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5994
冠脉介入后的他汀类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45期
     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包括PTCA及支架术等)围手术期间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心脏事件(死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PCI后5年随访中无心脏事件生存率仅为50%。鉴于他汀类药物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抵抗炎性因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治疗机制,其在PCI后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LIPS研究是至今唯一测定他汀类药物对PCI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PCI后氟伐他汀能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在100 mg/L以下,同时有效降低PCI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危险达22%。他汀类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还可抑制TNF-α、IL-1β及IL-6等炎性因子,以对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内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调节。但有临床试验表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不一定能防止支架内再狭窄,还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我们一般主张PCI术前早期应用、术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术前应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术后CK升高不明显,因此能防止术后非Q波性心梗。LIPS试验指出,PCI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降低主要发生于长期服用氟伐他汀1年后。1年内药物组和安慰剂组间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发现中途停药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长期服用组明显升高,且高于安慰剂组。因此,无论PCI后患者的血脂高低,均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坚持长期服用,防止中途停药。

    高危患者更要尽早服药。LIPS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下降幅度较无糖尿病者明显增大。同时,他汀类药物对多支血管病变组较单支组有更明显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因此,高危患者无论从预防心梗到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均应积极接受调脂治疗。

    总之,目前对他汀类药物改善PCI疗效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