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开放性有多大?
沉默寡言、矜持稳重、执着己见,曾一度被认为是男人成熟的标志,但在一个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里,不能适应新文化、容纳不同观念却成了男人走向更广阔世界的牵绊,在这一点上,女人似乎表现得更积极。
Party恐惧:谁也别理我
男人社交圈子的大小是判断开放性的重要指标。男人大多看起来随和,骨子里却对交往对象有一种内在的苛求,正如中国古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一位女作家说:"过了三十岁的男人,已经没有了社交能力,他会和所有的朋友保持一种谨慎的交往距离。对那些比他强的朋友,他有一种明显的心理防御,比他弱的,他又瞧不起"。
这位女士接着说:"前不久,我和一位男同事去英国参加一个跨文化的文学交流大会,会上有各色人种和各个民族的学者,大家尽管彼此很难融合,但却努力去找寻共同的可交流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在这种不太容易融合的环境里内心并不太难受,语言不是很好,但表情和一些手势是不会被误解的。同行的那位男同事就显得很窘迫,尽往人少的地方蹭,外语说得不流畅,表情也很难堪。让我感觉到他非常难受、拘谨,脸上似乎写满了'谁也别理我'"。
, http://www.100md.com
读过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的人都知道,社交是男人们的事,但任何正式的社交活动男人都需要有漂亮活泼的女子作"润滑剂",被引喻为"交际花"。但是在网络时代,地球村概念中的文化和资源共享使任何一种地区性、种族、性别都失去了它独特的意义,现代的社交场合女性不再是陪衬。
我自己也有过如此的经历,跟德国专家们学了三年的精神分析,除了在专业上交流外,我们的交谈很难进入私人领域。而女性学员似乎要自由得多,她们仿佛天生就喜欢与人在情感的层面接触,而非角色化的来往。到了学习结束,德国老师只记住几个女生的姓名,对男生就一四六九地叫"HELLO!"。
男人在社交上的固执和矜持,有时看起来很怪癖。我认识一个事业很成功的男士,他不屑与上司、下属、邻居、亲友来往,真的是独来独往。惟一的爱好是喜欢打台球,挥杆击球,什么斯诺克、花式撞球,说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手手应心。但要和他聊天,你简直找不到可交流的语言符号。心理学认为男人更需要社交中的安全感,更需要一种人格面具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而女性,只要有得体的衣装和适宜的化妆就可以对抗拘束感。
, 百拇医药
自我疆界,不容冒犯
个性的灵活,处世的豁达,行事的取巧是开放性的另一指标。
在社交场合,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聪明睿智、美丽大方的女性帮衬下,男人们尚能保持几分儒雅潇洒,但失去了女人作润滑剂,男人群里,留下的就只有沉闷。一位女性白领说:"男人真有些奇怪,在家里天高地阔夸夸其谈,见了别的男人就没话可说。有一次,我和多年的女友见面,各自带着老公,我们聊得很开心,但两个男人之间却自始至终不怎么说话。当我们起身到另一处时,两个男人就这样各自沉默地坐着,好象谁也不认识谁。相反,我去老公朋友家,我和对方的太太很快就亲热得难分难舍,老公和他的哥们倒慢慢地寡语起来,成为陪衬人。"
研究东方文化,你会发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自尊心和面子是束缚男人的精神小脚,使他们缺乏豁达、明快和灵活的自我态度。在外国人看来东方男子所谓的"大度和隐忍",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深层的自卑情结。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学认为男人比女人需要更清晰的自我疆界,因而也就更容易感受到被冒犯。压抑是一种缩小自我疆界的折衷办法,但压抑使男人失去优化自己的心境和情绪的能力。开放性的人其实不太在意直陈自己,因为他无条件地接纳了自己,因而也可以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与不同观念和平共处
一位男性谈到他为什么不愿移民美国时说:"我有几个移民美国、加拿大的朋友,他们给我来信说,觉得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我的一个哥们儿在国外近十年,还只喜欢看中文的书和报纸,并不是他不懂得英文,也不是他要保持龙的精神,而是他品尝不到洋文化的乐趣。"
