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
原载于《中国农村医学》 1997年第25卷第5期~第11期
2 从五脏论治小儿疾病的经验
2.1 从肺论治 肺者,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主皮毛而司呼吸,开窍于鼻。因此,外邪犯人,无论从皮毛而入,还是由口鼻而入,必先犯于肺。
小儿为少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则更易感受外邪。因此外感性疾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且易于传变,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
根据上述情况,刘弼臣教授提出了从肺论治的观点,既治疗肺脏本身的疾病,又从肺论治其他脏腑的疾病。现分述如下:
2.1.l 泻肺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小儿慢性咳嗽长期不愈,喉中有痰,时轻时重,有的甚至经年累月。刘弼臣教授认为此为痰浊恋肺,肺气失于宣肃所致,以钱乙泻白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 百拇医药
【病例介绍】王某某,女,3岁。1991年6月7日初诊。
患儿自1989年入冬以来长期咳嗽,喉中有痰,不会咯出,咳嗽后将痰咽下。咳嗽时轻时重,咳重时则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内含黄白相间之痰块。曾遍服儿科常用的中、西成药,均未见效。饮食尚可,大便略干,小便可。查体:咽红,扁桃体Ⅰ度,未见分泌物,舌质红,苔腻微黄,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少许痰鸣音,脉弦滑。血象正常。胸透未见异常。证属痰浊恋肺,肺失宣肃则咳嗽不断。治以泻肺止咳,祛痰止嗽。方用泻白散加减:南沙参、桑白皮、地骨皮、前胡、杏仁、苏子、牛蒡子、制大黄各10克,葶苈子3克,芦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
二诊(1991年6月14日):服上方 1周后,咳嗽明显减轻,仅早晚有阵发性咳嗽,喉中痰消,未再呕吐,大便不干。查:咽仍红,心肺(-),舌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去葶苈子、制大黄,加焦三仙各10克同煎,再服7剂。
三诊(1991年6月21日):诸症全消,仅在剧烈活动后偶咳数声。继用上方加减服用半月无反复。
, 百拇医药
2.1.2 补肺祛痰法治疗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肺泡毛细血管出血牲疾病,以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为特征。西医多采用激素疗法,但易复发,迁延难愈。中医传统治法多采用清热止血法,使咯血症状得到缓解,但根治较困难。
刘弼臣教授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是指肺气虚,标实是血液沉积于肺。因此关键是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沉积于肺。用补肺阿胶汤加减,益气补肺,清热化痰,活血法瘀。既可补气摄血,使血循常道而不溢于肺,从根本上治疗本病;又能清除沉积之瘀血痰浊,使其较快痊愈。急性期以咯血或痰中带血为主,治疗配以凉血止血;缓解期以咽干痰粘难出为主,治应清咽利喉,润肺祛痰;恢复期以肺脾气虚症状明显,必须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病例介绍】韩某,男,9岁。住院病案号60460。
患儿4年来咳嗽不断,痰中带血,或有血块,或有血丝,或均为血液,痰为褐色,病情时轻时重。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经正规服用激素及多种中药均未效。近1周咳嗽加重,痰中带有血块或血丝,痰呈褐色。于1991年9月21日住院。
, 百拇医药
查体:满月脸,面色(白光)白无华,唇舌色淡,舌苔薄白,咽红,扁桃体不大,未见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痰鸣音,脉弦滑。痰液检查:镜下痰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及大量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4克/升,白细胞14.1×109/升,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50,单核细胞0.02。X线胸透:双肺纹理增粗。
证属肺气虚弱,痰血阻络。治宜补肺益气,祛痰止嗽,佐以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方以补肺阿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阿胶珠、马兜铃、牛蒡子、当归、赤芍、杏仁、桃仁各10克,红花3克,川贝、炙甘草各5克,白茅根30克,粳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1年10月15日):咳嗽明显减轻,痰中血块血丝均消失,痰仍为灰褐色,近日咽干音哑。查:咽红少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肺部仍可闻少许痰鸣音。此为溢血已止,瘀血已去,但痰热未清,痰火上犯咽喉。治以清咽利喉,润肺止嗽。守上方加减:阿胶珠、马兜铃、牛蒡子、杏仁、元参、板蓝根、麦冬各10克,生甘草、蝉衣各3克,山豆根、大贝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 百拇医药
