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4980
关注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6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2.06
     疾病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可引起病人精神紧张或心理行为的改变。病人住院后,环境及角色的改变又给病人增添了新的应激因素,可能引起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诱发新的疾病,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对住院病人,不仅要重治疗、重护理,亦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

    住院病人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适度的紧张,并不完全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能够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并能积极配合治疗。然而,这种应激反应过强时,其心理易失衡,一方面出现精神过度紧张,产生焦虑、烦躁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另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反应,使病人出现生理及病理改变,如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增高,以及心律不齐,血糖升高,甚至导致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另据报道,轻中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而过强的应激则降低免疫应答,使病人防御能力下降,致使病人易合并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如何帮助病人将心理应激反应调控到适宜状态呢?

    首先,要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让病人了解疾病的临床发展经过、病情治疗、饮食、注意事项等,消除顾虑,减轻其焦虑烦躁程度,增强治病信心,以稳定、乐观的情绪对待疾病。另外,医护人员和亲属要关心病人,尽量解答病人的疑问,使之心情平稳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其次,适当开展放松训练。住院病人多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尤其在病重期、病情反复及手术前或创伤性检查之前,大都会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病人会出现心率、血压和呼吸增快,肌张力亦会增强。此时应适时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如静默法、深呼吸法或安排病人听音乐等,减轻病人的焦虑及紧张情绪。

    再次,配合对症处理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对于应激反应强、精神过度紧张及过分焦虑的病人在给予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镇静剂或安定药;对因疼痛而致应激反应过强的病人,应适当予以镇痛剂,并注意转移病人对疼痛的过分关注;对表现为意志消沉、抑郁的病人应小剂量应用抗抑郁剂,并予以激励措施,帮病人树立治愈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魏开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