我有一个心理学的女同事,去年和丈夫移民加拿大,不到两个月,丈夫就遛回了北京,说是离不了那盖碗茶,舍不得那方块字,其实是难以忍受那种文化休克的孤寂。我那女同事,却约了别人的太太,结伴驾车周游加国东西海岸,一会儿是温哥华维多利亚的海滨,一会儿是多伦多安大略湖,其乐融融。
, 百拇医药
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层对异种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这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文化中的闭关传统,而女性看起来更易于放弃和创新,更易于包容和接纳。最近,时尚杂志在网站上发帖子,问:"参加正式的宴会,你会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吗"?读这些回帖你就有一个感觉,男人心中的规则和禁忌要比女性多一些。
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对各种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接纳态度,往往是社会开放性的标志。而男人对一些新观念缺乏感知和积极的认同。某位男士特别排斥化妆,他说他不能容忍一点点虚假的东西,素面朝天才是真正的美丽。这样的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却对了很少的一半,正如说一切超现实的东西都无价值,只代表着内心对新潮的敏感。
心理学认为,在文化的态度上,男人比较在意于男性的权威和男性的尊严,信奉自己而不盲从。和保罗·福塞尔所写的《格调》一样,中国社会也比较讲究人的等级。自视等级高的人生活起来就不那么自由,开放性就差,说话的忌讳也多。而女性用不着那么审慎,什么都可以谈,不怕出乖露丑被人当作幼稚,这种心理使女性对多样文化有适应优势。
, http://www.100md.com
对情感说NO
情感上的开放性,不是指男人情感方式的外露或含蓄,感情张弛的快慢节奏和情感持续的长与短,而是指对自我或他人情感的认同态度。
男人不谈情感,不读情感文章,不看缠绵悱恻的情节剧是当代女性的一种共识。一位女性告诉我她的经历:"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爱护你的妻子》的好文章,下载给先生看。却不料先生不屑一顾,说谁愿意看这样的无聊文章。在公开的情景下,有身份的男人需要'避嫌',但私下里谁都知道描写女人的书远比描写男人的书卖得火"。其实,男人对女人的渴求要超过他对金钱的渴望,大多数男人攒了钱舍得给所爱的女子花,自己倒也愿意过得节俭。
有这样一种说法,男人在情感上缺乏足够的坦诚,不是不诚实而是他含混,分不清对女人哪些是意识层面和哪些是下意识层面的需求。"自《上海宝贝》和《糖》发表以来,在各种网站上突然冒出许多男人的道德文章,大多数帖子还可一读,但有些人却是在莫名其妙地愤怒。
, http://www.100md.com
人的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反向作用,爱什么就会攻击什么,给自己一个道德平衡。其实,男人有更大的窥视他人情感的欲望,当今各类网上情感小屋、聊天室,多如过江之鲫般的匿名男人像幽灵一样在游逛,说一些让人侧目的粗话脏话。而全球无孔不入的色情业,99%的消费者是男人,男人好色也是一种社会共识。但大多数男人在谈情感时却显得暧昧。
男人在表明自己的性态度时,有明显的自我批判色彩,他们在深层次中不能接纳自己在性爱中的非理性。而女性能自如地把那些成熟或不成熟的感觉都说出来,求得与相爱的人共鸣和分享。男人说爱的暧昧在电视剧《过把瘾》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杜梅渴望方言的一个'爱'字,但方言是刀架在脖子上都不肯说的,说了就仿佛不爷们儿。照方言的话说,不是不爱你,是因为这个字说出来就很俗。"
把自己"对外开放"
近十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男人内心熟悉的那种社会主流意识和行为模式已难寻踪迹。现在的男人能做到不苛求环境,不苛求他人,不苛求自己就已不错了,但这还算不上具有现代开放性的素质。
开放的素质意味着学习新行为,接纳包容新文化,尝试体验新的人生。弗罗姆在六十年前谈到"社会性格",其定义为:"具有相同文化的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使他们的行为不由意识决定。"
那么,未来人的社会性格会是什么?在基因组和转基因技术的时代,有识之士提出性别整合的新概念,说人类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的性格在逐步融合,使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两性人格的取向--即男性女性化与女性男性化。性别鲜明人不再是一种适应而是一种固执,一种社会性偏执。而模糊化的个性更属于没有规则的,自由的混沌与重组。不知到了那时,女人身上天然具有的开放性会不会"转基因"给男人?, 百拇医药