三诊(1991年11月12日):基本不咳,偶咯出数口灰色粘痰,咽干音哑已除,但觉手足心热。查:面色红润,咽(-),心肺(-),舌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弦。此为阴液渐复而痰浊未清。方以补肺阿胶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阿胶10克(烊化),马兜铃、牛蒡子、杏仁、太子参、五味子、麦冬、茯苓、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199年11月26日):痰消不咳,惟纳差,时感乏力。查体:面色红润,咽(-),心肺(-),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此为病邪已去,肺脾气虚未复。治宜肺脾双补。方用补肺阿胶汤合六君子汤加减;阿胶10克(烊化),牛蒡子、马兜铃、杏仁、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山药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5克。继服药月余,病情无反复。于1992年1月18日出院。追访一年余未复发。
2.l.3 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所致。以胸闷胸痛,体虚乏力,心悸不安,脉律不整等为特征。其病位在心,既往多从心治,使用炙甘草汤等方剂以温通心阳,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多有外感症状,或在恢复期由于感受外邪每易复发和加重,致使病情迁延。
, 百拇医药
刘弼臣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小儿正气虚弱,感受外邪所致。外邪无论由口鼻而入,还是由皮毛而入,必内归于肺而出现肺系症状。肺与心同居上焦,肺主气而心主血,气行则血行,肺气贯于心脉。外邪犯肺后,可迅速由肺袭心而出现胸闷憋气,悸动不安,脉律不整的心脏症状。而慢性阶段由于肺心均被邪犯而更加虚弱。肺虚则卫外不固,易被邪侵;心虚也易受邪犯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刘弼臣教授提出从肺论治。从肺论治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祛邪,一为扶正。早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为主。所谓祛邪,即采用疏风解表,清肺化痰,利咽通窍等法驱除外邪,使邪去正安,截断邪气由肺传心的途径,使心不受邪侵。所谓扶正即以补益肺气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少受或不受邪气的侵害。扶正与祛邪是辩证的统一,通过祛邪清肺以利气血运行,得以养心复脉,这是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观点。
【病例介绍】王某,男,1岁半。门诊病案号346971。
, 百拇医药
初诊:1987年5月22日。患儿10余日前起咳嗽,发热,胸痛,现来院就诊。经查左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音稍低钝,早搏频繁,每分钟20~30次。心电图:窦性心律,高位室性期前收缩。X线胸片:心影丰满,左侧肺门可见小片状阴影。诊为:①小儿支气管炎。②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抗炎治疗及服用维生素C后,症状有所缓解。刻下精神稍差,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音稍低钝,心率100次/分,早搏5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胸背部少许红色小丘疹。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浮紫至风关。
证属邪毒袭肺,外发内袭。外发于肌肤则见皮疹,内传于心则脉律不整。治宜清肺透疹,解毒调心。方以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紫丹参、苦参、牛蒡子各10克,竹叶、荆芥各5克,桔梗、生甘草各3克,芦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年6月1日):药后疹退,但有低热盗汗,性急烦躁,纳稍差,大便干。据家长介绍,晚间早搏增加比较明显,可达10~20次/分。查: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音有力,心率114次/分,未闻早搏。
, http://www.100md.com
证属表邪已解,里热未清,上熏咽喉。治宜清肺利咽,解毒复脉。方用玄参升麻汤加减:升麻、桔梗、生甘草各3克,玄参、黄芩、锦灯笼、制大黄各10克,紫丹参、苦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1987年6月5日):低热已退,仍烦躁性急,纳差,夜眠不安,盗汗。查:咽稍红,扁桃体不大。心音有力,心率100/分,早搏10次/分。
