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68003
反复发热四月余确诊为细菌性心内膜炎一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7日 感染医学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热四月余”,于2001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于4月前出现发热,发热多见于午后,体温多波动于38.0℃左右,偶有盗汗,门诊查血沉:60mm/h,PPD皮试+++,胸片未见异常,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痨治疗10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继续服药治疗20天后,自行停药,10天后,再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头痛,无喷射性呕吐,于外院查头颅CT示:左侧脑室后角异常密度灶,考虑脑血管畸形或出血;再查头颅MRI示左侧枕后叶占位,胶质瘤可能;腰穿检查示脑脊液细胞数:90×106/L,单核:85%,多核15%,临床诊断为“脑结核性肉芽肿”,再予抗痨治疗(方案同前)后头痛缓解,体温下降,波动于37.5℃左右,出院,门诊随访。后复查头颅MRI以及PET均提示颅内占位,炎性可能大。规律抗痨治疗一月后,仍有发热,体温逐渐上升,可达39.5℃以上,仍为午后发热,晨起体温正常,轻微畏寒,无寒战,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既往体健,无风湿性心脏病史。体检:神清,颈软,无抵抗,心率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肺脏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入院后,行腰穿示脑脊液压力76mm水柱,细胞数2×106/L,糖、氯化物正常,在原抗痨方案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但患者仍有发热,每天体温都达39.5℃左右。查血沉为66mm/h,同时多次行血培养。入院第10天,体格检查发现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2级泼水样舒张期杂音,心前区均可闻及3级以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以胸骨左缘3-4肋间最为明显,同时血培养结果示:翠绿色链球菌,考虑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查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回声均增粗增强,无冠瓣上附着一强回声团块,大小约22×10mm,随心腔运动往返与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之间,呈连枷样运动,提示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脱垂、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重度返流。停抗痨治疗,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两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后续血培养示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白杆菌,联合哌拉西林治疗,9天后血培养为阴性,停用抗痨药物,转胸外科行主动脉瓣置换后,康复出院。一月后门诊随访,患者未应用抗痨药物,体温正常。

    讨论:细菌性心内膜炎是长期发热的常见病因,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本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午后发热,PPD皮试+++,后出现头痛,脑脊液检查提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改变,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有炎性病灶,而且两次进行抗痨治疗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诊断为颅内结核性肉芽肿,但是随病情进展,患者在正规抗痨治疗的情况下,出现了结核不能解释的体温,加强抗痨治疗后仍无效,当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心脏杂音后才明确诊断为细菌性心内膜炎。长期不能明确诊断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1临床表现酷似结核,而且抗痨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没有心脏杂音以及甲床下线状出血、杵状指、Olser结节、Janeway红斑等细菌性心内膜炎表现。可见发热病人病情比较复杂,临床医生应该有广阔的思路才能发现病人的病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