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30660
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临床药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期
     全国约有三十多万医院药师,这支庞大的队伍在医疗保健事业中一直默默无闻地站在医师和护士身后,承担着药品采购、管理和调配工作,从他们手中发出的药品占全社会药品需求的85%左右。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药事部门承受着患者、医师、医院、药厂和医疗保险等多方面利益的交叉,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药品合理使用和控制药费问题。人们日益增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对今天的医院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药服务是当代医院药师的首要任务


    2002年1月由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旨在贯彻药品管理法、科学地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同时也明确了医院药学部门必须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该规定要求药学部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该规定的发布,使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临床药学工作在2003年得到稳步有序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为了加强行风建设、严格行业自律,改善医患关系、转变服务理念,展示医药行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等医药卫生行业八学会、协会于2003年1月发出“加强医药卫生行业自律,提高行业诚信服务水平”的倡议。其中的第七条倡议是“医疗机构中的药学部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呼吁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学习、理解和贯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003年,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部分医院门诊药房陆续改为柜台式服务或开辟药师服务窗口,实现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为患者打开了倾诉和咨询之门。这样既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树立医院药师良好的专业形象,也符合各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部分医院的药师就开始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2003年这方面的参与形式和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的“躯体疾病伴抑郁患者的教育和用药指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进行的“癫痫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研究”、南京第二医院药剂科以肝病病人为对象成立的“肝病顾客保健工作站”、湖南湘雅二医院的“药物中毒应急救援系统”等不同内容的药学服务模式,使药师们走到医师和患者身边,立足做医师的帮手、做病人的良师益友,加强医药联合,知识互补,发挥药师专业特长,获得了医师、护士、患者和社会的好评。上海、天津、四川、湖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辽宁、黑龙江、宁夏等省市部分医院的药师们也做了大量药学咨询和服务工作。
, 百拇医药
    在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战役中,医院药师在药品和消毒剂的后勤保障、临床用药的干预和对医务人员精神支持方面表现出色。经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推荐,北京阜外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正同志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吴新荣同志荣获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科技工作者”。翟所迪、王汝龙、孙忠实等药学专家先后应邀到电视台向全国观众讲解合理预防和使用抗非典药物知识,冷静对待当时的药物预防过热的局面。

    医院药学界的元老之一汤光主任药师,于2003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医院药学特殊贡献奖,这是整个医院药学队伍的光荣。

    二、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暂行规定》的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因此,上海、北京等地许多大、中型医院相继建立了静脉用药配制装配中心(室)。这样既控制配制药品的环境清洁度,便于药师发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也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 百拇医药
    医院药师们在国家和地方的药物政策、药物评价、新药审评方面向政府有关领导提供专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在药物不良反应收集和报告制度、用药差错报告和管理、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处方分析、药物调配的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医院药学研究、新制剂开发、临床药理研究,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方面也发表了大量科研论文。

    通过多年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实践和探索,我国的医院药学已经建立了较为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国际接轨,已经拥有较好的硬件系统;已经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应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建设和发展我国医院药学事业,构建我国的临床药师队伍和适合国情的药学服务模式,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药学服务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k care,PC是由美国的Hepker和Strand两位专家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993年3月美国ASHP就如何实施PC进行了专题会议。1998年3月在美国首次举办了国际PC专题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的药学会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自的PC方法和实践经验。目前全美药学院校中,有57所设置临床药学专业6年制Pharm.D.,58所学校在药学学士学成后完成临床和实践培训后再授予Pharm.D.。美国药学教育委员会通过的“Pharm.D.专业教育实施程序认证标准指南”规定,从2000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Pharm.D.临床药学教育,2005年后停止其他药学教育。据国外资料分析,一个称职的临床药师可以替代3~5位外科医师的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替代1~3位内科医师的药物治疗工作,并能提高药物治疗质量。
, 百拇医药
    临床药学是面向病人、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应用科学,特点在于它的临床实践性,尽力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在用药上的方便与价格便宜,并能使药师在工作中始终和病人站在一起。临床药师是具有Pharm.D.学位或有同等教育、训练和经验的药师,其责任是促进、评估及保证用药及药物治疗的质量、最佳的费用—效益比、安全、有效。

    全程化药学服务(integrated Pharmaceuticak care),其目的是通过药学服务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解决药物相关性问题。全程化药学服务包括用药前的宣传、教育;用药过程中的顾问、监测及用药后的监测与评价。其特点包括:(1)广泛性,即任何药物治疗过程(预防性、治疗性、恢复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2)服务内容,由单纯的治疗发展到预防、保健、康复、治疗;(3)服务模式,不再等病人上门,而是走出医院的围墙,走到社区,走进家庭;(4)服务对象,由患者扩大到公众与患者。比较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后者扩大了药师的工作范畴,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PC的概念已经得到世界各国药学界的认同,我国药学工作者对此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各级医院和药房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不容忽视,医药费用支出过度膨胀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医疗体制改革需要强化药学服务意识,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都需要药师承担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的巨大责任。但在实践上、教育内容和模式上、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需要我们药师队伍转变观念、接受药学服务理念,积极创造条件真正为病人服务,应对时代的挑战。《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临床药学创造了必要条件和切入的契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