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
编号:10322293
百名博士中医临症精华——补法在肝炎辨治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2期
     补法,又称补益法,是针对正气虚损拟定的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衰者补之”、“损者益之”,明确地指出了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补法的使用范围,其主要目的在于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衰退和气血阴阳亏损,是形成虚证的基本病理。脏腑功能与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依存的,在病理方面则是互为因果的。基础物质的摄纳、生化、贮藏、调节、输布,均有赖于脏腑的协同作用,而脏腑之所以能够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并维持生命,又赖气血阴阳等物质基础为动力源泉。脏腑功能衰退,则气血阴阳的生化不足而随之亦虚;气血阴阳亏损,则脏腑组织的能量源泉匮乏而随之亦弱,二者互为因果。脏腑功能受损,既要影响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的摄纳、生化,又要影响气血阴阳的贮藏、调节、输布,因此,虚多夹滞,甚至表现为正虚邪实的证候。更进一步而言,脏腑之间、物质基础之间,也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如五脏所伤,穷必及肾;阴精亏损,亦可导致气血阴阳亦虚。

, http://www.100md.com     病毒性肝炎是特异性的湿热疫毒之邪引起的疾病,邪毒内侵,必然导致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机体气血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因此,在治疗上必须针对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适当运用补法。

    湿热疫毒具有多重致病特性,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广泛,且症状表现多端,证候复杂,因此运用补法时,应详审病机,辨明气血阴阳的不足及其程度,明确受损的脏腑,才能有的放矢,促使病情不断好转或恢复。兹将运用补法治疗肝炎之经验介绍如下。

    一、肝炎初起,邪气尚盛,补法非其所宜

    急性肝炎初起,湿热疫毒之邪壅盛,或湿盛困顿脾胃,或热盛熏蒸肝胆,甚或火毒炽盛,直入营血,瘀热相搏,表现为邪毒壅盛的证候,治疗则应从祛邪入手,而不宜运用补法。此时祛邪得当,则邪去正安,病情很快转入康复阶段。若妄用补法,则有助邪之弊,甚至导致发生险恶之证。至于急性肝炎的恢复阶段,根据机体脏腑的损害和气血阴阳的不同,适当运用补益药,则属病后调养,又当别论。
, http://www.100md.com
    二、邪恋日久,虚实夹杂,补虚勿忘祛邪

    慢性肝炎,湿热疫毒之邪久恋,除耗伤人体正气外,还引起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产生诸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进一步加重病理演变过程,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慢性肝炎久病,必耗伤肝阴,损及脾气,法当调养,但其病理特点总属邪盛而致正伤,湿热疫毒余邪未净,却未发展到大实大虚的境地,所以在调养肝脾时,尤应注意祛邪,在处方时或主或次地配伍补益药,况且祛邪即寓扶正之意,邪去之后,脏腑功能才能尽快恢复,病情方能向愈。

    三、热毒瘀郁,伤阴耗血,调养重于温补

    湿热疫毒之邪久延不却,瘀郁日久,由肝脾不调进而肝脾两伤,或累及肾脏,出现肝肾不足或脾肾受损,治疗应予调养;进一步而言,湿热疫毒瘀郁,伤阴耗血者多,伤气损阳者少,在运用补法时,当以平补柔养为主,一方面避免滋腻壅滞碍脾,另一方面可防甘温补气助热。若用大剂滋阴养血之品,虽合病机,但却有助湿和影响脾胃运化的弊端,对于久病患者而言,脾胃不健,药、食难进,病情则不易康复。如果久病伤及阳气,用大剂温补,复加湿遏生热,或邪毒久郁而热,常可形成火热内炽的病理状态,导致病情加重。
, http://www.100md.com
    四、多脏受损,正不胜邪,法当补脾为先

    湿热疫毒之邪虽直接引发“肝炎”之患,但因其具有湿邪、热邪及疫毒邪气的多重致病特性,对机体的伤害是广泛的,常可累及全身各脏腑组织受害,尤其是慢性肝炎,邪毒久羁,戕伐正气,常致多脏虚损,正气不足,难以胜邪,出现邪盛正虚的复杂证候。因此,在这一病理阶段,临床治疗时应以补脾为先。补脾的优势在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补脾,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之功,促进气血的化生,气血充沛,则正气抗邪能力提高;补脾能够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可以促进机体祛除湿热疫毒之邪;脾土运化功能健旺,能够协调肝的疏泄功能,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肝脾间相互协调的生理关系保持正常。在补脾的基础上参以清化瘀毒,匡正祛邪,则可使正气渐复,湿热疫毒之邪渐去,病情逐步趋向缓解或康复。

    五、正虚瘀结,形成痼疾,治应权衡主次

, 百拇医药     慢性肝炎日久,湿热疫毒之邪缠绵难净,病情迁延不愈,一方面耗伤机体正气,脏腑功能严重虚弱;另一方面,可致肝脾受损,气机阻滞,脏腑失和,脉络痹阻,或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与气血相互搏结,日久结而成块,形成癥积、臌胀等痼疾,进一步消残正气,使正愈虚而邪愈实,表现为正虚瘀结的证候。湿热疫毒之邪侵凌形成的痼疾,系日积月累的病变,治疗过程中当权衡正虚与邪实的主次,灵活运用补法,且宜缓图。峻补之剂,易壅遏脉络,使瘀滞加重,病情不仅难以缓解,甚至还出现凶险的变证;同样,若过用攻逐,则更易戕伐正气,疾似去而正已衰,病邪反固而难却,药过则病情依旧,甚或加重。因此,对于这一类病证,当权衡正虚与瘀结的主次,攻补有度,正虚为主,或危及生命者,以补为先;瘀结较盛,病情较急者,祛邪为要,俟病情稍缓,继用补法或攻补兼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血气壮实,而痼疾可渐消缓散或可带病延年。

    疾病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但不外虚、实两个方面,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正和邪、虚和实的矛盾,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是治疗中运用补法的关键。临床运用补法时,由于导致肝炎发病和变化的湿热疫毒病邪的复杂性,且致病后并无纯虚之证候,故尤应注意处理好补法与清法、消法、攻法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结果,依其主次不同,灵活运用,或补而兼清,或消补兼施,或寓补于攻,总以脾胃为先,调养为要,除非正气虚极,则勿投峻补,一般均以缓图为上策,方能取得好的疗效。倘妄用峻补,壅滞于内;滥遣温热,助长邪毒,则可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作者简介

    陶夏平 男,1970年5月出生,安徽芜湖人。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肝胆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肝炎及肝纤维化、肝硬化。2002年9月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先后师从周仲瑛教授、姚乃礼教授等著名中医学家。承担和参加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过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