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66580
医疗困局:无法麻醉的现实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6日 南方网-南方周末
     兴旺村原属于监利县周河乡,2001年,周河乡在欠下天文数字的债务而无法运作后合并到现在的汴河镇———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乡破产了”。

    原周河乡拥有的公共卫生机构破产关闭后,被民营老板建成了纺织厂。

    周河乡公共医疗机构的丧失,促成了个体诊所的成立。现在整个周河行政责任区的集镇上,有5家诊所。“我们根本没有接过一个乙肝病人,也不卖治疗乙肝的药物,没有人敢在熟人这么多的地方买药。”一个个体医生说。

    谈到以前的公共卫生机构,他说当时医院里设备很齐全,有B超、X光等。

    据监利县志载,1991年周河乡卫生院门诊30501人次,住院2024人次,业务收入20万。

    兴旺村只有一个乡村医生张作奉,他只是负责医治头疼脑热之类的病。

    在村诊所的房间里,墙上挂了一行各种病情求诊人员的档案记录。张作奉说,村里即使有人得了乙肝,也不会来这里医治,“怕别人知道,这里也没有条件!……”

    离兴旺村40多分钟车程之外的是汴河镇卫生院。2002年8月开始,汴河镇卫生院无法运行关闭4个月,从2002年11月17日开始改制,实行承包,成立经济合作实体,重新开张。

    即使如此,医院仍然步履维艰。

    据该院办公室主任郑德斌介绍,汴河镇卫生院虽然“承包”,但依然要承担政府职能———疾病预防。2003年镇政府预算对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的投入为9万元,到目前只到位5000元。SARS期间,汴河镇投入2800元,院方支出3万元。10月份,卫生部专家组织的“查早期胃癌”的检查中,镇里支出500元,院方支出不下5000元。

    “缺口部分,就成为医院的亏损。改制之后,本来是为了甩包袱,但是现在又背上了更重的包袱!”郑德斌说。

    本来地方财政的8%应该投入公共卫生建设,但是汴河镇6万人口,一年投入9万元,平均每人1.5元———这笔资金,也因为政府机构运转资金赤字而无法到位。

    兴旺村目前财政亏损170万元,有欠政府的,有欠高利贷主的。

    “农民需要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汴河镇徐幼青副镇长说,他是被媒体曝光后的兴旺村复兴计划的主要负责干部。

    农村,需要庞大资金和良好的医疗体制,乙肝已经让兴旺村无法经受更大的负担。

    从医30年、“负责卫生防疫”的兴旺村卫生室的张作奉医生感慨地说:“农村还是搞合作医疗体制好!”说完他笑了:“我真是瞎说,农民这么多……”

    2004年1月7日,当记者离开兴旺村的时候,村里传来一阵阵鞭炮声。

    徐祖保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是兴旺二组农历羊年惟一的喜事———一个新郎娶妻。2004年1月8日,他们家要摆喜酒。几个方桌已经放在房外的空地里。要知道,兴旺村在数年的时间里,没有喜庆的鞭炮。

    “她这新郎也得了乙肝……”徐祖保说。2004年的兴旺村,到处存在着没有改变的现实呈现的隐患。

    所幸的是,政府正在作艰难而漫长的努力。政府拯救兴旺村的蓝图和计划,需要踏踏实实地实现。

    吕又平在船上等待,吕黄平在地上等待。当地政府也在渴望着。, 百拇医药(江华 曹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