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用药规律探讨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刘德泉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临床上止咳平喘化痰药物繁多,应用起来较为复杂,为掌握其应用要点,以便指导临证组方,提高疗效,根据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实验,对其应用规律略作探讨。
一、咳喘实证用药
实证多见于体质壮实,感受外邪,咳喘初起,或慢性咳喘急性发作的病人。以咳嗽声高,喘息粗大,或有痰鸣,或兼表证为特点。
(一)止咳用药:止咳通用药可用百部、紫菀、款冬花、杏仁、桔梗、远志等,此类药物微温不燥,性质平和,可配伍应用于各种类型咳嗽。临床可根据咳嗽的不同性质辨证用药,具体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寒痰咳嗽:以痰白质稀易咳为特点。常用生姜、天南星、旋覆花、艾叶、橘红等。
, http://www.100md.com
2.湿痰咳嗽:以痰白量多易咳为特点。常用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等。
3.痰饮咳嗽:以痰白清稀如水而量多为特点。常用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桂枝、附子。
4.热痰咳嗽:以痰黄质稠为特点。常用栝楼、浙贝母、车前子、马兜铃、桑白皮、枇杷叶、前胡、地骨皮、虎杖、射干、石苇、天花粉、竹沥、竹茹、黄芩、鱼腥草。
5.燥痰咳嗽:以痰少质黏难咳为特点。常用桑叶、川贝母、知母、芦根、天花粉、栝楼仁。
6.血痰咳嗽:以咳嗽痰中带血为特点。常用白茅根、白芨、侧柏叶、艾叶、黄药子、青黛。
7.顽痰、老痰咳嗽:久咳不止,痰黏稠胶结成核状,深藏肺内难以咳出。常用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皂荚、胆南星、礞石。
, http://www.100md.com
(二)平喘用药: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但临床对哮喘的用药区别不大,故以喘论之。哮喘的性质有寒热之别,所以要区别对待。
1.寒痰哮喘:多见于冬春,以咳吐白痰、遇寒喘息加重为特点。常用炙麻黄、杏仁、苏子、厚朴、艾叶、旋覆花。
2.热痰哮喘:多见于夏秋,以咳吐黄痰、遇热哮喘加重为特点。常用地龙、川贝母、葶苈子、桑白皮、石苇、白果、苏子、苦参、侧柏叶、鱼腥草、虎杖。
二、咳喘虚证用药
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衰的慢性病人,以咳声低弱,喘息气微为特点。
(一)气虚咳喘:以咳喘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加重为特点。常用西洋参、人参、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黄精。
, http://www.100md.com (二)阴虚咳喘:以痰少干咳,或喘而无痰,舌红少苔为特点。常用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阿胶、枸杞子、当归。
(三)阳虚咳喘:以咳喘兼有畏寒肢冷,呼多吸少,气不归根为特点。常用蛤蚧、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磁石、补骨脂、淫羊藿、沉香。
(四)气阴两虚:久咳不止,喘息欲脱,可用收涩敛肺之品如五味子、乌梅、诃子、罂粟壳、白果、五倍子。
三、咳喘用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有关药理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呼吸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兴奋呼吸中枢的中药有麻黄、艾叶、细辛、洋金花、红花、益母草、天麻、生姜、五味子、款冬花;抑制呼吸中枢的中药有苦杏仁、甜杏仁、白果、枇杷叶、百部、款冬花、细辛、桃仁;具有抗过敏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有麻黄、地龙、陈皮、细辛、艾叶、乌梅、石苇、淫羊藿、猪胆汁、甘草;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枳实、枳壳、陈皮、青皮、葶苈子、桂枝、细辛、黄精、玉竹、五味子、麦冬、茯苓。
, http://www.100md.com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传统止咳平喘祛痰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另外,也发现了其他一些中药也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如半夏、木香、茵陈等有平喘作用;柴胡、防己、灵芝等可止咳;苦参、青皮、灵芝等有祛痰功效;一些地方草药如满山红、紫花杜鹃等也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四、咳喘的用药心得
(一)辨证选药,恰当配伍,注意用药禁忌。咳喘证的辨证要领,不外虚实而已。实则多为外感所致,虚则多由内伤引起,故首列虚实用药以述之。寒痰、湿痰、痰饮之类,皆属于寒凉之性,用药皆为辛热之品;热痰、燥痰、血痰多属于实热,用药多为寒凉之品。临床中,寒痰、湿痰、痰饮多难以细辨,热痰、燥痰、血痰也常相兼出现,故对同一性质的药物,临床可相互配用。但对不同性质的药物,不可混用,必须注意用药禁忌。正如《医宗必读·咳嗽》指出:“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恋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这里的动静是指祛邪和扶正之药而言,但用药动静,又不是绝对的。《医宗必读·咳嗽》也指出:“治表者,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气而佐以和解,倘专于发散,恐肺气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治内者,虽静以养阴,若命门火衰,不能归元,则参芪桂附在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补于阴也。至夫因于火者宜清,因于湿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气者利之,随其所见之证而调治。”
