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家族新成员PD-L1、PD-L2的研究进展
B7-1|B7-2|PD-L1|PD-L2|PD-1|Whn,关键词:
参见附件(53kb)。
徐宽枫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江苏苏州21500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3 5
关键词:B7-1;B7-2;PD-L1;PD-L2;PD-1;Whn
“协同刺激信号”是 1970年由Bretscher和Cohn在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1] ,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 1信号外 ,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 ,达到生理活化阈值后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 ,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解释了免疫系统对自身和非自身抗原不同识别的调节机制。如果缺少共刺激分子的第 2信号 ,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2 ] 。随着研究的深入 ,共刺激信号已逐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已知协同刺激分子分为 3个家族 :即B7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关键词:B7-1;B7-2;PD-L1;PD-L2;PD-1;Whn
“协同刺激信号”是 1970年由Bretscher和Cohn在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1] ,即除了通过APC递呈MHC处理过的抗原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 1信号外 ,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作为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 ,达到生理活化阈值后才能使T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 ,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解释了免疫系统对自身和非自身抗原不同识别的调节机制。如果缺少共刺激分子的第 2信号 ,将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2 ] 。随着研究的深入 ,共刺激信号已逐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目前已知协同刺激分子分为 3个家族 :即B7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CAJ附件(53kb)。