、地鳖虫。
三诊:睡眠改善。服药24服,已无腰脊颈痛之苦,可以打乒乓球了。改以补肾壮骨为主。原方去川乌、知母、茯苓、葛根,加杜仲、萆薢。
病例三:徐某,女,52岁,中央党校。
初诊:2001年11月14日。腰椎2~3、4~5突出伴骨质增生,起坐困难,面色不华,背冷,脉沉细,偶有早搏。乏力。每晚只能睡6小时。拟补肾活血益气温阳法。淫羊藿15g,狗脊12g,续断12g,山萸肉10g,萆薢15g,威灵仙12g,制附片15g,桂枝10g,党参30g,黄芪30g,麦冬15g,当归12g,地鳖虫10g,丹参15g,赤、白芍各15g,酸枣仁20g,炙甘草6g,玄参15g。6服。
复诊:转方时,校医院大夫误将“萆薢”抄成“草乌”,但服后其痛大减,起坐已无困难。易方加骨碎补、怀牛膝、熟地。随访至今。
病例四:任某,男,73岁,北京理工大学。1992年1月18日初诊。患颈椎病多年,眩晕,卧时只能右侧,不能左侧,否则晕眩加剧。指头发麻,脉弦滑,舌质正常。拟补肾活血法:熟地15g,肉苁蓉12g,当归10g,老鹿角15g(镑),红花10g,葛根15g,赤、白芍各12g,威灵仙10g,巴戟天10g,骨碎补12g,丹参15g,黄芪30g,淫羊藿12g。
服药30剂,眩晕已除。, 百拇医药
我治疗骨刺,是受20世纪70年代长春刘柏龄先生骨质增生丸的启发,他认为骨刺是由于肾虚,不能生髓充骨而致骨的退变,骨质增生丸(熟地、肉苁蓉、骨碎补、鸡血藤、淫羊藿、莱菔子)有抗增生和镇痛作用,既使骨质得到物质的填充而修复,又能使经络畅通而改善症状。很明白,刘先生是在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指导下拟定此方的。此方不仅对骨刺有效,对其他痹证也有效。80年代中期我去江西讲学,万兰清教授说她用骨质增生丸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也不错。
我临床师刘氏方之意而变通之。例如我常用的补肾壮骨药是鹿角片、鹿角胶、山甲珠,取以骨补骨之意;余如山萸肉、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续断、狗脊、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取其既能补肝肾,又能强筋骨。如续断,《本草汇言》说它“所断之血脉非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之关节非此不利”;狗脊,《名医别录》说它“坚脊,利俯仰”,《本草求真》说它“凡一切骨节诸疾,有此药则关节自强。”对骨刺单补不行,还必须补中有通。骨刺的疼痛有一个特点,即初立、初行即疼痛甚剧,活动一会儿就会好一些,活动后则气血流通,说明其病乃是瘀滞,所以要因势利导地使用活血行气药(反之,活动久了,如久立久行,而致酸痛加剧,则是虚的表现)。其中用于活血最有效的药是地鳖虫(虫)。黄宫绣说它“去血积,搜剔至周,主折伤,补接至妙”,余则三七、红花、赤芍、当归、乳香、没药、丹参。用于骨刺的行气药最好是威灵仙,《本草正义》说它“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药品化义》说它“性猛急,走而不守。”我家乡草药医说它的别名叫“九十九条根”,又有“铁脚”之称,可知其性通利善行。
, http://www.100md.com
以上用药,综合起来,我称作补肾化瘀法。疼痛较剧,夜甚,胃寒肢冷,舌质不红者,加制川乌、炮南星、细辛、桂枝、附子,则为补肾活血温阳散寒法。
病案举例:
病例一:袁某,女,50岁,北京145中教师,1998年12月19日初诊。髌骨软化,骨刺,上下楼时痛。舌淡,脉沉细。用补肾化瘀法:熟地15g,骨碎补15g,赤、白芍各20g,木瓜10g,续断12g,淫羊藿15g,红花10g,威灵仙12g,山甲珠3g(研粉二次冲),川芎10g,当归10g,怀牛膝10g,炙甘草6g。七服。1月9日复诊,膝已不痛,腰酸,食后腹胀。易方调理而安。
病例二:孙某,女,51岁,中国科学院。
初诊:2000年2月28日。颈椎、腰椎、胸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轻度脱出。疼痛,麻木,不能蹲下、弯腰。补肾化瘀何疑。淫羊藿18g,骨碎补12g,熟地12g,山萸肉10g,续断12g,当归15g,丹参15g,没药6g,制川乌10g,桂枝12g,肉苁蓉12g,巴戟天10g,赤、白芍15g,甘草6g,葛根30g,威灵仙10g。七服。
, 百拇医药
复诊:稍感轻松,心烦,失眠,每晚仅能睡4小时。原方加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合酸枣仁汤)、鹿衔草、鹿角片、木瓜、地鳖虫。
三诊:睡眠改善。服药24服,已无腰脊颈痛之苦,可以打乒乓球了。改以补肾壮骨为主。原方去川乌、知母、茯苓、葛根,加杜仲、萆薢。
病例三:徐某,女,52岁,中央党校。
初诊:2001年11月14日。腰椎2~3、4~5突出伴骨质增生,起坐困难,面色不华,背冷,脉沉细,偶有早搏。乏力。每晚只能睡6小时。拟补肾活血益气温阳法。淫羊藿15g,狗脊12g,续断12g,山萸肉10g,萆薢15g,威灵仙12g,制附片15g,桂枝10g,党参30g,黄芪30g,麦冬15g,当归12g,地鳖虫10g,丹参15g,赤、白芍各15g,酸枣仁20g,炙甘草6g,玄参15g。6服。
复诊:转方时,校医院大夫误将“萆薢”抄成“草乌”,但服后其痛大减,起坐已无困难。易方加骨碎补、怀牛膝、熟地。随访至今。
病例四:任某,男,73岁,北京理工大学。1992年1月18日初诊。患颈椎病多年,眩晕,卧时只能右侧,不能左侧,否则晕眩加剧。指头发麻,脉弦滑,舌质正常。拟补肾活血法:熟地15g,肉苁蓉12g,当归10g,老鹿角15g(镑),红花10g,葛根15g,赤、白芍各12g,威灵仙10g,巴戟天10g,骨碎补12g,丹参15g,黄芪30g,淫羊藿12g。
服药30剂,眩晕已除。,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