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介家介绍
编号:10330962
香自苦寒 志在千里 ——访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8期
     新年伊始,中医药界传来一个喜讯:在1月5日公布的中国工程院2003年增选的58名院士中,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光荣入选。医药卫生行业入选的7名院士中,他是中医药界的唯一,也是北京市的唯一。

    这份荣誉到底有多重?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今年院士增选经过提名、遴选、评审和选举四个阶段,历时近一年,从最初的628名候选人,评审产生170名,最终经院士投票确定为58名。

    李连达不负众望,光荣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什么成绩才能获此殊荣,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为此记者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采访了李连达。

    李连达,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工作至今47年。做了近20年的儿科大夫后,转向中医药基础研究。自称是出身西医,献身中医,始于临床,归于基础的医学“杂家”。
, 百拇医药
    共发表学术论文230篇,主编及参加专著编写17部,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级奖及各级科技成果奖20项,先后完成70种中药新药的研制或药理学研究工作。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及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及多种学术团体、杂志的理事、编委等。第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杰出成就 重在创新

    李连达说,评选工程院院士的标准有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但最核心的内容是看创新点。中医界尤其要强调发展创新。他说,科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探索未知,没有发展创新就不能称为科学。要想真正走在世界前列,绝不能跟在外国人的后面爬。尽管对中医继承和创新孰主孰次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做中医药的科研必须强调发展创新。

    李连达的杰出成就及创新点主要有三方面:
, 百拇医药
    “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心导管移植治疗冠心病的研究”。首次将中药与干细胞移植合用治疗冠心病,优势互补,显著提高了疗效及干细胞移植成功率,为冠心病治疗开拓了新领域。建立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心导管移植的新途径、新方法,将胚胎干细胞、异体、手术移植,改进为骨髓干细胞、自体、导管移植,解决了供体不足、伦理道德限制、致癌潜在危险、排异反应、手术风险、费用昂贵等一系列难题,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已有6家医院报告临床应用获得成功。该项研究解决了医学界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心肌细胞不能再生”,心肌损伤后只能由瘢痕修复。而该项研究证实新疗法不仅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再生,且可促进心肌小血管再生,使冠心病治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在大量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基础上,揭示了“血瘀证”科学内涵,阐明了“活血化瘀”治法的基本规律与作用机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事业的发展。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方药一系列新的药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活血化瘀新药30种,提高了中药研究及新药研制水平。“活血化瘀”已成为我国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治法,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该项研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http://www.100md.com
    推进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科技进步。在70年代首先建立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建立一些新的动物模型与实验方法,全国推广应用。推动了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建设发展。1990年首次建立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得到学术界公认,并成为国家标准,全国推广使用。提高了新药研制与评审的水平,促进了中药研究的现代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中药新药70多种,产生重大社会与经济效益。

    艰苦岁月 痴心不改

    李连达萌动科研的念头最早是在1958年做儿科大夫的时候。他发现临床中有些问题在人体解决不了,必须要做动物实验,但当时的环境与条件很困难。没有时间,他就白天上班,利用夜里和节假日的时间做实验;没有经费,就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工资;没有仪器设备,自己想办法去借。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正常的开展实验研究。

    科研的痴心始终不改。1974年,李连达主动要求建立西苑医院基础室,医院给了一间简陋的9平方米的小屋做实验室,没有任何仪器设备,他拿着领导给的400元科研费,感激万分。就在这间实验室,在木板搭成的实验台上完成了第一个实验:“冠心Ⅱ号对大鼠应激性心肌小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发现冠心Ⅱ号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
, http://www.100md.com
    李连达回忆当年买实验动物的情景时说:“买大鼠、兔子,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在后驮架上挂两个铁篮子装着。买狗,就栓根绳,绑在自行车上,狗在车后跑,街上小孩也在后面跟着跑。”

    李连达说,做科研工作需要实干、苦干的精神。即使是现在我们做干细胞移植这个实验,还是存在经费和仪器设备不足的困难。实验需要心导管的设备,医院介入治疗室的专用设备又不能人猪两用,我们就在放射科的性能较差的普通X光机下操作,防护条件很差。为了不影响放射科的正常工作,实验就在夜里或春节、周末等节假日进行,而全部的科研人员就是李连达和自己带的3个博士研究生及一个实习生。“搞科研要耐得住清贫,做实验的时候苦得很,还常不被人理解,”李连达笑着说,“我常开玩笑说我们是卖苦力的,现在当了院士得更卖力才行。”

    仁者乐山 虚怀若谷

    李老是一位谦虚的人。当记者问当选院士后最深的感想是什么,他说院士的荣誉只代表过去,以后的责任更重,应该做的事情更多。他说院士的形成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帽子”戴在一个人头上,但功劳是大家的。个人的作用微不足道,这个荣誉是集体的,属于研究室,属于西苑医院、中医研究院,也是属于全国中医药界的。
, 百拇医药
    李老对自己及培养的研究生要求做到8个字:作风正派,学风严谨。为人要正派,道德品质要好,胸怀坦荡。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急功近利,不搞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伪科学的东西。

    在李老简朴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的一副字很醒目:“仁者乐山”。望着墙上的字,看着对面这位从容淡泊的老人,不难感受到一种坦荡的胸怀,博大而谦虚的气度。有一段往事,李老在采访中没有提及。

    1981年,李老在实验室中搬几百斤重的水泥解剖台,腰部受到严重损伤,椎间盘脱出,剧痛难忍。但为了承担全国首届总结报告的重任,他坐着轮椅靠度冷丁止痛坚持开完会议,结果延误了治疗,导致卧床一年多。就在卧病不起的时候,他妻子因劳累过度而病重住院,老母则被车撞伤,造成严重脑震荡,昏迷不醒。最令人心痛的是李老的长子每日下班后三处照顾病人,疲于奔命,年仅24岁竟然不幸病故。老母、病妻、爱子同时发生意外,这是何等残酷的事实。成功的鲜花,人们大多只注意到它的艳丽,而这的确是用鲜血和汗水浇灌的。

    47年的医学道路,究竟经历了多少风雨,李老没有细说,但就是那平静的语调,那宠辱不惊的气度,更让我们感觉到在今天的辉煌背后,这位年近7旬的老科学家度过了多少清苦而执著的日子。这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最普通的医生。, http://www.100md.com( 马骏 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