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335563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87期
     当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约占人群的7%~15%,而GERD患者中48~79%有反流性食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典型症状(烧心和反酸、反食)的发生率为10.19%,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为7.76%,据此推测两地区GERD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2%。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内镜阴性的GERD和内镜阳性的GERD。内镜阴性的GERD指胃镜下食管黏膜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约占GERD的1/3。内镜阳性的GERD又称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可看到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有食管黏膜破损的表现。部分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可发展成为Barretts食管,后者为癌前病变。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

    GERD是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保护因子与攻击因子建立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所致。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食管的廓清能力、食管黏膜组织的抵抗力等,反流物指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研究表明,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失调、食管的清除功能及组织抵抗力下降在GERD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表现为自由反流、用力性反流和反射性反流,分别由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下、胃排空延迟、腹内压升高使跨膈压增加、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体部收缩振幅下降引起反流。最近研究表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引起GERD的重要原因,而胃排空障碍、胃内压增加是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主要机制。GERD不仅可以有消化期的动力减缓,而且还可以有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异常,不能清除胃内容物和十二指肠反流物,并存在着胃电节律紊乱。GERD还是一种酸相关疾病,但研究发现其胃酸分泌不一定增多,实际上是酸的错位。多数反流还伴有十二指肠液、胆汁的反流。
, 百拇医药
     二、中医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痛、吞咽困难、咽异物感为主,本病分属于中医学之“吐酸”、“嘈杂”“胸痹”、“胃痛”、“噎膈”“梅核气”等范畴。发病原因多考虑与邪气侵扰、酒食所伤、情志失调、痰气郁阻、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有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涉及肝、脾、胃等脏腑。《医家心法·吞酸》说:“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肝主疏泄,主升发,调畅气机,疏畅情志,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腐熟水谷,与脾相表里,共司升清降浊。郁怒伤肝,木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即出现嗳气吞酸,胸胁胀痛。

    (一)感受风寒,脾阳受遏,湿邪不化,内阻中焦,土壅木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木气上泛作酸。

    (二)烟酒过度,嗜食肥甘厚腻,湿热内生,停滞中焦,胃失和降,胃热郁而上犯作酸。
, 百拇医药
    (三)忧思伤脾,脾不化湿,痰浊内聚,气机失调;或恼怒伤肝,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作酸。

    (四)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内伤劳倦,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肝气上泛而作酸。

    三、临床表现

    (一)食管症状

    反酸和反食:餐后、弯腰、平卧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症状多在烧心前出现。

    烧心和胸骨后疼痛:多在食后30分钟至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倾或剧烈运动可诱发,有时疼痛向背部、肩胛区、颈、耳部、甚至双臂放射;以前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刺激食管深层的感觉神经末梢所致,但现在发现胃酸缺乏者也有同样感觉,且烧灼感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性质一致。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食管动力障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直接刺激所引起。
, 百拇医药
    咽下疼痛和吞咽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疼痛、吞咽困难;后期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引起永久性吞咽困难。

    癔球感:即咽异物感,中医称之为“梅核气”。现在认为可能与食管动力异常,食管运动节律不协调有关。

    (二)食管外症状

    胃食管反流可引起与上呼吸道、头、颈、胸等部位有关的症状和疾病。如易诱发和加重诱发哮喘,原因是反流物直接刺激上呼吸道迷走神经感受器,使气管平滑肌紧张性增高,或微酸吸入肺部,使气道反应性升高而诱发和加重哮喘。另外,本病还可引起咳嗽、咽喉痛、声嘶、中耳炎、心动过缓、吞咽晕厥等,甚至可出现反复发作性肺炎,严重者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引起这些症状的机制可能为:(1)吸入少量胃内容物,引起肺部损伤,发生继发感染;(2)反流时对食管刺激引起神经反射异常。

    (三)心理障碍
, http://www.100md.com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强迫等心理异常。

    四、辅助检查

    (一)胃镜: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也叫反流性食管炎。可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条状或片状红斑,甚至糜烂、溃疡。伴齿状线上移、贲门口松弛等。

    (二)食管压力测定:食管测压并不直接反映反流,但是能显示下食管括约肌和食管体部在静息时和吞咽后的动力情况。食管下端压力正常为1.33~2.67kpa,若低于1.33kpa,或有频繁出现的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提示有胃食管反流。

    (三)24小时PH监测:食管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正常值是14.72分,大于15分为阳性。轻度为15~50分;中度为51~100分;大于100分为重度。

    (四)24小时胆汁监测:主要观察胆汁反流次数和时间。
, 百拇医药
    (五)钡餐造影:食管炎患者可见食管下端黏膜粗乱,或有食管蠕动减弱、运动不协调或不规则收缩,重症患者可见食管龛影或食管狭窄。此法不敏感,假阴性较多。

    (六)食管滴酸试验:可在15分钟内,胸骨后出现烧灼感或疼痛。

    (七)胃—食管闪烁显像:可估计胃—食管的反流量,敏感性与特异性约为90%。

     五、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

    (一)反流症状典型,无幽门梗阻及系统疾病,可从临床诊断。

    (二)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以确诊:①反流症状(反酸、反胃和烧心)典型,内镜检查存在食管下段炎症,无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呕吐等继发的反流性食管炎,此为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②反流症状典型,内镜检查食管正常;或症状不重或不典型,内镜检查食管正常者,若有有关检查支持,可以诊断为内镜阴性的反流病。可酌情选用食管PH监测、胆汁监测、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食管钡餐、食管测压、食管滴酸试验等。
, 百拇医药
    另外,还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共7天。患者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提示为明显的酸相关性疾病,在除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后,考虑GERD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分级(1999年8月25日烟台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制定):0级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Ⅰ级有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有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消化性溃疡:以胃痛、反酸、烧心为主要表现,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有相似之处。借助胃镜、钡餐造影可以诊断。(2)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易并发胃食管反流,上消化道造影可以确诊。(3)冠心病心绞痛:食管源性胸痛易与心绞痛混淆,可根据病史、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心电图、胃镜、PH监测等鉴别诊断。(4)功能性烧心:没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病理性基础的动力障碍或结构性异常所致的发作性胸骨后烧灼感。
, 百拇医药
    六、治疗