证属余邪未清而气阴已伤。治宜清除余邪,养阴敛汗。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黄芩、黄柏、黄芪、生地、紫丹参、苦参、五味子、浮小麦各10克,清阿胶10克(烊化),煅龙牡各10克(先煎),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方两周后盗汗已止,不烦,纳可,早博基本消失,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益气养阴,以善其后。
1988年2月5日复诊,患儿服上方后诸症悉除,早搏亦未再出现。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均示正常。
, 百拇医药
2.1.4 从肺论治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有密切关系,本病早期往往伴有流涕,咳嗽,发热,咽喉不利等肺系症状。恢复期则以脾肾两虚症状较为明显。刘弼臣教授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与肺脏关系极大,提出从肺论治。采用清肺利咽、清肺通窍等方法,清除肺中之邪气,截断邪气下传脾肾的通道,使脾肾不受邪侵,保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特别强调清肺要彻底,而关键在于清利鼻咽,使肺之门户得清,不使邪气留恋。
从肺论治,并不只是治肺,而是以治肺为重点,兼顾脾肾,尤其是肾病恢复期,脾肾气虚症状明显时,则以脾肾为主。维护和恢复肺、脾、肾三脏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促进肾病患儿的早日康复。
【病例介绍】吴某,男,5岁半。住院病案号63026。
患儿自1990年春节起咽喉红肿疼痛,尿量减少。两天后出现颜面浮肿,并迅速加重。数日后漫延至阴囊及下肢。当地诊为肾病综合征。经使用抗生素及正规服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2个月,浮肿有所减轻,尿蛋白由(++++)降为(++),出院后改为地塞米松口服,但病情一直迁延未愈,多次反复。1991年曾先后3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终未能彻底控制病情,浮肿时轻时重,尿蛋白(++)~(++++)。1992年5月,患儿因发热咽痛后浮肿再次加重,于1992年6月3日住本院。
, http://www.100md.com
现症:全身浮肿,咽喉不利,声音嘶哑,纳差,大便可,小便少,每日约100毫升。查体:颜面虚浮肿胀,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肺(-),腹部膨隆,腹围66厘米,移动性浊音(+),阴囊水肿呈半透明状,双下肢呈可凹性水肿,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浆总蛋白36克/升,白蛋白10克/升,球蛋白26克/升,胆固醇16. 6毫摩尔/升,肌酐17. 68毫摩尔/升,尿素氮1.4毫摩尔/升。
证属外邪久恋于肺,肺热上熏咽喉则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肺受邪困,不能正常通调水道。同时邪气由肺下传脾肾,脾肾受邪则水液代谢失调,因此水肿长期不消。治宜从肺论治,先清咽泻肺,利水消肿。方以玄参板蓝根汤加减:玄参、板蓝根、猪苓、桑白皮、大腹皮各10克,山豆根5克,鱼腥草、车前草、益母草、倒叩草各15克,灯心草、生姜皮各1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2年6月29日)二服上方3周后,浮肿基本消退,尿量正常,惟咽喉不利,声音嘶哑,汗出较多。查:咽仍红,扁桃体不大,舌红少津,苔薄,心肺(-),腹平软,腹围62厘米,移动性浊音(-),脉象细弦。化验: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9克/升,其中白蛋白24克/升,球蛋白25克/升。此示水液代谢渐趋正常,但利尿后阴津受损,不能濡润咽喉。原方去灯心草、大腹皮、生姜皮、猪苓,加蝉衣3克,凤凰衣10克,以增清利咽喉之功。
, http://www.100md.com
三诊(1992年7月28日):病情平稳,咽喉清利,声音正常,浮肿无反复,汗亦减少,纳可。化验:尿蛋白(-),血浆总蛋白60克/升,其中白蛋白36克/升,球蛋白24克/升,胆固醇4.1毫摩尔/升。继用上方加减治之。继服2个月,病情平稳,无反复。于1992年8月14日出院,带药回家继服,以固疗效。
2.l.5 从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属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头部躯干、上下肢不自主抽动,喉中发出奇特叫声或詈骂耳避亲疏为特征。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动作减慢,肌张力增高等不良反应。中医传统多采用平肝熄风,镇静止痉等法治之,亦有一定疗效。
刘弼臣教授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多伴有鼻腔不利,鼻腔粘膜发红,鼻塞痛痒,鼻流浊涕及咽喉不利,咽干咽痛,咽部红肿等鼻咽部症状。且于感受外邪后症状加重。此因风痰鼓动,外风引动内风所致。宜从肺论治,采用疏风宣肺,清肺化痰,利咽通窍等法治之,使风邪得散,痰浊得清,则抽动-秽语自然消失。
