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324867
避免重复建设 脚踏实地推出“药谷”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2日
     回顾2003年中国医药行业,“药谷”,“医药园区”的建设可以说进行的如火如荼,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医药园即将举行第二届生物技术研讨会,前不久,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向全球招标征集药谷的总体规划方案和标志性建筑设计方案,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在此之前海口市政府也曾向外界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药谷计划,究竟我国目前医药园区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适合发展“药谷”模式,业内专家莫衷一是。

    ■ “药谷”遍地开花 彰显集群效应

    据记者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各类医药园区100多家。目前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生物医药园区(包括已建立的和正在筹建的)有50多个,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吉林,四川,湖南,湖北等25个省市。

    其中办得较有声色的当属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北京分别有中关村生命园,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和亦庄药谷三个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三者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三足鼎立,在发展方向上也是各有所长,中关村生命园注重发展生命科学的上游研发,中试与试生产以及企业的孵化等,而大兴立足于产业化基地,亦庄药谷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个专业园区,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基地。
, 百拇医药
    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张江开发区。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已经吸引了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安全评价中心,国家中药创新中心,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一所六中心”组成的新药研究开发体系,积聚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还引进了罗氏,史克必成,云南白药,昂立生物等国内外著名的34家医药企业入驻。目前,第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除此以外,浙江省浙东南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加工基地也引人关注,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自然集中了50多家企业,生产着全国90%的维生素E和相关中间体和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一系列抗癌药,有10个系列的原料药生产居全国领先地位,2001年仅出口交货值即达50亿元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另外还有吉林省通化市得益于长白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造就了通化东宝,修正,茂祥等一批成功企业和像镇脑宁,天仙丸,斯达舒等一大批名牌中成药,先后发展了68个以中药为主的生产企业,去年医药产值达44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左右,医药企业纳税占当地财政收入的70%。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湖南长沙浏阳生物医药园,西安生物技术园,武汉葛店生物医药基地等也值得一提。除了可数的这二十几家,其余的大多是一些没有园区实体的概念型“园区”。

    ■ 打通企业发展链条

    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到无锡,黄石等中小城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兴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而且各地兴建“药谷”的热情似乎有增无减,医药园区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专家认为,各地之所以热衷于建设医药园区,首先看中的是医药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已经达到406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8%,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和2001年生产,销售,出口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长率在20%左右,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达3300亿元,年增长率为18.8%。预计“十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2%左右。因此,许多地方政府都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主要内容,并给予优惠政策。
, 百拇医药
    湖北省级开发区葛店开发区工委书记彭有轩曾对记者透露,葛店开发区本来从事的是一般性的加工业,后来发现生物医药的势头不错,于是转向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园区中集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研究开发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及政府行政审批等一条龙服务,尤其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吸引力。创造有利的环境,支持创新的政策,扶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将比扶持单体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率,也是各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园区的主要原因。

    园区的建设还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成本。如浙东南药出口加工区50多家企业,有统一的热电供应,有专用化工危险品码头,分级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这与一家一户式自我配套相比,成本显然要低得多,化工企业,中间体企业,原料药企业和制剂企业,包装及辅料生产企业之间的配套和服务,形成了一个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而溶剂回收,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等又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供可能。

    另外,从企业角度看,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的截止日期为2004年6月30日,现有的6700多家医药企业目前仅有1000多家通过了认证。大量不同档次的医药企业需要建立符合GMP标准的新厂房,这从客观上增加了对生物医药园区的需求。
, 百拇医药
    ■ 避免低水平重复 走实“药谷”之路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似乎都脱离不了初始阶段的低水平重复。虽然“药谷”的建设好处多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在所难免。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柳卸林研究员对记者表示,生物制药领域不是做鞋子,谁都可以进入,它要求高水平的人才,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目前我国生物产业配套的设施能力有很大缺陷,许多设施要么大家都雷同,要么谁都没有。而生物领域的专业分工极为细化,同时又要求在更高层次上的集成。而我们的“药谷”都是各自为战,缺乏战略上的筹划和信息上的沟通,由此所造成的人才和资金上的浪费不言而喻。

    更为重要的是,研发能力是药谷的生命力之所在。只有当企业而不是政府主导药谷,并且真正吸引到优秀的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药谷才能取得大发展。葛店开发区工委书记彭有轩承认,就葛店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规模还偏小,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真正的药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药园区都是在2000年以后建立的,建设时间都比较短,大多数医药园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一般而言,医药园区从开发建设到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需要5-10年的时间。

    国家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说,以园区的方式汇集一批高科技企业,使之产生集聚效应,这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药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总体上缺乏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和布局,各地一哄而上,药谷数量有过多过滥的趋势。对药谷的发展应客观看待,既要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宏观引导,制订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恶性竞争。一个可资对照的数据是,美国有各类生物医药园区16个,法国也只有14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郭励弘研究员的看法似乎更加犀利,一针见血。“现在不少人喜欢炒作,盖一座楼叫做花园,有几家医药企业就叫“药谷”。实际上,真正的“谷”应该是高技术孕育,栖息的地方。而现在的所谓“药谷”无非就是一个工业区占了一片地而已,它并不会加重我国现有制药企业小而散的趋势,我们也不能把发展高科技的希望寄托在药谷上。”看来,我国的“药谷”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