Party恐惧:谁也别理我
男人社交圈子的大小是判断开放性的重要指标。男人大多看起来随和,骨子里却对交往对象有一种内在的苛求,正如中国古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一位女作家说:"过了三十岁的男人,已经没有了社交能力,他会和所有的朋友保持一种谨慎的交往距离。对那些比他强的朋友,他有一种明显的心理防御,比他弱的,他又瞧不起"。
这位女士接着说:"前不久,我和一位男同事去英国参加一个跨文化的文学交流大会,会上有各色人种和各个民族的学者,大家尽管彼此很难融合,但却努力去找寻共同的可交流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在这种不太容易融合的环境里内心并不太难受,语言不是很好,但表情和一些手势是不会被误解的。同行的那位男同事就显得很窘迫,尽往人少的地方蹭,外语说得不流畅,表情也很难堪。让我感觉到他非常难受、拘谨,脸上似乎写满了'谁也别理我'"。
, http://www.100md.com
读过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的人都知道,社交是男人们的事,但任何正式的社交活动男人都需要有漂亮活泼的女子作"润滑剂",被引喻为"交际花"。但是在网络时代,地球村概念中的文化和资源共享使任何一种地区性、种族、性别都失去了它独特的意义,现代的社交场合女性不再是陪衬。
我自己也有过如此的经历,跟德国专家们学了三年的精神分析,除了在专业上交流外,我们的交谈很难进入私人领域。而女性学员似乎要自由得多,她们仿佛天生就喜欢与人在情感的层面接触,而非角色化的来往。到了学习结束,德国老师只记住几个女生的姓名,对男生就一四六九地叫"HELLO!"。
男人在社交上的固执和矜持,有时看起来很怪癖。我认识一个事业很成功的男士,他不屑与上司、下属、邻居、亲友来往,真的是独来独往。惟一的爱好是喜欢打台球,挥杆击球,什么斯诺克、花式撞球,说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手手应心。但要和他聊天,你简直找不到可交流的语言符号。心理学认为男人更需要社交中的安全感,更需要一种人格面具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而女性,只要有得体的衣装和适宜的化妆就可以对抗拘束感。
, 百拇医药
自我疆界,不容冒犯
个性的灵活,处世的豁达,行事的取巧是开放性的另一指标。
在社交场合,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聪明睿智、美丽大方的女性帮衬下,男人们尚能保持几分儒雅潇洒,但失去了女人作润滑剂,男人群里,留下的就只有沉闷。一位女性白领说:"男人真有些奇怪,在家里天高地阔夸夸其谈,见了别的男人就没话可说。有一次,我和多年的女友见面,各自带着老公,我们聊得很开心,但两个男人之间却自始至终不怎么说话。当我们起身到另一处时,两个男人就这样各自沉默地坐着,好象谁也不认识谁。相反,我去老公朋友家,我和对方的太太很快就亲热得难分难舍,老公和他的哥们倒慢慢地寡语起来,成为陪衬人。"
研究东方文化,你会发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自尊心和面子是束缚男人的精神小脚,使他们缺乏豁达、明快和灵活的自我态度。在外国人看来东方男子所谓的"大度和隐忍",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深层的自卑情结。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学认为男人比女人需要更清晰的自我疆界,因而也就更容易感受到被冒犯。压抑是一种缩小自我疆界的折衷办法,但压抑使男人失去优化自己的心境和情绪的能力。开放性的人其实不太在意直陈自己,因为他无条件地接纳了自己,因而也可以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与不同观念和平共处
一位男性谈到他为什么不愿移民美国时说:"我有几个移民美国、加拿大的朋友,他们给我来信说,觉得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我的一个哥们儿在国外近十年,还只喜欢看中文的书和报纸,并不是他不懂得英文,也不是他要保持龙的精神,而是他品尝不到洋文化的乐趣。"
我有一个心理学的女同事,去年和丈夫移民加拿大,不到两个月,丈夫就遛回了北京,说是离不了那盖碗茶,舍不得那方块字,其实是难以忍受那种文化休克的孤寂。我那女同事,却约了别人的太太,结伴驾车周游加国东西海岸,一会儿是温哥华维多利亚的海滨,一会儿是多伦多安大略湖,其乐融融。
, 百拇医药