, http://www.100md.com
【病例介绍】孙某,女,9半岁。住院病案号65096。
患儿自1991年8月起出现颈部阵发性抽动,先后求治于当地医院,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给予氟哌啶醇、泰必利、安坦等药物口服,初服疗效较好,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但服药至半个月时,无任何诱因,抽搐突然加重,并出现挤眉弄眼,耸鼻,喉中发出吭吭的奇特叫声,腹部及四肢也不自主抽动。继服上药1个月,未能控制症状而自行停药。转求中医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始终未能控制其发作。近一年来,症状时轻时重,各部位抽动症状交替出现,从未间断。尤其在感冒发生前后,抽动明显加重,感冒过后抽动症状则随之缓解。
现症:挤眉弄眼,耸鼻挖鼻,口角、颈部、腹部及四肢不自主抽动,喉中吭吭作声,鼻塞不通,纳稍差,二便调。查体:面色(白光)白无华,眼结膜无充血,鼻腔粘膜发红,咽红,扁桃体正度肿大,未见分泌物,颈软,无抵抗,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电图:大致正常。CT:头颅扫描未见异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1:250单位。
, 百拇医药
证属风痰恋肺,经久不去,外风引动内风所致。风痰上扰清窍则挤眉弄眼,鼻塞耸动;风痰流注经络则口角、颈部、腹部及四肢不自主抽动。治宜清肺豁痰,利咽通窍佐以搜风通络。方用苍耳子散加味:辛夷、苍耳予、木通、白芷、元参、板蓝根、钩藤各10克,山豆根5克,半夏、全蝎各3克,蜈蚣1条。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年2月9日):服上药1个月后喉中怪声消失,各部位基本不抽动,惟食纳较差。查: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此为风痰渐祛,肺脾之虚象已显。治宜补土生金,健脾益气。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炒白芍、钩藤、鸡内金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陈皮、半夏各5克、全蝎3克。
三诊(1993年2月16日);食纳转佳,未再抽搐及发怪声。惟觉心烦,手足心热。面色转润,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滑。此为肺脾之气渐复,惟运化之力尚差,故虽食欲转佳,但进食稍多则易导致停食而生内热。上方去全蝎,加连翘10克以清积热。服药后诸症悉除,病情无反复。, 百拇医药(徐荣谦)
原载于《中国农村医学》 1997年第25卷第5期~第11期
2 从五脏论治小儿疾病的经验
2.1 从肺论治 肺者,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主皮毛而司呼吸,开窍于鼻。因此,外邪犯人,无论从皮毛而入,还是由口鼻而入,必先犯于肺。
小儿为少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则更易感受外邪。因此外感性疾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且易于传变,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
根据上述情况,刘弼臣教授提出了从肺论治的观点,既治疗肺脏本身的疾病,又从肺论治其他脏腑的疾病。现分述如下:
2.1.l 泻肺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小儿慢性咳嗽长期不愈,喉中有痰,时轻时重,有的甚至经年累月。刘弼臣教授认为此为痰浊恋肺,肺气失于宣肃所致,以钱乙泻白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 百拇医药
【病例介绍】王某某,女,3岁。1991年6月7日初诊。
患儿自1989年入冬以来长期咳嗽,喉中有痰,不会咯出,咳嗽后将痰咽下。咳嗽时轻时重,咳重时则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内含黄白相间之痰块。曾遍服儿科常用的中、西成药,均未见效。饮食尚可,大便略干,小便可。查体:咽红,扁桃体Ⅰ度,未见分泌物,舌质红,苔腻微黄,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少许痰鸣音,脉弦滑。血象正常。胸透未见异常。证属痰浊恋肺,肺失宣肃则咳嗽不断。治以泻肺止咳,祛痰止嗽。方用泻白散加减:南沙参、桑白皮、地骨皮、前胡、杏仁、苏子、牛蒡子、制大黄各10克,葶苈子3克,芦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
二诊(1991年6月14日):服上方 1周后,咳嗽明显减轻,仅早晚有阵发性咳嗽,喉中痰消,未再呕吐,大便不干。查:咽仍红,心肺(-),舌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去葶苈子、制大黄,加焦三仙各10克同煎,再服7剂。
三诊(1991年6月21日):诸症全消,仅在剧烈活动后偶咳数声。继用上方加减服用半月无反复。
, 百拇医药