, 百拇医药
(二)中西医相结合,辨病辨证合理用药。一是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既要辨清虚实寒热,又要明确其病理改变。二是把中药性能和药理作用相结合,全面考虑,合理搭配用药。如对久病咳喘的肺气肿、肺心病病人,从病理上看,肺内血管变粗变硬,肺泡失去弹性,肺内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常有舌暗、口唇紫绀等,辨证多为瘀血内停。因此可适当配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止咳平喘药,如桃仁、当归、虎杖等。对肺心病心衰的病人,可辨证配伍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气虚者用人参,阴虚者用黄精、麦冬,气滞者用枳实、陈皮,痰饮内停用葶苈子等。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期有干咳,其病理变化为肺渗出和肺实变,属于湿热和瘀血,则不宜用润肺止咳之药,应选祛湿清热活血化瘀之品,如桑白皮、石苇、虎仗、桃仁之类。
(三)肺为娇脏,巧配抗过敏药。“肺如钟,撞则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肺为娇脏”,说明肺对内外变化特别敏感,各种刺激均可发生咳喘。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咳喘时,往往与过敏因素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抗过敏药治疗咳喘,也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外感风寒可配麻黄,肺热咳喘配伍石苇,痰饮咳喘宜用细辛,肾阳虚者可选淫羊藿等。
(四)辨明标本缓急,力求防治结合。咳喘病易反复发作,且多病程缠绵,难以速愈,为求根治,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防治结合,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期,以止咳平喘祛痰药治标为主,可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等,以大剂汤剂急煎频服,以迅速控制病情。症状缓解,则可标本兼治,选用润肺止咳平喘的平和之品,酌加扶正祛邪之药,如用百部、杏仁、紫菀、款冬花之类,辨证配伍益气养阴助阳的止咳平喘药,可很快消除咳喘症状。平时宜常服固本之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或益气养阴,或健脾补肾,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固本之药中,胡桃肉是不可缺少之佳品,可长期服食。, http://www.100md.com
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每多夹痰,痰也往往导致咳喘,临床上止咳平喘化痰药物繁多,应用起来较为复杂,为掌握其应用要点,以便指导临证组方,提高疗效,根据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实验,对其应用规律略作探讨。
一、咳喘实证用药
实证多见于体质壮实,感受外邪,咳喘初起,或慢性咳喘急性发作的病人。以咳嗽声高,喘息粗大,或有痰鸣,或兼表证为特点。
(一)止咳用药:止咳通用药可用百部、紫菀、款冬花、杏仁、桔梗、远志等,此类药物微温不燥,性质平和,可配伍应用于各种类型咳嗽。临床可根据咳嗽的不同性质辨证用药,具体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寒痰咳嗽:以痰白质稀易咳为特点。常用生姜、天南星、旋覆花、艾叶、橘红等。
, http://www.100md.com
2.湿痰咳嗽:以痰白量多易咳为特点。常用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等。
3.痰饮咳嗽:以痰白清稀如水而量多为特点。常用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桂枝、附子。
4.热痰咳嗽:以痰黄质稠为特点。常用栝楼、浙贝母、车前子、马兜铃、桑白皮、枇杷叶、前胡、地骨皮、虎杖、射干、石苇、天花粉、竹沥、竹茹、黄芩、鱼腥草。
5.燥痰咳嗽:以痰少质黏难咳为特点。常用桑叶、川贝母、知母、芦根、天花粉、栝楼仁。
6.血痰咳嗽:以咳嗽痰中带血为特点。常用白茅根、白芨、侧柏叶、艾叶、黄药子、青黛。
7.顽痰、老痰咳嗽:久咳不止,痰黏稠胶结成核状,深藏肺内难以咳出。常用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皂荚、胆南星、礞石。
, http://www.100md.com
(二)平喘用药: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但临床对哮喘的用药区别不大,故以喘论之。哮喘的性质有寒热之别,所以要区别对待。
1.寒痰哮喘:多见于冬春,以咳吐白痰、遇寒喘息加重为特点。常用炙麻黄、杏仁、苏子、厚朴、艾叶、旋覆花。
2.热痰哮喘:多见于夏秋,以咳吐黄痰、遇热哮喘加重为特点。常用地龙、川贝母、葶苈子、桑白皮、石苇、白果、苏子、苦参、侧柏叶、鱼腥草、虎杖。
二、咳喘虚证用药
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衰的慢性病人,以咳声低弱,喘息气微为特点。
(一)气虚咳喘:以咳喘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加重为特点。常用西洋参、人参、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黄精。
