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新药快迅 > 新药研究
编号:10434841
微生物生产紫杉醇的研发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30日 康易
     双萜类的紫杉醇(Taxol)为1992年美国必治妥施贵宝公司开发上市的植物抗癌药物,主要机转为抑止肿瘤细胞的微管(Microtubules)合成以阻断细胞分裂致使肿瘤体积逐渐缩小。最初批准的临床用途为治疗晚期卵巢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陆续发现与抗艾滋病药物并用可治疗卡波济氏肉瘤(爱滋病患特有的恶性肿瘤),及用于结直肠癌、膀胱癌、乳癌等,有「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之称,居单一抗癌药物销量之冠。2000年全球紫杉醇原料药总产量约370公斤(市场规膜达1.47亿美元),紫杉醇制剂市场约13-15亿美元,预估2007年紫杉醇原料药销售量达700公斤以上,市场规模将达2亿美元,因供不应求(全球每年需求量的1.9-4.8公吨),故价格相当昂贵。目前紫杉醇原料来源包含自太平洋红豆杉树皮中提取,或自欧洲观赏紫杉嫩枝条或树叶等可再生资源中提取出前趋物(10-deaceeylbaccatin Ⅲ),经半合成所得的紫杉醇。由于紫杉醇在树皮中含量约0.01%,每提取1公斤需砍剥1,000-2,000颗树皮,致使全球红豆杉濒临灭绝,美国于1992年禁止砍伐。为保护红豆杉资源,近几年各国朝化学合成(半合成)、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法、真菌发酵紫杉醇,及寻找天然植物的代用品等方向研发。
, http://www.100md.com
    1993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在Science杂志发表寻得可生产紫杉醇的红豆杉的共生真菌-安德鲁紫杉菌(Taxomyces andreanae,产量仅25-40 ng/L)受到各国重视。1996年陆续发现自红豆杉与其它植物分离可生产紫杉醇的共生真菌,如Strobel等自西藏红豆杉(T. wallachiana)中分离到一株产生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培养液中紫杉醇达50 mg/L,尼泊尔盘端鹿角菌(Seimatoantlerium nepalense)培养液产量达62-80 mg/L,其中加拿大Novopharm制药公司应用Alternaria alternta菌种工业化发酵生产紫杉醇,成为全球首次应用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国家。

    真菌自生和共生条件的代谢途径有差异,内生真菌脱离植物体后,次级代谢产物多停止或延缓,故发酵液中加入红豆杉针叶萃取物可激活紫杉醇的合成,进而提高紫杉醇产量。而发酵液若添加合成紫杉醇的前趋物(如Baccatin III、醋酸盐(Acetate)、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苯甲酸(Benzoic acid)、白胺酸(Leucine)等),或不同发酵时期加入不同的糖类、不同培养基及生长条件,亦助于提高紫杉醇的产量。若需建构高紫杉醇产量内的生真菌遗传工程菌株,未来仍需进行紫杉醇的基因体、代谢途径及相关酵素的研究。
, 百拇医药
    由于紫杉醇生合成途径复杂,参与反应的酵素多达几十个(如利用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为前趋物合成紫杉醇约20个酵素反应),藉由分离或合成关键酵素的基因,寻找合适的载体与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关键步骤。如2001年Huang Q等将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物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双牻牛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GGPP) synthase)与紫杉二烯合成酶(Taxadiene synthase,TS)的基因转殖到大肠杆菌进行表达,通过融合DXP(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合成酶基因提高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的表达量,获得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紫杉二烯(Taxadiene,产量达1.3 mg/L),成为基因工程菌合成紫杉醇中间体的先例。

    随着基因体技术的发展与紫杉醇生合成研究的阐明,短期或可寻找紫杉醇内生真菌进行发酵生产,应有助于改善目前紫杉醇价格高昂、供不应求的状况,且间接减缓红豆杉资源的流失。长期则可藉由选殖紫杉醇合成酵素群(cluster)(如来自内生真菌或红豆杉)转殖到成本较低、可缩短生产时程、高量表达的宿主(如微生物或植物工厂)中进行大量生产,甚至藉由组合生物化学(Combinatorial biochemistry)进行修饰或化合物的转化,以增加化合物的多样性,进而获得更高疗效的衍生物,目前相关研究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仍需各界积极投入研发,未来才可能达商品化量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