2.1.2 补肺祛痰法治疗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肺泡毛细血管出血牲疾病,以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为特征。西医多采用激素疗法,但易复发,迁延难愈。中医传统治法多采用清热止血法,使咯血症状得到缓解,但根治较困难。
刘弼臣教授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是指肺气虚,标实是血液沉积于肺。因此关键是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沉积于肺。用补肺阿胶汤加减,益气补肺,清热化痰,活血法瘀。既可补气摄血,使血循常道而不溢于肺,从根本上治疗本病;又能清除沉积之瘀血痰浊,使其较快痊愈。急性期以咯血或痰中带血为主,治疗配以凉血止血;缓解期以咽干痰粘难出为主,治应清咽利喉,润肺祛痰;恢复期以肺脾气虚症状明显,必须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病例介绍】韩某,男,9岁。住院病案号60460。
患儿4年来咳嗽不断,痰中带血,或有血块,或有血丝,或均为血液,痰为褐色,病情时轻时重。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经正规服用激素及多种中药均未效。近1周咳嗽加重,痰中带有血块或血丝,痰呈褐色。于1991年9月21日住院。
, 百拇医药
查体:满月脸,面色(白光)白无华,唇舌色淡,舌苔薄白,咽红,扁桃体不大,未见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痰鸣音,脉弦滑。痰液检查:镜下痰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及大量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4克/升,白细胞14.1×109/升,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50,单核细胞0.02。X线胸透:双肺纹理增粗。
证属肺气虚弱,痰血阻络。治宜补肺益气,祛痰止嗽,佐以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方以补肺阿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阿胶珠、马兜铃、牛蒡子、当归、赤芍、杏仁、桃仁各10克,红花3克,川贝、炙甘草各5克,白茅根30克,粳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1年10月15日):咳嗽明显减轻,痰中血块血丝均消失,痰仍为灰褐色,近日咽干音哑。查:咽红少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肺部仍可闻少许痰鸣音。此为溢血已止,瘀血已去,但痰热未清,痰火上犯咽喉。治以清咽利喉,润肺止嗽。守上方加减:阿胶珠、马兜铃、牛蒡子、杏仁、元参、板蓝根、麦冬各10克,生甘草、蝉衣各3克,山豆根、大贝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 百拇医药
三诊(1991年11月12日):基本不咳,偶咯出数口灰色粘痰,咽干音哑已除,但觉手足心热。查:面色红润,咽(-),心肺(-),舌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弦。此为阴液渐复而痰浊未清。方以补肺阿胶汤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阿胶10克(烊化),马兜铃、牛蒡子、杏仁、太子参、五味子、麦冬、茯苓、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199年11月26日):痰消不咳,惟纳差,时感乏力。查体:面色红润,咽(-),心肺(-),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此为病邪已去,肺脾气虚未复。治宜肺脾双补。方用补肺阿胶汤合六君子汤加减;阿胶10克(烊化),牛蒡子、马兜铃、杏仁、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山药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5克。继服药月余,病情无反复。于1992年1月18日出院。追访一年余未复发。
2.l.3 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所致。以胸闷胸痛,体虚乏力,心悸不安,脉律不整等为特征。其病位在心,既往多从心治,使用炙甘草汤等方剂以温通心阳,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多有外感症状,或在恢复期由于感受外邪每易复发和加重,致使病情迁延。
, 百拇医药
刘弼臣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小儿正气虚弱,感受外邪所致。外邪无论由口鼻而入,还是由皮毛而入,必内归于肺而出现肺系症状。肺与心同居上焦,肺主气而心主血,气行则血行,肺气贯于心脉。外邪犯肺后,可迅速由肺袭心而出现胸闷憋气,悸动不安,脉律不整的心脏症状。而慢性阶段由于肺心均被邪犯而更加虚弱。肺虚则卫外不固,易被邪侵;心虚也易受邪犯而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刘弼臣教授提出从肺论治。从肺论治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祛邪,一为扶正。早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为主。所谓祛邪,即采用疏风解表,清肺化痰,利咽通窍等法驱除外邪,使邪去正安,截断邪气由肺传心的途径,使心不受邪侵。所谓扶正即以补益肺气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少受或不受邪气的侵害。扶正与祛邪是辩证的统一,通过祛邪清肺以利气血运行,得以养心复脉,这是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观点。
