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2338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30日 央视国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成立于1999年1月11日,是北京医科大学的第一个创伤骨科,也是北京大学目前唯一从事骨科创伤学研究的专门科室。借人民医院80年优良传统及骨科学特长,全科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姜保国主任的领导下,医、教、研均取得较大发展。

    我科现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护士长1人,护师2人,护士8人。人员构成适当,人才梯队合理。

    创伤骨科在姜保国主任的带领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病床由建科时的20张扩大到现在的45张。年收治住院病人约1000人,完成住院及门诊手术1000余例。现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住院病人诊疗工作。由于病人需求的增多,病床数量随之扩大,临床工作日益繁忙。现我科日平均手术3台,最多时一天要做8台手术,常常出现新院和展览路双线作战,3台手术同时进行的场面。稳定的病员数量带来了多样的病种,现我科可对创伤骨科领域涉及的一切病种均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二、急诊诊疗工作。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伤骨科的急诊是服务质量最高、责任心最强的急诊。在急诊的创伤骨科诊室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均至少有1位我科的住院医师或研究生监守岗位,严把临床工作的第一关。与此同时,一、二线值班医生随时准备接诊、处理急诊手术及住院病人。还可随时联络副高以上级三线医师,指导和参与紧急情况和疑难病例的诊治。三、每个工作日,我科均有一名副高级以上医师出诊专家门诊,为术后患者的复查和高质量的门诊服务提供最有力的保障。AO手外科微型钢板在国内为我科率先应用,世界先进水平的LCP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实验研究正在我科进行,股骨近段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也是别具特色。我科对一些病种的治疗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共有4人参加了AO技术高级进修班,姜保国主任还多次赴欧洲-骨折内固定的发源地进行临床交流。
, http://www.100md.com
    科研是我科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及卫生部基金等资助的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每年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实验研究方面,中药及激素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药促雪旺氏细胞分化及再生,小间隙桥接及人工生物套管修复周围神经及骨折血运、肌腱再生等多项研究同时开展,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随着临床病源的不断增加,临床科研工作亦取得长足进步。在最近的中华骨科学会北京年会上,先后4人次进行了大会发言及分会场发言。姜保国主任还当选第八届北京骨科学会秘书。在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我科护理工作亦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

    创伤骨科作为一门骨科基础学科,每年要承担繁重的医学生及进修医师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现每年有近80名7年制实习医师和20名进修医师在我科学习并参与临床工作。自今年起还增加了国外医学生的实践学习,增加了国际交流。

    我科学科带头人姜保国教授是创伤骨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联合培养博士,导师为骨科学界泰斗冯传汉教授和王澍寰院士,担任多项社会和学术职务,如中华创伤学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创伤组委员,中华骨科学会第八届北京分会秘书,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等。医术精湛,治学严谨,两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傅中国副教授为病房大组长,副主任医师,中华创伤外科杂志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审稿人,国内知名的手外科专家。张殿英副主任医师是中华创伤外科杂志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审稿人。

    我科与展览路医院的合作已成为院间合作的典范。将人民医院的优质管理与高水平医疗技术与展览路医院的医疗设施相结合,既保证了创伤骨科的发展,又为展览路医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医疗水平,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应用。

    在科室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我科两次被北京大学医学部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我们将不断鞭策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联系方法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100044, 百拇医药(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