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0330515
将络病研究深入下去 访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5期
     有人说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经脉和络脉犹如江河与溪流。经脉像大江大河,数量和循行路线固定,贯通绵延全身;络脉则如小河溪流,虽然细小,但纵横交错,网络周身。经脉是主干,络脉是支流,二者沟通连接,内联脏腑,外络肢节,通行气血,灌溉全身,形成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网络体系。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和研究,一直存在重经脉轻络脉的现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络脉的明确概念和分类,还有对络脉生理功能和病理病证的阐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络病理法方药的研究,开了络病治疗之先河;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了有名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并创辛味通络等治法,这些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但对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变规律和现代内涵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络病学说体系。

    近年来,许多中医药工作者,从医籍文献和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络病研究的价值,认识到对络病的研究不仅能阐明许多难以解释的病理生理现象,而且有可能为防治多种难治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还有些学者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疑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从而使络病的研究近年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北以岭医院院长吴以岭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探索中医络病理论,开展运用络病理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开发出通心络胶囊等新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实现了产业化,引起了学术界和全国医药行业的重视。日前,记者采访了吴以岭教授。
, 百拇医药
    记者:吴教授,早就听说您对中医络病“情有独钟”,不仅多年在络病理论和临床研究上执著探索,而且运用这个理论研发了通心络胶囊等一系列药物,其中通心络胶囊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等。您当初是怎样确定络病这一研究方向的?

    吴以岭教授:说起这些,还要从我的个人经历谈起。我出生于河北省故城的一个中医世家,离扁鹊的故里不远,从小耳濡目染就对中医有着特殊的感情。五六岁时就记药名辨草药,很受父母宠爱和邻里夸奖。高一时因文革而辍学回乡从父学医,几年间遍览家藏医书,并自学了西医和中医的高等院校教材,之后在乡间行医诊病,很受群众欢迎。1977年考入河北医学院,刚读了一年就被南京中医学院破格录取为金匮专业研究生,师从吴考磐老师,拿到中医硕士学位后来到河北省中医院。在十几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运动神经元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积累了不少治疗经验,但有些问题始终在困绕着我,为什么中西医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但疗效尚不满意?如运动神经元疾病中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西医认为是不治之症,中医称为“痿证”,中医的传统辨证思路是从脾胃论治,但收效甚微。病人的痛苦和企盼,激发了我攻克它的决心。我想,从脾胃论治是传统的辨证思路,疗效不佳就应转换一下思维模式。中医认为奇经八脉在调节全身气血、阴阳、经络、脏腑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当奇经亏损,八脉失养时,可使人体经脉、脏腑失去温煦和濡养,以致出现肌肉痿废不灵。于是确立从奇经论治的思路,采取扶元起痿、养荣生肌的治疗大法,研制了中药肌萎灵胶囊和肌萎灵注射液,疗效较好,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肌萎灵注射液的研制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对重症肌无力采用温理奇阳、扶元振颓治则,研制的重肌灵片可明显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从奇经八脉论治运动神经元疾病取得的疗效,使我想在经络系统寻找治疗某些疾病的突破口。
, http://www.100md.com
    人体经脉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各大经脉间均有络脉与之相连。络脉又分别络、孙络、浮络和血络等。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等精微物质和能量、信息的特殊通道,也是传病的通道,络脉系统作为经络的组成部分,在运行气血、络属脏腑等方面起着功能性网络和协调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作用,所以研究络脉理论容易找到治疗难治性疾病的突破口,容易找到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结合点。

    清代名医叶天士说:“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以此来认识疾病可以解释许多以往难以讲清楚的问题。如对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病理机制,《内经》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诸病源候论》云:“心脉急,心痛引背”,指出心之别络损伤和心之络脉绌急,可引起心痛。即冠心病(胸痹心痛)不仅由于心之络脉瘀滞不通引起,也可因心之络脉痉挛绌急、卒然不通而痛,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这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基本特征,其病位在心之络脉,所以应当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治法。

    叶天士在络病的治疗上除用红花、香附、当归等活血药外,主要用“虫蚁飞走之品搜剔”。根据叶天士的论治方法,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选用人参和全蝎、土鳖虫、水蛭、蜈蚣、蝉蜕等虫类猛药组成通心络方,经研究发现其对血管平滑肌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可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等。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中医络病理论起源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集大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后世也有许多医家认识到了络病证治的独特性,掌握了一些规律,创立了一系列方药,但在理论上还不系统完整。您对中医络病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谈谈您对络脉和络病的认识。