【病例介绍】王某,男,1岁半。门诊病案号346971。
, 百拇医药
初诊:1987年5月22日。患儿10余日前起咳嗽,发热,胸痛,现来院就诊。经查左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音稍低钝,早搏频繁,每分钟20~30次。心电图:窦性心律,高位室性期前收缩。X线胸片:心影丰满,左侧肺门可见小片状阴影。诊为:①小儿支气管炎。②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抗炎治疗及服用维生素C后,症状有所缓解。刻下精神稍差,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音稍低钝,心率100次/分,早搏5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胸背部少许红色小丘疹。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浮紫至风关。
证属邪毒袭肺,外发内袭。外发于肌肤则见皮疹,内传于心则脉律不整。治宜清肺透疹,解毒调心。方以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紫丹参、苦参、牛蒡子各10克,竹叶、荆芥各5克,桔梗、生甘草各3克,芦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年6月1日):药后疹退,但有低热盗汗,性急烦躁,纳稍差,大便干。据家长介绍,晚间早搏增加比较明显,可达10~20次/分。查: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音有力,心率114次/分,未闻早搏。
, http://www.100md.com
证属表邪已解,里热未清,上熏咽喉。治宜清肺利咽,解毒复脉。方用玄参升麻汤加减:升麻、桔梗、生甘草各3克,玄参、黄芩、锦灯笼、制大黄各10克,紫丹参、苦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1987年6月5日):低热已退,仍烦躁性急,纳差,夜眠不安,盗汗。查:咽稍红,扁桃体不大。心音有力,心率100/分,早搏10次/分。
证属余邪未清而气阴已伤。治宜清除余邪,养阴敛汗。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黄芩、黄柏、黄芪、生地、紫丹参、苦参、五味子、浮小麦各10克,清阿胶10克(烊化),煅龙牡各10克(先煎),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服上方两周后盗汗已止,不烦,纳可,早博基本消失,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益气养阴,以善其后。
1988年2月5日复诊,患儿服上方后诸症悉除,早搏亦未再出现。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均示正常。
, 百拇医药
2.1.4 从肺论治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有密切关系,本病早期往往伴有流涕,咳嗽,发热,咽喉不利等肺系症状。恢复期则以脾肾两虚症状较为明显。刘弼臣教授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与肺脏关系极大,提出从肺论治。采用清肺利咽、清肺通窍等方法,清除肺中之邪气,截断邪气下传脾肾的通道,使脾肾不受邪侵,保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特别强调清肺要彻底,而关键在于清利鼻咽,使肺之门户得清,不使邪气留恋。
从肺论治,并不只是治肺,而是以治肺为重点,兼顾脾肾,尤其是肾病恢复期,脾肾气虚症状明显时,则以脾肾为主。维护和恢复肺、脾、肾三脏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促进肾病患儿的早日康复。
【病例介绍】吴某,男,5岁半。住院病案号63026。
患儿自1990年春节起咽喉红肿疼痛,尿量减少。两天后出现颜面浮肿,并迅速加重。数日后漫延至阴囊及下肢。当地诊为肾病综合征。经使用抗生素及正规服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2个月,浮肿有所减轻,尿蛋白由(++++)降为(++),出院后改为地塞米松口服,但病情一直迁延未愈,多次反复。1991年曾先后3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终未能彻底控制病情,浮肿时轻时重,尿蛋白(++)~(++++)。1992年5月,患儿因发热咽痛后浮肿再次加重,于1992年6月3日住本院。
, http://www.100md.com