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层对异种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这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文化中的闭关传统,而女性看起来更易于放弃和创新,更易于包容和接纳。最近,时尚杂志在网站上发帖子,问:"参加正式的宴会,你会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吗"?读这些回帖你就有一个感觉,男人心中的规则和禁忌要比女性多一些。
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对各种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接纳态度,往往是社会开放性的标志。而男人对一些新观念缺乏感知和积极的认同。某位男士特别排斥化妆,他说他不能容忍一点点虚假的东西,素面朝天才是真正的美丽。这样的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却对了很少的一半,正如说一切超现实的东西都无价值,只代表着内心对新潮的敏感。
心理学认为,在文化的态度上,男人比较在意于男性的权威和男性的尊严,信奉自己而不盲从。和保罗·福塞尔所写的《格调》一样,中国社会也比较讲究人的等级。自视等级高的人生活起来就不那么自由,开放性就差,说话的忌讳也多。而女性用不着那么审慎,什么都可以谈,不怕出乖露丑被人当作幼稚,这种心理使女性对多样文化有适应优势。
, http://www.100md.com
对情感说NO
情感上的开放性,不是指男人情感方式的外露或含蓄,感情张弛的快慢节奏和情感持续的长与短,而是指对自我或他人情感的认同态度。
男人不谈情感,不读情感文章,不看缠绵悱恻的情节剧是当代女性的一种共识。一位女性告诉我她的经历:"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爱护你的妻子》的好文章,下载给先生看。却不料先生不屑一顾,说谁愿意看这样的无聊文章。在公开的情景下,有身份的男人需要'避嫌',但私下里谁都知道描写女人的书远比描写男人的书卖得火"。其实,男人对女人的渴求要超过他对金钱的渴望,大多数男人攒了钱舍得给所爱的女子花,自己倒也愿意过得节俭。
有这样一种说法,男人在情感上缺乏足够的坦诚,不是不诚实而是他含混,分不清对女人哪些是意识层面和哪些是下意识层面的需求。"自《上海宝贝》和《糖》发表以来,在各种网站上突然冒出许多男人的道德文章,大多数帖子还可一读,但有些人却是在莫名其妙地愤怒。
, http://www.100md.com
人的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反向作用,爱什么就会攻击什么,给自己一个道德平衡。其实,男人有更大的窥视他人情感的欲望,当今各类网上情感小屋、聊天室,多如过江之鲫般的匿名男人像幽灵一样在游逛,说一些让人侧目的粗话脏话。而全球无孔不入的色情业,99%的消费者是男人,男人好色也是一种社会共识。但大多数男人在谈情感时却显得暧昧。
男人在表明自己的性态度时,有明显的自我批判色彩,他们在深层次中不能接纳自己在性爱中的非理性。而女性能自如地把那些成熟或不成熟的感觉都说出来,求得与相爱的人共鸣和分享。男人说爱的暧昧在电视剧《过把瘾》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杜梅渴望方言的一个'爱'字,但方言是刀架在脖子上都不肯说的,说了就仿佛不爷们儿。照方言的话说,不是不爱你,是因为这个字说出来就很俗。"
把自己"对外开放"
近十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男人内心熟悉的那种社会主流意识和行为模式已难寻踪迹。现在的男人能做到不苛求环境,不苛求他人,不苛求自己就已不错了,但这还算不上具有现代开放性的素质。
开放的素质意味着学习新行为,接纳包容新文化,尝试体验新的人生。弗罗姆在六十年前谈到"社会性格",其定义为:"具有相同文化的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使他们的行为不由意识决定。"
那么,未来人的社会性格会是什么?在基因组和转基因技术的时代,有识之士提出性别整合的新概念,说人类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的性格在逐步融合,使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两性人格的取向--即男性女性化与女性男性化。性别鲜明人不再是一种适应而是一种固执,一种社会性偏执。而模糊化的个性更属于没有规则的,自由的混沌与重组。不知到了那时,女人身上天然具有的开放性会不会"转基因"给男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