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评说
编号:10347339
传染病又重新强大起来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5日 《健康报》2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到上个世纪末,传染病的患病率大幅度降低,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的排行榜上跃居榜首。人们在欢呼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时,开始踌躇满志地策划第二次卫生革命。然而,先是艾滋病、疯牛病惊破了人们乐观的美梦,今年的禽流感和去年的SARS,更让世人有“同此凉热”之感。于是,人们不禁萌生了有关传染病的许许多多困惑,原本动物间的传染病何以频频向人类发起攻击?新发传染病为什么越来越多?

    什么是新发传染病

    去年的SARS与今年禽流感对人类的新攻击,提醒我们务必关注一个事实——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现和确认的新传染病已达40余种!不少预防医学专家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当今世界突现传染病事件的频率正在增大。2002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家在分析新传染病种类时,根据各病种在人间存在的历史及被发现的过程,将其划分为3类。
, 百拇医药
    其一,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但未被认识为传染病,近20年因发现其病原体才被确认为传染病;

    其二,疾病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未被人们所认识,近20年才被发现和鉴定;

    其三,过去可能不存在的新出现的传染病。实际上,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实际包括了两类,即新发生的传染病和新发现、新确认的传染病。

    1997年5月,香港一名3岁男童因流感病症入院就治,难以奏效,染病后10多天死亡。检验鉴定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夺走该男童生命的竟然是一种禽流感病毒!此前,人们只知道这一高致病性的病毒会感染禽畜,而从不攻击人类。

    时隔几年的今天,禽流感又一次侵袭了人类。去年12月以来,一场大疫蔓延多个国家、地区,招致数以千万只家禽病死或被捕杀。在泰国,人禽流感疑似患者达到21人,另有119名患者还在等待检验结果。越南已在35个省、市发现人禽流感患者及疑似患者,患者及疑似患者已达267人,其中38人已死亡。经越南有关卫生部门确认,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患者有22人,其中15人已经死亡。虽然目前未见人间交叉感染迹象,但世人高悬的心一时很难放下。因为,毕竟该
, 百拇医药
    病毒又一次跨越了物种屏障,引起了人的发病和死亡。

    与此次禽流感相比,上个冬春的SARS大暴发,更显得突如其来。从2002年11月“不明原因性肺炎”病例突现,至2003年夏季SARS在全世界消失,全球共有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422例,死亡916人。如此范围的大传播,如此强悍的攻击力,疫发前竟没有一丝的先兆。

    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增强了人类认识与鉴别疾病的能力。一些过去不易被发现的呈散发状态的新发传染病例,因此得以识别和捕捉,无疑是一个事实。但相对说,一些新传染病在被发现之前没闹出过大的“动静”,也是事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即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研究员对传染病总形势的概述是,经典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还没有很好解决,一些过去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的病原性微生物重新抬头,新的病原性微生物不断出现,人类和传染病的较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百拇医药
    新发传染病溯源

    对于新的病原体出现,过去认为是靠遗传密码一个一个发生突变,从而慢慢积累产生的。但现在发现,微生物变异可以大段大段基因发生重组。

    分析传染病流行强势提升与新病种不断出现的原因,多位预防医学专家都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进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微生物进化是导致出现新病原的内在因素;而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加剧了近年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流行。

    据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阚飙博士介绍,微生物的变异本是随机而无序的,适合环境的种群才能得以保存,而人们所关注的往往只是对人致病的微生物。对于新的病原体出现,过去认为是靠遗传密码一个一个发生突变,从而慢慢积累产生的。但现在发现,微生物变异可以大段大段基因发生重组。由此带来的效应就是,病原体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跨越式变化。而通过这一变异生成的新病原有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可以跨越物种屏障而感染人群。阚飙说,人类
, 百拇医药
    新的病原微生物来源,一是病原体已经存在,在偶然机会下传染给了人;二是病原体发生了改变,或者改变了原来的动物宿主而适于攻击人类,或者原来的病原体改变了一些性质,逃避了人群原来建立的免疫屏障。

