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编号:10335532
小儿偏食 家长之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6期
     在儿童保健门诊,我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他们的孩子挑食,例如不愿喝牛奶。一般来说,3岁以下儿童,牛奶仍应是他们的主要食物。由于蛋白质营养不足,这些孩子的体格生长发育不尽如人意。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喝牛奶呢?从生理学角度来讲,除极个别新生儿有解剖、生理功能方面缺陷(如腭裂、低出生体重儿等)之外,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够喝奶类食物。而且新生儿对于奶类食物绝不挑剔,不论是母奶还是牛奶,有奶便是娘。但是两三个月以后,细心的妈妈就会发现,采取混合喂养的婴儿开始会鉴别出母奶和牛奶的不同,并表现出对母奶的偏爱。如果此时坚持继续给予牛奶,不久婴儿多数仍会接受牛奶;如果此时采取姑息态度,停止牛奶喂养,婴儿对牛奶的拒绝可能会持续下去。纯母奶喂养儿在断奶时也会有类似情况发生。孩子这种对自己不熟悉或不喜好的食物先采取拒绝然后逐渐接受的现象,在以后添加副食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当食物的性状由奶类(流质)变为粥类(半流质)时,当增加一种过去从未品尝过的蔬菜时,孩子常常先用舌头舔舔食物,勉强接受后又吐出来,而经过耐心的妈妈数天的“拉锯战”后,才会毫无戒心地享受美味佳肴。

    显然,出于基本的防护本能,孩子在最初形成自己的饮食习惯时是被动的,实际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亲或抚养者对他们的影响。有关科研结果表明,孩子最早是通过包括味觉、嗅觉和化学刺激在内的味感,来感受这种影响并形成饮食习惯的。味觉和嗅觉细胞在胎内即已形成,并能通过羊水来感受不同的味觉和嗅觉。孩子出生后,即能通过母体的体味,呼出的气味以及衣物中食物的碎屑,来感受、熟悉并认同对食物的味觉,也能直接通过母奶来认同母亲所摄入食物的味感。因此,母亲的饮食嗜好和习惯从一开始(也可能从胎内开始)就在影响孩子的饮食行为,而且这种早期影响的结果往往根深蒂固。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对某些食物的偏好或厌拒(如葱、蒜)具有家族性、地方性的倾向,可能与此有一定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亲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味感外还有视感、情感等,父母亲自己的不良饮食行为可以导致孩子的类似行为。有一次,在门诊遇见一位母亲诉说其女儿进食量少,饮食时间无规律,而后再询问母亲的饮食习惯,发现母亲早餐根本不进,且喜食零食。母亲遵照医生的话,纠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后,其女儿的情况得到改善。反之,如能在平时对孩子循循善诱,适时地添加多种对儿童营养有益的食物,注意培养孩子对饮食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将可以有效地防止挑食、厌食等现象。如今,有些父母亲不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对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采取责罚甚至打骂的方式,其结果往往把事情搞得更糟。试想,我们常常把吃喝与玩乐联系在一起,意味着饮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事。但是对于经常因为吃饭问题而遭家长责罚打骂的孩子来说,吃喝常常与身心痛苦相联系,他们会喜欢去吃喝吗?, http://www.100md.com(吕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