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332607
神经精神科疾病(2004.01.15)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1期
     加味抵当合剂治疗中风病

    据《中医杂志》2003年第11期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王爱凤、河南省中医院王伟民等医生,以仲景抵当汤为主,配合星楼承气汤加减,研制和开发出加味抵当合剂,用以治疗中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梗塞的标准执行;中医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执行。西医选择标准是经CT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或脑梗塞,发病后72小时内住院者。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中风计分法,治疗前积分在6~26分之间的患者。中医选择标准为急性期中风病(发病3日内)属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3个证型的的患者。处方:水蛭160g,桃仁、赤芍、牡丹皮、大黄、全栝楼各128g,三七96g,胆南星64g。以上8味中,水蛭、三七研为粗粉,温浸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1﹕2,加乙醇调制到含醇量为65%,冷藏过夜,滤过,回收乙醇到无醇味,加入上述温浸液,矫味剂,调整pH值至规定范围,再加水至1000ml搅均,静置,滤过,罐装,灭菌。
, 百拇医药
    对照组采用第10版《实用内科学》常规治疗方法,但要求脑出血不用抗纤溶剂等止血剂,脑梗塞不用溶栓剂与抗凝剂,治疗组的西医内科治疗同对照组,但确需要使用甘露醇控制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患者,无论是出血或梗塞患者,本组甘露醇用量均应≤对照组1/2的用量,即20%的甘露醇每次≤125ml,每日≤Q6h或Q8h,静脉滴注的同时用上述所说的加味抵当合剂口服或鼻饲,每次60ml,每日2次,或直肠滴注,每次10~20分钟。两组均治疗28天结束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中风病计分方法,减分率≥85%为基本痊愈,≥50%为显效,≥20%为有效,<20%为无效(含死亡)。

    两组脑出血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78例,基本治愈32例,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9.50%;对照组36例,基本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两组脑梗塞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56例,基本治愈9例,显效2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56例,基本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55.3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王爱凤、王伟民医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方药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与血栓再通,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另外还能明显减少中风后呃逆、中枢性发热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复方归辛冲剂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偏头痛又称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该病发病急骤,时发时止,具有风邪的特点:反复不愈,久痛入络,故又具血瘀的特点。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风邪和血瘀所致,治疗当以活血祛风止痛为法。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的报道很多,也有不少学者探讨了其治疗作用的机制。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的傅求真医师等观察了中药方剂复方归辛冲剂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度学及Ca2+、Mg2+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22期中对此做了有关报道。
, 百拇医药
    他们对治疗组的32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于间歇期进行血液流变学,血清Ca2+、Mg2+检测,对全部患者给予复方归辛冲剂治疗,该中药方剂是根据当归四逆方加减而成,每天3次,每次20g,观察1个月。另以32例健康自愿者组成对照组。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经治疗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血清Ca2+、Mg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经治疗症状好转者血清平均Mg2+水平由(0.93±0.29)mmol/L升高至(1.19±0.30)mmol/L(t=-2.298,P=0.036)、平均血浆黏度由(1.79±0.17)mPa·s下降至(1.52±0.14)mPa·s(t=4.179,P=0.001)。在20例参加复查的患者中,疗效基本控制4例,满意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19/20)。12例失访的患者多因居住地距医院较远,来医院检查有一定困难而造成实验脱落,脱落率38%(12/32)。

    傅求真医师等认为,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虽然在偏头痛发作间歇期血液流变学及Mg2+,Ca2+/Mg2+比值可在正常范围内,但仍可以考虑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如复方归辛冲剂,以适当增加血镁水平及降低血浆黏度,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这可以为寻找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提供一些思路。他们同时认为,至于复方归辛冲剂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Mg2+水平可正常;复方归辛冲剂可使血Mg2+轻度升高,血浆黏度轻度降低,并有可能通过这一机制起到提高偏头痛发作阈值,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针刺可恢复创伤截瘫术后肌力及感觉障碍