    有专家这样解释新传染病发生机制的两步过程:首先,新病原体被引入人群,新的病原体既包括人类已知传染病病原体的变异株,又包括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动物的病原体。其后,引入人群的新病原体能在新人群宿主中确立及进一步传播。多数情况是,新病原通常起始于某一局部地区和孤立的人群,而后传播到新的地区和新的人群。

    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一般情况下,动物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后不能祛除而储存起来。随着生态与环境的变化,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了它们的栖息地,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为动物病原体传播到人群提供了机会。

    在近些年发生的新传染病中,源于动物的传染病占了相当比例。原因何在?阚飙说,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一般情况下,动物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后不能祛除而储存起来。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均来源于野生动物。随着资源开发,如修建水库等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野外旅游活动的大量增加,更多的人群进入到以往很少到过的环境,接触到野生动物。过度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则使原有的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了它们的栖息地,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此外,饲养宠物、乱吃滥吃野生动物等,也都为动物病原体传播到人群提供了机会。2003年,在刚果与加蓬接壤地区再度发生大规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而在这场疫情暴发之初的几个月前,刚果卫生部长对媒体公布说,引发疫情的原因是当地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里死去的灵长类动物。
, 百拇医药
    徐建国指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流行也获得了许多不曾有过的机会与便利条件。在航空旅行与国家贸易迅速发展的今天,致病微生物通过先进的交通工具几小时即可传播到其他国家。

    在多年流感研究中,国家流感中心郭元吉研究员注意到世界多国家在家畜、家禽物种交流中出现的流感传播问题。过去在许多没有马流感疫情、猪流感疫情和鸡流感疫情的地方,伴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也引进了新的传染病,其中包括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郭元吉说,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于新发传染病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仅从人口方面看,上个世纪初世界人口15亿,而今已达50亿,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无疑也增大了新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几率。而

    随着饲养业与饲料加工业的大发展,染有致病因子的饲料,可将疫病的“种子”撒向多个国家地区的养殖场;而集约化的工业养殖若出现防疫漏洞,染疫个体可迅速将疫火大面积点燃,进而危害到人类。
, 百拇医药
    有关疾病的监测信息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热带流行的传染病开始北移,使得原本没有亚热带传染病的地区出现了新疫情。

    资料表明,20世纪比19世纪平均气温增加了0.7℃。全球的气候变暖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带来有利条件。由于温度的限制,可传播多种疾病的伊蚊历来生活在海拔1000米高度以下。现在有报告说,在哥斯达黎加海拔1350米的高度上,在哥伦比亚海拔2200米的高度上,都发现了这种蚊子。在中部非洲,传播疟疾的昆虫也扩展了活动的范围。有关疾病的监测信息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热带流行的传染病开始北移,使得原本没有亚热带传染病的地区出现了新疫情。

    在21世纪,传染病的阴影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与病魔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重要性,力图建立起阻击传染病的坚固网络。

    资料链接
, 百拇医药
    部分新发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

    这是一种可导致严重出血的烈性传染病,致死率极高,自发现20多年来已证实有1万多人被这种疾病夺去生命,致病原在自然界中的起源尚不清楚。科研人员推测,埃博拉病毒属于动物

    源性病毒,存在于非洲的动物体内。

    人猴痘:

    2003年6月,原本仅发生在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国家的这种传染病,突然在美国发现。据查,猴痘病毒主要来自从非洲进口的一批啮齿动物,在其中1只冈比亚鼠、3只榛睡鼠和两只纹松鼠体内检测到猴痘病毒。美国此次人猴痘流行共发现患者87名,大多数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了动物。
, 百拇医药
    西尼罗热:

    作为一种高病死率的重症传染病,西尼罗热这一媒介生物性疾病属重新出现的传染病。2002年8月、9月,西尼罗热在美国、加拿大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流行。据介绍,西尼罗热为人畜共患疾病,主要由蚊子传播。开始传播时,可能是通过蚊子媒介在动物圈内流行,达到一定密度后感染人。

    疯牛病:

    已给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造成经济重创的疯牛病自1986年首先在英国暴发后,以锐不可当之势蔓延至整个欧洲。截至1997年9月,仅英国就有17多万头牛发病,30多万头牛被屠宰和焚烧。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也都发现了疯牛病疫情。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疯牛病正在走向全球化!”, 百拇医药(郑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