    吴以岭:我认为中医的络脉是个“三维立体网络系统”。首先是络脉具有网络层次。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如树枝样逐层分化,按其大小、深浅可分为别络、孙络、浮络等,主要运行气,另外还有运行血的脉络(即血络)。清代名医喻昌在《医门法律·络脉论》中将经脉下的络脉网络分四个层次:经脉下有大络,大络下有细络,细络下连系孙络,孙络间又有缠绊,从而构成网状循环通路。可见络脉是按层次分枝细化的庞大网络体系,在生命中具有比十二经脉更广泛的作用。其次从络脉的空间位置来看,络脉在体内纵横交错成网片状,其空间位置是有规律的,在皮肤体表的为阳络,在脏腑的为阴络,按联属脏腑还有心络、肝络、肾络、肺络、脾络、胃络和脑络等。从络脉的生理功能层面看,络脉运行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百骸,沟通上下内外,把与经脉纵向线性运行的气血横向面性弥散到全身,发挥对机体的渗灌濡养作用。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运行血液,二者分工协作,发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作用。另外,气血在络脉中运行有一定的时速和常度。过慢则气妄行,过快则气滞血瘀。结合现代医学,络脉系统包括神经传导、血液运行的情况,涉及神经内分泌、心脏搏动、心脏收缩力、血管舒缩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等内容。所以在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时,要充分吸收现代医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促进中医络病理论研究。
, http://www.100md.com
    络病是指邪入别络、孙络、浮络、血络等而发生的病变,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且细小广泛,功能独特,所以一旦邪客络脉则易使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失常,主要发生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和络虚不荣三种病理变化。叶天士所谓“久病入络”即为络脉瘀血,络脉绌急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络脉收引挛缩,络虚不荣则因络中气虚无力,血行迟滞而停瘀。针对以上特点,古代医家提出“络以辛为泄”的治则,形成辛温通络、辛润通络、补气通络、虫药通络等治法方药。我们总结络病的治则,归纳为以下三条:对络脉瘀阻者以通络为大法,可用虫蚁搜剔通络、祛湿逐痰通络、辛香走窜通络、辛温散寒通络、辛润通络等,瘀久病重可重用虫类祛瘀搜剔;络脉绌急、内风拘引者,治以虫蚁搜风解痉通络、祛风散邪解痉通络、温阳散寒解痉通络和柔肝熄风解痉通络;络虚不荣者,补气通络、辛甘通补和滋润通补,寓通于补。

    记者: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为中医所熟知,一般还认为久病多瘀、不通则痛,所以对久病和疼痛多从血瘀论治。可您多次强调络病与血瘀症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应混淆,为什么?
, http://www.100md.com
    吴以岭: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主要经历了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祛痰宽胸、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等治法,以血瘀证来解释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和治法的一直较多,目前活血化瘀仍是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治疗方药。临床治疗络病常和活血化瘀混淆,实际上血瘀证和络病是在内涵和外延上既有重叠又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病机概念。血瘀证重点反映血液瘀滞、黏稠、不畅的状态,络病则主要反映络脉的瘀阻、绌急和络虚不荣病变状况。久瘀虽能入络,导致络脉瘀阻,但血瘀阻络绝非络病的全部。湿痰阻络、络虚不荣均属络病,但并非血瘀证。临床没有明确瘀血指征的络脉绌急,表现多为卒然不通而痛,而缓解期则可一如常人,显然非血瘀证所能概括。而血瘀证又有新病瘀血和日久瘀血之分,久瘀入络导致络脉瘀阻,新病瘀血则不在络病范围。所以治瘀血者重在活血化瘀,视其病情轻重有和血、活血、逐瘀之不同治法,但与“络以辛为泄”的络病治疗原则相差甚远,与搜风通络、祛痰通络等更非同一范畴,可见络病治疗研究是不同于活血化瘀的新的学术领域。

    记者:在对络病的研究中,你们现在主要的目标是心脑血管病,代表方药是通心络胶囊。在研究中你们发现中医络病反映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这对临床治疗和研发新药有什么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吴以岭: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虚,络脉失煦,血流涩滞,久则络脉瘀阻,脉失温煦而虚风内动,络脉绌急,前者与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硬化类似,后则与冠状动脉痉挛吻合,而其始动因素则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研究表明,络脉瘀阻反映了血液的黏稠状态,络脉绌急反映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动脉硬化和血清一氧化氮减低、血浆内皮素增高引起的血管痉挛。络病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内在一致性,与心脑血管病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认识较传统认为冠心病、脑血栓为血瘀证更切合其病理和有价值。以这一认识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在药物开发上有重要指导意义。

    依据络脉的“三维立体网络学说”,我们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病理机制和治疗,选用人参和虫类入络药为主制成中药通心络胶囊以益气通络、解痉止痛,全方组合既治络脉瘀阻即冠状动脉硬化,又能缓解络脉绌急之冠状动脉痉挛,所用药物皆为入络之药,对络脉病变有良好调整作用,可改善和维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我们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合作进行的通心络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通心络具有的显著药效,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形成等气虚血瘀证患者。另外,我们对脑中风、心律失常等用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药物,也取得了显著疗效。
, 百拇医药
    通过我们研究与实践提出的络脉“三维立体网络学说”,是根据络病理论研究框架初步提出的,这将有助于建立完整的中医络病学体系。通心络胶囊的临床疗效和有关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三维立体网络学说”的科学性,证实了中医络病理论是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一个全新领域,很有价值,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人物简介

    吴以岭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科研工作站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疑难病杂志》总编、《河北中医》杂志副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承担2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及2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主编、参编了学术专著4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百拇医药(海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