    本病的治疗首先要减轻或消除症状,其次要治疗食管炎,防治并发症,三要预防复发。

    (一)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低糖、低脂饮食,减肥,戒烟酒、咖啡、巧克力,避免饱食,必要时少食多餐,餐后不要马上卧床,睡眠时抬高床头20cm。腰带不要过紧,保持大便通畅。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茶碱、安定麻醉药等,以免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

    (二)西医治疗:

    1.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1~2次口服,疗程8周。维持量10~20mg,至少6个月。轻度也可选用H2受体拮抗剂。

    2.促动力剂:吗丁啉10mg,每日3次;莫沙必利10mg,每日3次。
, 百拇医药
    3.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g,每日4次。

    本病轻度可选用抑酸剂或促动力剂单独使用;中、重度可联合两种或三种药一起使用。目前提出阶梯疗法。(1)下梯治疗:开始用奥美拉唑,2~3个月控制病情后,减少剂量或改用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剂;(2)上梯治疗:开始选用一般治疗,或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剂单用,必要时合用,如仍无效,则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治疗。病情严重者,选用下梯治疗,病情较轻者,选用上梯治疗。

    因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维持治疗。轻度需间歇性按需治疗;中、重度宜长期维持治疗,至少6个月,一般维持一年左右。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狭窄时,可考虑内镜扩张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三)中医辨证论治

    陈泽民等在《中医胃肠病学》中将本病分为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虚胃热、肝郁化热、气虚血瘀证。段氏提出分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证。我们认为,辨证时应首先分清辨寒热虚实,临床常有以下五种证候:
, http://www.100md.com
    1.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20g,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胀满,胸骨后隐隐作痛,嗳气则舒,食欲减退,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此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治宜健脾消胀,和胃降逆,方用健脾消胀方加减(我院传统药方):党参20g,茯苓20g,枳实10g,厚朴10g,炒白术20g,焦三仙30g,丹参15g。
, http://www.100md.com
    4.脾胃虚寒证:证见泛吐酸水,呕吐清涎,胃脘隐痛,胀闷不舒,喜暖喜按,纳差,喜热饮,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此为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所致。治宜健脾温中,疏肝理气,方用理中汤加减:党参20g,茯苓20g,炒白术20g,干姜10g,炙甘草5g。

    5.气虚血瘀证:证见反酸日久,胸骨后疼痛难忍,吞咽困难,饮食不下,咽中可有异物感,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舌质暗,有瘀点,脉弦涩。此为气阴两虚,血脉瘀阻。治宜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方用启膈散加减:沙参10g,茯苓15g,郁金10g,砂仁壳5g,川贝10g,丹参15g,荷叶蒂10g,杵头糠10g。

    七、中医临证经验

    侯冬梅等用消噎汤(苏梗、半夏、枳壳、代赭石、蒲公英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好,尤其对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紊乱者更佳。喻秀兰等用黄连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而且发现黄连汤加味还可治疗其他消化道相关炎症。马立德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疗效。杨勇用四逆散加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现内镜下及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均有较大改善。董志芳以公英白芨膏(蒲公英、白芨、三七参、鸡子清、蜂蜜等配成膏药)噙咽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达98%。
, 百拇医药
    我们在临床治疗本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典型病例黄某某,男,50岁。2001年11月初诊。主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3年”。曾做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服奥美拉唑、西沙必利等疗效不佳。初诊时症见反酸烧心,夜间为甚,胸骨后灼痛,两胁胀闷,咽异物感,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胃胀,早饱,嗳气,无恶心呕吐,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之法,药用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30g,煅瓦楞30g,浙贝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枳实10g,厚朴10g,丹参15g。连服7付。二诊时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减轻,但仍有咽异物感,口干口苦,胃胀嗳气。舌脉同前。上方加玄参10g,炒莱菔子30g。连服7付。三诊诉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减轻同二诊,余症较前减轻。苔黄腻较前好转,脉同前。上方加三七粉3g冲服,白芨10g。连服7付。四诊有轻度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基本消失,咽异物感减轻,余症消失。舌苔薄黄腻,脉滑。上方去炒莱菔子、旋覆花、代赭石,加射干10g,连服7付。五诊时症状基本消失,仅受寒凉及饮食不慎时轻度反酸、烧心。上方连服14付。以后电话随访,症状消失。随访半年,病情未再复发。

    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对食管动力学改变与异常反流的因果关系,以及食管清除能力下降的机制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或存在争议。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规范、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对胃食管反流病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依据。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大多用单方、验方进行临床观察,极少采用24小时PH监测和食管压力测定,缺乏严格科研设计下的多样本、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临床报道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和可重复性。今后需在基础医学的纵深研究上加强力量,在临床上从循证医学角度研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预后转归;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和筛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研究中药药理,开发新的剂型。(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刘 汶),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