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32674
延髓和脊髓背角内痛信息传递和调控机制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3期
    

    1990年1月5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李云庆等8位科研人员,对延髓和脊髓背角内痛信息传递和调控机制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人员用细胞内记录和标记方法观察了延髓背角I、Ⅱ、Ⅲ层的神经元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点,初步搞清了延髓背角的细胞构筑、局部环路及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并据此对神经元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

    (二)研究人员对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活性物质、向内脏感觉信息传递和调控有关结构的投射及其神经活性物质、中脑边缘镇痛环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参与内脏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和中脑边缘镇痛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三)研究人员用多重标记法发现延髓和脊髓背角内含谷氨酸(Gku)、强啡肤(OFQ)、一氧化氮(NO)和钙结合蛋白(CB、CR、PV)的神经元向丘脑投射并参与面口部痛信息的传递。

    (四)研究人员用多重标记法分别在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尾侧亚核和脊髓背角内与痛信息的传递和调控有关的神经活性物质的分布及其阳性结构形成的局部环路。

    (五)研究人员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到5羟色胺(5-HT)经5-HT2受体,通过胞内蛋白激酶C(PKC)的信号转导途径,增强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ky)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并发挥镇痛效应。

    (六)研究发现延髓背角内含GABA或Gky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表达痛刺激诱导的FOS,含P物质(SP)的初级传人终末与GABA或Gky能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突触联系。

    (七)研究人员用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到辣椒素对痛信息的传入具有易化和阻滞双重作用,否定了既往认为脊髓背角被痛信息激活的缓慢兴奋效应由SP或NMDA受体介导的假设。

    (八)研究发现GABAB受体位于脊髓背角的突触前和突触后。在突触传递水平证实了GABAB受体激动剂镇痛的机理,并提出了GABAB受体激动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疼痛中的局限性。

    此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7篇,其中国际性期刊发表的23篇论文均被SCI收录。部分研究结果多次获得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现正深入进行整体动物的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