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4
编号:10320333
项针治疗真性延髓麻痹获重要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58期
     延髓麻痹特别是真性延髓麻痹,为神经科的疑难危重症,几乎全部患者均需插鼻饲管来维持生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高维滨、唐强教授等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治疗本病的基础和关键是改善脑干延髓的血液循环,恢复脑干的传导和反射功能。他们为此发现并提出了“发音”、“吞咽”、“供血”3个新的针灸穴位,确定了其体表定位、腧穴解剖、针刺要领及注意事项。同时对4个原有腧穴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项颈部腧穴的组织结构特点,确立了针刺的方向及深度,从而既提高了疗效,又解决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延髓麻痹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临床中脑炎、脑脱髓鞘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放疗后脑软化等病均可以合并本症,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尤为常见。高维滨教授所在的神经内科,最近10年共观察和收治脑血管患者万余例,约有42%合并假性延髓麻痹,4%合并真性延髓麻痹,后者几乎都属危重症,要靠鼻饲维持营养需求,死亡率相当高。

    高维滨教授等在研究中发现,真性延髓麻痹的吞咽障碍在咽腔吞咽期,是由于咽缩肌麻痹不能舒缩,而使食物不能下咽,现有腧穴只有“人迎穴”能刺激咽缩肌,但“人迎穴”内有迷走神经主干,针刺易引起心脏突停;另外,发音功能由环甲肌调节喉的功能来完成,目前也没有腧穴可以刺激环甲肌。因此高维滨教授等人决定从项颈部解剖入手,寻找新的针刺点刺激咽缩肌和环甲肌,并避免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主干。

    高教授等人从项颈部解剖中终于找到了迷走神经的两个分支:一是喉上神经分支,能够支配咽缩肌使吞咽功能恢复,所确定的刺激点被命名为“吞咽穴”;二是喉返神经分支,有助于支配环甲肌使发音功能恢复,所建立的刺激点被命名为“发音穴”。同时还在项颈部找到了针刺后可使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改善的刺激点,命名为“供血穴”。他们还对原有的风池、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等穴位也同步进行了解剖研究,弄清了其腧穴解剖结构和治疗作用,最终形成了医治延髓麻痹的新手段——“项针疗法”。

    “项针疗法”的问世,较为理想地解决了真性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和发音障碍难题,改善了脑干延髓的血液循环,填补了当前尚无特异性腧穴的空白。从1996年科研立项到现在,已有200多例真性延髓麻痹患者在此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多数病例最短1周,最长1个月就可以拔掉鼻饲管,自主饮水和进食,临床总有效率达96.7%,平均2~3周即可获临床痊愈。对真性麻痹导致的咽憩室引起的二次或多次食物返流,也有显著疗效。上述成果先后被收入《针灸临床学》、《神经病针灸新疗法》、《神经病中西医治疗学》等专著。, 百拇医药(衣晓峰 靳万庆 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