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诊断、外科治疗系列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本报讯 记者田晓青获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赵继宗教授等主持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其形成和破裂的基础研究”近日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系统总结了王忠诚院士等近20年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成因、破裂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累计临床病例共1483例,其中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0例,采用的创新技术包括神经导航辅助探查微小动脉瘤,微骨孔入路,术中载瘤动脉监测和神经内镜技术等。此外,研究者建立了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巨大动脉瘤120例,切除动脉瘤体,防止动脉瘤破裂和解决占位效应,同时重建载瘤动脉,恢复正常的脑循环。手术死亡率3%,术后并发症16%。
系列研究中,王忠诚等还开展了复杂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如后循环动脉瘤共94个(占8.3%),其中手术夹闭椎—基底动脉瘤59例,无手术死亡。自1991年以来,研究者共完成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29例,无手术死亡。近3年来,研究人员开展出血急性期手术夹闭动脉瘤近百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超早期急诊手术27例,效果满意。
在动脉瘤的基础研究方面,研究者对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增长和破裂机制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解决了动脉瘤扩大和破裂的基本问题。
此项关于颅内动脉瘤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外科治疗的研究成果,已经向国内20余家省市级医院推广,提高了国内诊治颅内动脉瘤的水平。近5年全国颅内动脉瘤手术数量相当于1949-1994年全国动脉瘤手术的总和。同时,近5年来该课题组还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5名,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人才梯队。, http://www.100md.com
该研究系统总结了王忠诚院士等近20年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成因、破裂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累计临床病例共1483例,其中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0例,采用的创新技术包括神经导航辅助探查微小动脉瘤,微骨孔入路,术中载瘤动脉监测和神经内镜技术等。此外,研究者建立了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巨大动脉瘤120例,切除动脉瘤体,防止动脉瘤破裂和解决占位效应,同时重建载瘤动脉,恢复正常的脑循环。手术死亡率3%,术后并发症16%。
系列研究中,王忠诚等还开展了复杂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如后循环动脉瘤共94个(占8.3%),其中手术夹闭椎—基底动脉瘤59例,无手术死亡。自1991年以来,研究者共完成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29例,无手术死亡。近3年来,研究人员开展出血急性期手术夹闭动脉瘤近百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超早期急诊手术27例,效果满意。
在动脉瘤的基础研究方面,研究者对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增长和破裂机制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解决了动脉瘤扩大和破裂的基本问题。
此项关于颅内动脉瘤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外科治疗的研究成果,已经向国内20余家省市级医院推广,提高了国内诊治颅内动脉瘤的水平。近5年全国颅内动脉瘤手术数量相当于1949-1994年全国动脉瘤手术的总和。同时,近5年来该课题组还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5名,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人才梯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