    《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23期报道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建工医院康复科白雪医生采用针灸疗法以针刺夹脊穴为主进行电针强刺激,辅以营养神经药物静滴对20例创伤性截瘫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被收治的创伤性截瘫术后患者20例,纳入标准:(1)经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CT检查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折”。(2)行脊髓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15天。4例颈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表现:双上肢肌力均为0~1级,双下肢肌力均为0级;病损平面以下全部感觉丧失,尿便失禁。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表现:双下肢肌力均为0级,病损平面以下全部感觉丧失,尿便失禁。治疗前5例患者肌力恢复I级,病损平面感觉下降二三个椎体,尿便失禁。其他15例均同入院前症状。
, http://www.100md.com
    方法:采用针灸并配合药物治疗。1.针灸:取穴:相应节段夹脊穴或背俞、秩边、环跳、八髎、委中、冲门、髀关、委阳、阳陵泉、足三里、伏兔、三阴交等。尿潴留或失禁加关元、中极、次髎。大便秘结加白环俞、天枢、大横。以针刺夹脊穴或背俞穴为主,并按病情(瘫痪的神经、肌群等)酌配位于神经、肌肉局部的穴位一二对。用电针较强刺激10~15min。15d为1疗程。2.药物:50g/L葡萄糖注射液500mL+胞磷胆碱注射液0.5g+三磷酸腺苷(ATP)注射液20mg+辅酶A注射液100U+细胞色素C注射液30mg+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1次/d,静滴,15d为1疗程。二三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

    结果:显效:四肢肌力恢复Ⅲ级,病损平面以下全部感觉正常、尿便正常,16例。好转:四肢肌力恢复Ⅱ级,病损平面以下感觉好转、排便正常、仍有尿失禁,3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

    白雪医生指出:椎体压缩性骨折致患者截瘫。手术目的是取出骨折块,解除受压的脊髓神经,为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奠定了基础。通过针刺经络俞穴,疏通经络、荣养筋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药物ATP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细胞色素C注射液能提供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改善外周循环,营养脊神经、肌肉。胞磷胆碱注射液能增强与意识有关的网状结构功能,对椎体束起兴奋作用,促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并有促进神经苏醒作用。维生素B6注射液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合成为细胞生长所必需,药物治疗与针刺作用互补,起到促进肌力、感觉障碍恢复的作用。
, 百拇医药
    通腑泻热汤治疗中风

    北京宣武区中医医院的刘淑凤医师近年来用通腑泻热汤为主治疗中风40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将结果刊于《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第38卷第10期中,并附有病案1则。

    刘淑凤医师将70例本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若颅内压增高,用20%甘露醇125ml每日2次快速静脉推注,共用3~5日。治疗组并用通腑泻热汤,其方由大黄、芒硝(分冲)、生甘草、山栀、胆星、桃仁、红花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失语或语言不利,加菖蒲、郁金;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加生龙骨、生牡蛎、龟板、玄参;舌质黯淡、苔薄白,伴心慌、气短、自汗,加生黄芪、党参、当归等;脑出血在2周以内,去桃仁、红花,加三七粉(分2次冲服)。对照组并用维脑路通0.4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每日1次静滴。经治疗后,治疗组40例中,基本痊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3.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刘淑凤医师认为,中风一病,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致痰热腑实、气血瘀阻,故治疗当以通腑泻热为治则。而通腑泻热汤方中诸药配伍,使痰热得清,邪热燥结得除,肠胃积滞祛除,中焦气机通畅,从而全身气血运行通畅,急症得愈。刘淑凤医师在临床上还观察到采用该方治疗不仅症状恢复较快,而且后遗症较轻或无后遗症。以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该方通腑泻热、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疗效较好,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

    舒郁怡情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抑郁症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20%~60%的中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中风后抑郁可造成多方面的损害。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的金普放医师于《浙江中医西结合杂志》2003年第13卷第10期中报道了其所在医院运用中药舒郁怡情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西药百忧解进行对照观察的结果。

    该院将2001年1月~2002年10月于本院中风专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所进行的常规治疗用药相同。治疗组加服中药舒郁怡情煎,其方由磁石、生白芍、连翘、豨莶草、法半夏、百合、茯神、合欢皮、黄芪、郁金、姜黄所组成,每日1剂,分上下午温服。对照组服西药百忧解,每天早、午各20mg。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抑郁药,于治疗前、第4周末分别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经治疗后,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D总评分分别降低75.6%和74.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从4因子评分分析,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明显。两组治疗4周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分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舒郁怡情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作用强于西药百忧解。

    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症”、“脏躁”范畴,中医将该病的基本病因责之为情志内伤,基本病理为气机瘀滞,理气解郁为其治疗大法。金普放医师认为,中风后伴发抑郁,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其病因病理与内科郁症有一定差异,故应从中风的病理特点为风、火、痰、虚、气、血着手探讨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关键。而以上临床所用舒郁怡情煎方中诸药合用,正中病机,共奏气调、热清、痰化、瘀去、虚补、意伸、魂定、郁解之功。以上所做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舒郁怡情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阻止病程进展,其抗抑郁作用总体上与西药百忧解相当,但改善睡眠作用较百忧解明显;且其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安全性好、耐受性好的特点。同时中药舒郁怡情煎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强于百忧解。据此认为,舒郁怡情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良好,显示了中医药的优越性。,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