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8506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3日 央视国际
     流感重在预防,遵循传染病防治的一般规律。由于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无关,对这样一个高度易感的疾病,要预防必须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进行必要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流感的预防。

    ☆一般预防

    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成为人群的隐形传染源。

    ☆药物预防

    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对无保护的人群可以进行药物预防。但是由于金刚烷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老年及有血管硬化者慎用,孕妇及有癫痫史者禁用。
, 百拇医药
    人们也可试用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

    ☆疫苗预防

    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流感疫苗是根据病毒的变化来制造的,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在世界各地建有110个流感监测点,其中有7个建在我国,负责监测和预测流感爆发和流感病毒的变异。每年2月,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主持召开各个国家流感监测专家会议,汇总、分析可能爆发和流行的毒株,疫苗厂商据此生产疫苗,故流感疫苗应一年接种一次。

    在美国和加拿大注射流感疫苗十分普遍,在日本法律规定,3至17岁的少年儿童每年均常规注射流感疫苗。
, http://www.100md.com
    我国防疫部门近几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每人每年只需注射一次,接种后7--15天产生抗体,并在体内延续一年,一年内基本上就免除或降低了流感对身体的危害。

    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前者可由鼻腔喷雾吸入,引起人体呼吸道轻度感染而产生免疫力。接种对象是健康的成年人或少年儿童,禁用于老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较严重慢性基础疾患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面临流感大流行时,在城市及近郊人群中,除有禁忌者外,应进行全面接种。面临中小流行时,一般只在重点人群中使用,如在航空港、海港、托儿机构、服务行业工作的人员等。

    疫苗Q&A

    1、流感疫苗有没有副作用或是感染其它疾病?

    答: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纯化灭活制成,不是血源制品,所以不必担心接种流感疫苗会感染其他疾病。应用流感疫苗十分安全,仅有极少数人可能出现注射部分疼痛,轻度发热或肌肉酸痛,但几天后便自然消失。正在发热的病人应推迟接种,孕妇通常应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新疫苗每年只注射一次,10--15天即可产生抗体,一年内一般不会患流感。
, http://www.100md.com
    2、接种流感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在日前召开的流感免疫策略研讨会上,卫生部已明确将流感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了。一般认为,容易患上流感的有7种人:医护人员、教师、服务业工作者、交警、记者、综合写字楼办公人员和导游等。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运动减少,超负荷的工作及巨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封闭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日渐沦入人弱体衰的种群,属于流感比较“青睐”的对象。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一旦发生流感容易产生严重后果,比如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把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作为重点接种对象。另外上面提到的从事7种职业的人群也是推荐接种的人群,(医护人员、教师、服务业工作者、交警、记者、综合写字楼办公人员和导游)。最佳的接种时间为每年流行季节前的1-2个月。特别提醒:对鸡蛋过敏的人应禁止接种,正在发热过程中的人或慢性病发作期的人要延缓接种。 接种地点在各区(县)卫生防疫站或当地卫生院。

    3、为什么有的人打了流感疫苗,可怎么还会感冒呢?

    答: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但流感疫苗只针对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却不针对其它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普通感冒。

    4、有什么简便易行的预防流感的方法么?

    答:流感流行季节,可采用干藿香、干佩兰、干薄荷水煎服,或口服银翘解毒丸。 居民也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将门窗紧紧闭,每立方米的空间用食醋5ml,加等量水,放砂锅或铝锅内,置炉上,利用蒸气在室内熏半小时以上,即可起到消毒预防作用。, 百拇医药(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