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30928
警惕医学科普中的“语言暴力”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3日 新华日报
     “癌症”这个词不好听,但在一些医学科普文章中,特别是在医疗广告中却“香”得很,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骨科的癌症”,艾滋病被叫作“超级癌症”,前几天,有篇文章甚至把常见多发的颈椎病也冠以“死不了的癌症”。对这种随心所欲滥用“癌症”的现象,知名肿瘤外科专家、江苏省肿瘤医院院长周建农博导说:“危害很大。”

    周建农说,瞎扣“癌症”帽子加深了群众对癌症的误解,加重了恐癌心理。而在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宣告,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如江苏省肿瘤医院在治疗鼻咽癌、结肠直肠癌、恶性淋巴瘤、食管瘤、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生存率上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没几天就有一个“健康日”,提醒人们对某一健康问题的关注,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每一个“健康日”都为“抢眼”而把某病说得十分严重,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这样就值得推敲了。如“男性健康日”搞了好几年了,年年都大谈ED,我国男性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不行”,至今似乎并没有科学的统计。有细心人将近来“高血压日”、“精神卫生日”、“骨质疏松日”、“预防自杀日”和“老年痴呆日”等宣布的各病发病率一排,结果吓了一跳,所剩的健康人寥寥无几。

    知名消化科专家、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博导提醒说,要警惕医学科普中的“语言暴力”,健康教育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和风细雨及持久稳定,在医学科普宣传中要摆事实讲道理,说清利弊,靠恐吓可能一时奏效,但不能长久。特别要慎重公布有关数据,要有严格的科学统计,不能靠推测。

    周建农和刘沈林博导都认为,我国这次在防治非典的医学科普宣传上就做得非常好,科学准确,令人信服,应该大力提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