, http://www.100md.com (二)阴虚咳喘:以痰少干咳,或喘而无痰,舌红少苔为特点。常用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阿胶、枸杞子、当归。
(三)阳虚咳喘:以咳喘兼有畏寒肢冷,呼多吸少,气不归根为特点。常用蛤蚧、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磁石、补骨脂、淫羊藿、沉香。
(四)气阴两虚:久咳不止,喘息欲脱,可用收涩敛肺之品如五味子、乌梅、诃子、罂粟壳、白果、五倍子。
三、咳喘用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有关药理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呼吸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兴奋呼吸中枢的中药有麻黄、艾叶、细辛、洋金花、红花、益母草、天麻、生姜、五味子、款冬花;抑制呼吸中枢的中药有苦杏仁、甜杏仁、白果、枇杷叶、百部、款冬花、细辛、桃仁;具有抗过敏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有麻黄、地龙、陈皮、细辛、艾叶、乌梅、石苇、淫羊藿、猪胆汁、甘草;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枳实、枳壳、陈皮、青皮、葶苈子、桂枝、细辛、黄精、玉竹、五味子、麦冬、茯苓。
, http://www.100md.com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传统止咳平喘祛痰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另外,也发现了其他一些中药也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如半夏、木香、茵陈等有平喘作用;柴胡、防己、灵芝等可止咳;苦参、青皮、灵芝等有祛痰功效;一些地方草药如满山红、紫花杜鹃等也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四、咳喘的用药心得
(一)辨证选药,恰当配伍,注意用药禁忌。咳喘证的辨证要领,不外虚实而已。实则多为外感所致,虚则多由内伤引起,故首列虚实用药以述之。寒痰、湿痰、痰饮之类,皆属于寒凉之性,用药皆为辛热之品;热痰、燥痰、血痰多属于实热,用药多为寒凉之品。临床中,寒痰、湿痰、痰饮多难以细辨,热痰、燥痰、血痰也常相兼出现,故对同一性质的药物,临床可相互配用。但对不同性质的药物,不可混用,必须注意用药禁忌。正如《医宗必读·咳嗽》指出:“大抵治表者,药不宜静,静则留恋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这里的动静是指祛邪和扶正之药而言,但用药动静,又不是绝对的。《医宗必读·咳嗽》也指出:“治表者,虽宜动以散邪,若形病俱虚者,又当补中气而佐以和解,倘专于发散,恐肺气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治内者,虽静以养阴,若命门火衰,不能归元,则参芪桂附在所必用,否则气不化水,终无补于阴也。至夫因于火者宜清,因于湿者宜利,因痰者消之,因气者利之,随其所见之证而调治。”
, 百拇医药
(二)中西医相结合,辨病辨证合理用药。一是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既要辨清虚实寒热,又要明确其病理改变。二是把中药性能和药理作用相结合,全面考虑,合理搭配用药。如对久病咳喘的肺气肿、肺心病病人,从病理上看,肺内血管变粗变硬,肺泡失去弹性,肺内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常有舌暗、口唇紫绀等,辨证多为瘀血内停。因此可适当配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止咳平喘药,如桃仁、当归、虎杖等。对肺心病心衰的病人,可辨证配伍具有强心作用的止咳平喘药,气虚者用人参,阴虚者用黄精、麦冬,气滞者用枳实、陈皮,痰饮内停用葶苈子等。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期有干咳,其病理变化为肺渗出和肺实变,属于湿热和瘀血,则不宜用润肺止咳之药,应选祛湿清热活血化瘀之品,如桑白皮、石苇、虎仗、桃仁之类。
(三)肺为娇脏,巧配抗过敏药。“肺如钟,撞则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肺为娇脏”,说明肺对内外变化特别敏感,各种刺激均可发生咳喘。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咳喘时,往往与过敏因素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抗过敏药治疗咳喘,也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外感风寒可配麻黄,肺热咳喘配伍石苇,痰饮咳喘宜用细辛,肾阳虚者可选淫羊藿等。
(四)辨明标本缓急,力求防治结合。咳喘病易反复发作,且多病程缠绵,难以速愈,为求根治,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防治结合,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期,以止咳平喘祛痰药治标为主,可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等,以大剂汤剂急煎频服,以迅速控制病情。症状缓解,则可标本兼治,选用润肺止咳平喘的平和之品,酌加扶正祛邪之药,如用百部、杏仁、紫菀、款冬花之类,辨证配伍益气养阴助阳的止咳平喘药,可很快消除咳喘症状。平时宜常服固本之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或益气养阴,或健脾补肾,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固本之药中,胡桃肉是不可缺少之佳品,可长期服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