现症:全身浮肿,咽喉不利,声音嘶哑,纳差,大便可,小便少,每日约100毫升。查体:颜面虚浮肿胀,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分泌物,心肺(-),腹部膨隆,腹围66厘米,移动性浊音(+),阴囊水肿呈半透明状,双下肢呈可凹性水肿,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浆总蛋白36克/升,白蛋白10克/升,球蛋白26克/升,胆固醇16. 6毫摩尔/升,肌酐17. 68毫摩尔/升,尿素氮1.4毫摩尔/升。
证属外邪久恋于肺,肺热上熏咽喉则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肺受邪困,不能正常通调水道。同时邪气由肺下传脾肾,脾肾受邪则水液代谢失调,因此水肿长期不消。治宜从肺论治,先清咽泻肺,利水消肿。方以玄参板蓝根汤加减:玄参、板蓝根、猪苓、桑白皮、大腹皮各10克,山豆根5克,鱼腥草、车前草、益母草、倒叩草各15克,灯心草、生姜皮各1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2年6月29日)二服上方3周后,浮肿基本消退,尿量正常,惟咽喉不利,声音嘶哑,汗出较多。查:咽仍红,扁桃体不大,舌红少津,苔薄,心肺(-),腹平软,腹围62厘米,移动性浊音(-),脉象细弦。化验: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9克/升,其中白蛋白24克/升,球蛋白25克/升。此示水液代谢渐趋正常,但利尿后阴津受损,不能濡润咽喉。原方去灯心草、大腹皮、生姜皮、猪苓,加蝉衣3克,凤凰衣10克,以增清利咽喉之功。
, http://www.100md.com
三诊(1992年7月28日):病情平稳,咽喉清利,声音正常,浮肿无反复,汗亦减少,纳可。化验:尿蛋白(-),血浆总蛋白60克/升,其中白蛋白36克/升,球蛋白24克/升,胆固醇4.1毫摩尔/升。继用上方加减治之。继服2个月,病情平稳,无反复。于1992年8月14日出院,带药回家继服,以固疗效。
2.l.5 从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属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头部躯干、上下肢不自主抽动,喉中发出奇特叫声或詈骂耳避亲疏为特征。西医多采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动作减慢,肌张力增高等不良反应。中医传统多采用平肝熄风,镇静止痉等法治之,亦有一定疗效。
刘弼臣教授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多伴有鼻腔不利,鼻腔粘膜发红,鼻塞痛痒,鼻流浊涕及咽喉不利,咽干咽痛,咽部红肿等鼻咽部症状。且于感受外邪后症状加重。此因风痰鼓动,外风引动内风所致。宜从肺论治,采用疏风宣肺,清肺化痰,利咽通窍等法治之,使风邪得散,痰浊得清,则抽动-秽语自然消失。
, http://www.100md.com
【病例介绍】孙某,女,9半岁。住院病案号65096。
患儿自1991年8月起出现颈部阵发性抽动,先后求治于当地医院,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给予氟哌啶醇、泰必利、安坦等药物口服,初服疗效较好,抽动症状明显减轻,但服药至半个月时,无任何诱因,抽搐突然加重,并出现挤眉弄眼,耸鼻,喉中发出吭吭的奇特叫声,腹部及四肢也不自主抽动。继服上药1个月,未能控制症状而自行停药。转求中医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始终未能控制其发作。近一年来,症状时轻时重,各部位抽动症状交替出现,从未间断。尤其在感冒发生前后,抽动明显加重,感冒过后抽动症状则随之缓解。
现症:挤眉弄眼,耸鼻挖鼻,口角、颈部、腹部及四肢不自主抽动,喉中吭吭作声,鼻塞不通,纳稍差,二便调。查体:面色(白光)白无华,眼结膜无充血,鼻腔粘膜发红,咽红,扁桃体正度肿大,未见分泌物,颈软,无抵抗,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电图:大致正常。CT:头颅扫描未见异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1:250单位。
, 百拇医药
证属风痰恋肺,经久不去,外风引动内风所致。风痰上扰清窍则挤眉弄眼,鼻塞耸动;风痰流注经络则口角、颈部、腹部及四肢不自主抽动。治宜清肺豁痰,利咽通窍佐以搜风通络。方用苍耳子散加味:辛夷、苍耳予、木通、白芷、元参、板蓝根、钩藤各10克,山豆根5克,半夏、全蝎各3克,蜈蚣1条。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年2月9日):服上药1个月后喉中怪声消失,各部位基本不抽动,惟食纳较差。查: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此为风痰渐祛,肺脾之虚象已显。治宜补土生金,健脾益气。方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炒白芍、钩藤、鸡内金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陈皮、半夏各5克、全蝎3克。
三诊(1993年2月16日);食纳转佳,未再抽搐及发怪声。惟觉心烦,手足心热。面色转润,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滑。此为肺脾之气渐复,惟运化之力尚差,故虽食欲转佳,但进食稍多则易导致停食而生内热。上方去全蝎,加连翘10克以清积热。服药后诸症悉除,病情无反复。, 百拇医药(徐荣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